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 定義未來

2017-11-27 16:54余曉文史瑩
台商 2017年10期
关键词:機器工業傳統

余曉文+史瑩

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後, 「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正在呼之欲出,它真正把社會帶入到一個數據的時代,讓我們的計算能力、雲的能力、人工智慧等成為可能,「未來誰控制了物聯網,誰將操控制造業」成為共識。

物聯網就是賦予機器智慧,使其能與人簡單溝通,把工人從單調、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所有機器在智能互聯的網路裏自動工作、自動調試、自動修復,以最具效益的方式製造商品,讓企業能夠將精力集中在創新和增值業務上,以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而作為工業物聯網典型代表的工業4.0, 正在以「智能製造」發動一場新的革命。回溯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業1.0的蒸汽革命、工業2.0的電氣革命,顛覆了一批傳統企業;工業3.0的互聯網革命,又一次改寫了人類進步歷程。如今,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已席捲全球,正在用「萬物互聯」重新定義未來!

趨勢——積聚能量 物聯網爆發前夜

機遇——工業4.0 智能製造引領未來

實戰——機器換人後的東莞樣本

積聚能量物聯网爆发前夜

物聯網的價值來自於創新、資產管理、供應鏈管理、員工效率提升以及更好的消費者體驗;同時還將幫助實現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決策效率。

物聯網經歷近幾年的發展,產業鏈逐漸形成,產業規模也出現快速增長,2016年全球具備聯網及感測功能的物聯網市場規模為700億美元,同比增長21%,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千億美元。

而中國大陸已部署的機器到機器終端數量突破1億,物聯網產業規模已從2009年的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躍升至2016年超過93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5%。

中國大陸已初步建成涵蓋傳感晶片、網路、軟體、應用服務在內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等4大區域的集聚發展的空間佈局。

從世界範圍內來看,據Gartner預計,到2021年,全球聯網設備將達到280億,其中160億與物聯網相關;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量就可能達到500億,這將為全球提供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物聯服務及應用。

萬物互聯 泛在感知

物聯網正在快速地滲透到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設備、車輛、終端等納入到資訊網絡之中,使人類加速邁向萬物互聯、泛在感知的時代。「物聯網」的概念透過多個產業實現了落地和應用。比如無人經濟、移動支付、無人零售、無人駕駛、智慧交通等行業在大陸開始生根。而泛在連接一方面使得網路獲得更加多樣化、更海量的數據,同時也使得機器或者是整個網路資訊系統獲得更強的學習和認知能力,這打開了對未來的無限想象空間。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過去在許多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未來場景」正在一步一步變為現實:工業機器人正解放人類的雙手,智慧城市將讓人類遠離「城市病」,智能家居讓生活更有「智」感,智能穿戴設備能夠讓人便利地感知外部與自身的資訊,數字化身份成為人類的通行證。

「物聯網發展正處於爆發前夜,智能製造、物聯網金融、車聯網都可能成為重要的爆破口。物聯網不管從哪個領域突破,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它一定會在某個地方率先『引爆』,並成為這個地方的特有標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學位委員會副主任褚君浩表示,物聯網想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還是要和識別技術聯繫起來。在資料庫建立起來以後,也需要人去使用和分析。未來的趨勢不僅僅是發展雲平台、大數據、感測器,還要在智慧識別上下功夫。

「無人經濟」時代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溝通;物聯網則通過傳感裝置,將物理世界轉換成數字世界,通過感知、計算、學習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精準對接,這也導致生產生活中的很多場景正在逐步脫離對人的依賴。

「無人經濟」時代正在到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中表示,物聯網的核心是連接,關鍵在數據。無人超市就是將商品、消費者「數字化」,對「人」、「貨」、「場」進行重構。「在物聯網技術滲透下,傳統超市、百貨都將進行改造,更好與消費者互動,更加精準對接製造商,增加人氣、提高效率、減少庫存。」

而最近一段時間無人零售店風靡全大陸多個城市,也引爆了無人經濟的風口。淘咖啡、繽果盒子、24鮮等各類無人零售或收銀便利店,在杭州、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迅速鋪開。據測算,通過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應用和模組化運作,智能便利店的商品價格普遍比傳統零售店便宜,每個月的運營成本不到傳統門店的15%。2017年中國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389.4億元,未來5年無人零售商店將迎來發展紅利期。

除了無人零售,製造業也在向無人化、智能化發展。當前,製造業領域和資訊技術領域的龍頭企業,紛紛圍繞物聯網開展技術創新和應用部署,加速構建新型產業生態,無人、高效、智能,已成為製造業變革主要方向。

「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個性化,未來的演算法專家也不是在互聯網公司內部工作,而是在車間裏面寫代碼。」馬雲認為,製造業也將在加速擁抱新技術中實現跨界、融合發展。

除了零售與製造,很多勞動力密集的行業,也在新技術的推動下逐步實現「無人化」,比如無人植保、無人餐飲、無人物流等。此外,城市建設、社會管理也因新技術而變得智能,智能製造、智能服務、智能社會將到來。

對此,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傳統產業走向智能化是一個大的趨勢,而物聯網是實現這一結果的必要途徑。但是,在基礎支持設備方面,如感測器、控制器等與工業設備相關的領域,中國還應該向美國等發達國家學習。endprint

猜你喜欢
機器工業傳統
漫画
南京古巷熙南里重現明清“笪橋燈會”
机器人
光影视界
看,机器人来了
机器人“小K”
工业文明
共融机器人
吴崇翔作品
觀摩“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