张继洲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平面媒体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网络版媒体,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因此,较之平面媒体,在网络媒体上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则更为全面,更加具体。“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way)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本文主要目地是分析英国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负面报道的原因,并提出减少负面报道的相关对策。通过分析英国皇家事务研究所、英国金融时报、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可以看出,英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两个方面。可以认为,虽然在经济上英国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持欢迎态度,但在政治和军事上英国还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信任及担忧。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好宣传模式创新、注重信息公开、全面展示“一带一路”的意图与目的、传播注重内外有别等对策以减少与英国进行相关合作所遇到的阻碍。
关键词 英国;网络媒体;“一带一路”;负面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8-0039-03
1 检索时间与目标选取
1.1 检索时间
本文以3家分别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作为分析目标,分别为英国金融时报、英国皇家事务研究所、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查找名称“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即新丝路计划的英文拼写,因为新丝路计划是于2015年3月28日由习近平提出,因此日期检索为2015年3月至今。
1.2 目标选取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hatham)是目前英国规模最大、世界最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一。它与英国政府、企业、媒体和学术界均有着广泛的联系,对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对外标榜为独立、非赢利性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推动个人和组织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行全面研究,并提供政策参考”。该所主要出版两种刊物:《今日世界》和《国际事务》,前者侧重于当前的国际问题,后者侧重于国际问题的回顾和综合。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在伦敦、法兰克福、纽约、巴黎、洛杉矶、马德里等地同时出版,日发行量45万份左右,主要提供环球商业信息以及经济评论,由该报创立的伦敦股票市场的金融指数更是名闻遐迩。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成立于1958年11月,由英国学术界、政界、宗教界和新闻界人士发起创立,当时称布赖顿协会。主要研究核时代的国防安全和防务政策,1964年改组,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赠款,正式成立研究所,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到政治、经济与和平等问题,研究地域由原来的北约防区扩展到中东、亚洲及世界其他热点地区,但仍保持着突出军事战略研究的特色。
2 英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關报道
2.1 数据收集
研究收集相关检索共60条,每家媒体各20条,本文将这些检索分成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中立报道三类。①正面报道是指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赞成、支持等态度,负面报道是指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批评、抵制等态度,中立报道是指对“一带一路”倡议不作任何评价,只是还原事实的报道。
2.2 问题分析
观察上述饼状图,将各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的三种报道按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可以得出:对于正面报道,英国金融时报道报道最多,其次为皇家事务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从负面报道来看,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居于首位,其次为英国皇家事务研究所、英国金融时报。而中立报道对本研究并无很大价值,因此暂且忽略不计。本文目的在于分析英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并制定相关对策,综合分析负面报道的内容将会进一步发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中,负面报道集中在哪个方面。负面标题如下②:
Chinas great game”:road to a new empire中国的大棋局:通往新帝国之路[1]
Straits Times: Losing balance in the re-balance海峡时报:调整中失去平衡[2]
Chinas inroads into the West中国入侵西方[3]
Chinas Foreign Policy as Domestic Policy: The Case of ‘One Belt, One Road作为国内政策的中国对外政策:以一带一路为例[4]
Strategic Survey:the road to the mist战略调查:通往迷雾之路[5]
Armed Conflict Survey: Press Statement武装冲突调查: 新闻陈述[6]
Experts Commentary:Fellow for Asia?Pacific Security专家评论:亚洲伙伴?太平洋安全[7]
Rising Powers崛起中力量[8]
Chinas most powerful weapon is trade中国最强的武器是贸易[9]
Chinas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hina-US Relations中国在全球经济 中的角色与中美关系[10]
我们可以看出在60条报道中共有10条负面报道,其中4条报道偏向于政治,4条报道属于军事类别,只有2条报道可以归于经济类。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选取的3个样本目标分别偏向于政治类、经济类以及军事类,但是3个被选取目标都是属于综合类媒体,所得出的负面标题并不是与相关杂志一一对应。因此,结合数据饼状图可以发现,英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负面报道主要集中于政治和军事两个领域。endprint
由上可以认为,英国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的新丝路计划较为认可,但在政治与军事领域则有些担忧和抵触。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
1)英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负面报道的原因是什么?2)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缓解英国对“一带一路”计划在政治、军事上的担忧?
3 造成英国对丝路计划担忧的因素
不仅因为东西方文化观念不同,对现实利益的追求以及对丝路政策不甚了解使得外界对“一带一路”产生了误解。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是美国目前最重要的盟友,同时又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其在欧洲甚至在世界都有其独特的自身利益。因此,虽然英国明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其自身经济发展,但是通过英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可以看出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还是对该计划表现出强烈的不信任感。
3.1 政治因素
首先从政治上来看,英国的担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3.1.1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担心中国会在与其他国家进行长期合作的过程中持续对外输出资本,通过修建大量基础设施使一些国家,尤其是较为落后的国家对中国产生技术或资金上的依赖,以达到控制这些国家的目的。
3.1.2 改变现有地缘政治体系
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体系是英美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手段在其自身利益基础之上所塑造的,很多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既得利益利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范围之广,资金投入如此之巨可谓前所未有,很多西方国家都担心中国如此大动作的向西推进将会改变现有地缘政治体系,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经济与地缘政治体系。
3.1.3 担心美国的不满
英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持谨慎态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与中国走的太近会招致美国的不满,作为美国最坚定的全方位盟友,无论从民族血缘还是国家现实利益来看,英国与美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对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P)造成相当大的冲击还有可能会打破美国在亚洲所精心布置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因此,英国需要在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之间找到一个重要的平衡点。
3.1.4 新殖民主义
目前有部分西方媒体和学者认为中国倡议“一带一路”是在推行“新殖民主义”,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诸如石油、矿藏等自然资源,同时向外输出资本。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大型企业为了获得绝对利润会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损害民众福利,对其他国家的长期发展造成威胁。
3.2 军事因素
其次从军事上来看,英国的担忧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
3.2.1 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英国作为一个曾经依靠维持其海洋霸权而称雄的海上帝国,其国土面积狭小,大西洋是其抵御外敌的唯一屏障,保证周边海域的绝对安全对英国来说十分重要,是英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所在。因此,对于中国是否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发展远洋海军这个问题,英国持怀疑態度。
3.2.2 军事渗透
因为“一带一路”中段穿过广袤的亚欧大陆,而有很多不稳定的热点地区就在该路径上,如持续动荡不安的中东以及东欧的乌克兰等大国角力地区。“一带一路”沿线需要修筑数量巨大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和工人由谁来保护引发了西方社会的诸多猜想。很多国外专家认为中国会以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为由逐渐向海外派兵,随着日后“一带一路”向西推进,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摩擦必会逐渐扩大。
3.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一带一路”在促进沿线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有可能滋生一些阴暗的地下产业,助长某些地区性组织和不法利益集团对于权力和金钱的渴望,尤其是在恐怖主义盛行的地区,利益集团与恐怖组织相结合的几率很大,可能会使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核弹头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流入欧洲。
4 减少负面报道的对策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项目研究员蒂姆·萨默斯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对于欧洲国家意义重大,将会为中国与西欧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提供新的平台”。在“亚投行”方案提出后,英国率先宣布加入该项计划,同时英国表示对中国促进亚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促进国与国之间互利共赢的行为表示赞同。由此可见,英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合作领域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前提下,提升“一带一路”计划的整体形象,消除英国对该计划的误解就成了当前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4.1 做好宣传模式创新
一个倡议的提出必须要有宣传的跟进,“一带一路”的目标是一个惠及整个亚欧大陆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带来的一份巨礼。如何传递中国声音,让相关国家了解丝路计划的本质显得尤为重要。以英国为例,因为“一带一路”官方译为译为“one belt one road”,英国民众并不能直接从这句话看出“一带一路”具体指的是什么,因而也不能深入理解这个战略的真正内涵。只有将丝路计划的正面形象完全展现出来,才能让世界接受这个伟大的工程。因此,培育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新时代青年、寻找可以普及丝路知识的相关学者、发现能够传递中国声音的国际友人是未来日益紧迫的任务。
4.2 注重信息公开
此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全面,西方国家不断揣测中国的战略动机。而文件的出台大大的减少了外界对其的疑虑和误读,美国顶级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日前发布的报告就关注到了“一带一路”的双重目的,一是提振中国经济,减缓下行压力;二是带动发展中国的西部和南部的不发达省份,改善中国内部经济的融合,这基本符合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初衷。因此,提升信息透明度,使英国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对于缓解其国内中国威胁论、海洋威胁论等与“一带一路”倡议相抵触的言论可能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endprint
4.3 全面展示“一帶一路”的意图与目的
“一带一路”构想中包含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内涵,但中国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该计划将会给沿线国家带来丰厚的利益,而较少谈及中国从中收获的收益。我国媒体之所以如此宣传就是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尽快接受“丝路计划”的发展理念,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如果避开收益不谈反而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心,导致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在隐瞒某些意图,给中国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于英国来说,媒体在宣传“一带一路”倡议时不仅要强调英国可以从该计划获得的好处,同时也要说明中国可以从中获得的利益。
4.4 传播注重内外有别
“一带一路”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国人清楚含义但从字面上解读很容易造成误解的词语,如“战略通道”“东西大贯通”等词语,在外国民众不是通晓中文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错误认识,也容易引起相关国家政府的警惕和戒备。在丝路政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我国媒体和相关人员应该时刻牢记文化推广、内外有别,要注重换位思考,在报道及推广的过程中增强双向沟通,强调合作共赢的思维理念,在措辞上最大限度的采用包容性词语,避免过于强调目的性导致误会的产生。
5 结论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英国与中国之间非但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在经济领域两国之间还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分析英国三家媒体对“一带一路”的负面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了解,以及受到西方某些恐华言论的影响,英国媒体对于中国大力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一直存在着担忧与顾虑,这种忧虑主要表现在政治与军事两个方面,因为网络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根据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种报道一旦为英国民众所接受,将会对中英两国在“一带一路”合作方面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实行相关改善措施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释
①正面报道是指站在英国角度来积极评价“一带一路”,而由英国媒体报道的其他国家或组织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评价则属于中立报道.
②P-politic E-economic M-military.
参考文献
[1]Charles Clover.Chinas Great Game: Road to a new empire[J/OL]FINANCIAL TIMES.
[2]William Chung.Straits Times: US and TPP: Losing balance in the re-balance[J/OL]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3]Nicola Casing.Chinas inroads into the West[J/OL]CHATHAM HOUSE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hatham.
[4] Charlie Parton.Chinas Foreign Policy as Domestic Policy: The Case of ‘One Belt, One Road[J/OL]CHATHAM HOUSE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hatham.
[5]John Chipman.Strategic Survey:the road to the mist[J/OL]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6] Nigel Inkster.Armed Conflict Survey:2015 Press Statement[J/OL]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7]Sir John Jenkins.Experts Commentary:Fellow for Asia?Pacific Security[J/OL]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8]Michal Meidan. Rising Powers[J/OL]CHATHAM HOUSE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hatham.
[9]Chinas most powerful weapon is trade[J/OL]FINANCIAL TIMES.
[10]Cheng Lei.Chinas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hina-US Relations[J/OL]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