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
益德成品牌的300年沧桑走到现在,无疑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一道车辙,这辐车轮依然富有活力地轉动着,继续向前奔去。有来处、有去向,让世人感叹益德成的坚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回头看那些被浪花淘走的英雄。它带着越过高山大海、越过人世沧桑的斑斑锈迹,在经过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记者带着好奇心试图寻找到一条我们看起来很熟悉但又不知是谁留下的印迹,循着这条车辙找到主人,探寻他的来处和奔向的远方。非常有幸的是,记者经过努力寻找,发现了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益德成老号。为了找到这条“历史的车辙”我们远赴天津,探访益德成第五代传人、92岁高龄的张园麟老先生和第六代传人马卫东董事长。
回望益德成的沧桑流年
敲响红砖小楼里张园麟老人的家门,很快得到了利落的回应,不出半分钟,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微笑着开门迎接我和益德成员工。热情地打过招呼后,同行员工说:“你猜老人多少岁了?”记者犹豫着说:“75岁吧。”当场所有人都笑了,因为张园麟老人今年92岁,但记者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耄耋老人。
张园麟与我们同坐在他的书房里,他一开口就把时空瞬间拉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言语流利地给我们介绍起他曾经管理的家传企业益德成鼻烟:其实益德成制作技艺从清康熙49年(公元1710年)就开始了。由太祖爷张国成创立,店址坐落在估衣街东头锅店街一号,256年坚持经营鼻烟一项生意,至今传承六代。益德成历史上巅峰时期制作的“上品飞烟”是由皇宫订购的。
张园麟为我们介绍起了鼻烟在历史上是如何出现的,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历史记载中,鼻烟是一种国外舶来品,在明代隆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来,那时的原料是烟草,加入的香气是鼻烟出产国特有的香料。从元代开始,我国鼻烟制作时用的都是国外传来的工艺和配方,有些配方可以当作外敷药物用,有治疗外伤的止血功用。既然鼻烟可以解决外伤又有振奋精神的作用,到了清代就成了军队的随军“标配”,士兵用闻鼻烟的方式来振奋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据张园麟说,在他掌管益德成的时候,家里的产品最远卖到了蒙古国。在生产质量稳定、销售不断增长的时期,进货都是通过北京的渠道来引进外面的原料,但产品做的却比北京好,这主要得益于母亲在厂房亲自把控质量。北京当时有鼻烟商号十几家,可北京梨园界的名流大咖、文人墨客却都要到天津益德成来买,有很多京剧名角,如梅兰芳、马连良等都专程派人到天津益德成来采购。当时的销售门市就在估衣街,现在依然保留着当时的销售地点。
张园麟把目光望向远方,满怀感情地回忆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我当年接手的时候赶上了益德成的断档期,那个时候也正是整个鼻烟生意红火的时候,在北京有很多老商号在卖鼻烟。”据张园麟回忆,当时他的父亲身体不好,在经营方面也非常保守,加上传男不传女的固有思想,家里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始终打不开,这使年轻的张园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甘心家里祖传的鼻烟生意就这么消沉下去。当时由于生产原料和工艺所限,一年的产能仅仅几千斤,生产非常费力。他虽然没有早早地主持生产销售,但上五年级时就帮助母亲生产,从工艺到销售都了然于胸。鼻烟制作工艺复杂,多产地原料采购就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张园麟充满回忆地说:“我本人真正接手益德成是在‘文革前的短短四五年,那时他正赶上了鼻烟市场好做的时候,于是打算施展拳脚,振兴家业。”据张园麟回忆,他当时看到了父亲经营的成功,也意识到了过于保守带来的销售局限,于是张园麟反复思量后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留在桌上,孤身一人带着振兴益德成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去北京学习经营制作。当时制作鼻烟的商号在天津仅有益德成一家,但在北京却有好几家在竞争,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经验上都有他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当学成后再次回到天津益德成时,他已经不是离开家时那个谨遵父命的益德成少东家了。
在他18岁时,益德成的生产理念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扭转。其实在去北京前两年他熬过了一次重病,多方求医终于有所好转,经过这次病痛之后,张园麟更加发奋、专注地替父亲经营益德成。其实益德成在张园麟接手前已经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当时天津周围的县都会进城来买,但父亲偏偏定了个规矩:限量销售。张园麟根据家里的产量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将父亲定的限量销售改为只卖零售,扩大了销售量。
在他20岁这年,张园麟迎来了益德成品牌的新高峰。这年,他得到了一个消息:西藏的鼻烟需求量很大,可是想把货运到西藏难度非常大,要通过国家企业局的批准。于是张园麟再次进京,这次他住了两个月,在找相关政府部门询问西藏发货问题的同时,又去了北京的百货大楼,当百货大楼的主管得知益德成来洽谈,当即热情接待并同意在百货大楼设展柜销售,当然这也是益德成转为公私合营跨越性的一步。捷报频传,就在公私合营第二年,张园麟继续坚持积极的经营理念,参与了全国性展销会,会上鼻烟大受欢迎,还没等张园麟去拓展西藏市场,西藏办事处就主动找到张园麟,直接订货2万斤。如此大的订单令张园麟既喜又忧,大订单当然利润可观,但为难的是无法完成生产。张园麟找到了专卖公司询问原料库存,结果库存无法满足产能需求。张园麟回忆说:“以前益德成是从山东兖州订购特有的雪茄烟原料,但产量不大,一年产不了那么多,我就又找到了相关政府部门求助。企业局得知是与西藏进行商业活动,特意申报中央支持审批。企业局转到中央后也得到了同样的支持,很快开据了介绍信,把西藏订单作为特殊工作研究。隔了一个星期,四川成都就同意调运一批烟草,我亲自去成都签订了协议,这批订单盼了整整大半年才盼来。但因为当时运输的局限,没有火车,只能用牛马配合人力,像蚂蚁搬家一样。”
张园麟回忆,原料到后,加工能力又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他又想办法找到医药公司承接代加工业务。难题一个接一个,医药公司的粉碎机已经混入了浓烈的中药异味,不能保证产品品质,最终他又和工人们一起,挽起袖子把粉碎机拆解后重新清洗了一遍。
当记者问起当年生产工序最难的环节是什么,张园麟回忆道:“鼻烟生产的香料——茉莉花的处理最麻烦,那时候进货就是从北京的黄土岗,天津没有茉莉花,我当年就总去天津北站接货,茉莉花原料的生产旺季正好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是生产最艰难的时候。”对于茉莉花,普通人感觉不出品质差异,但作为原料把控的专业人士就有着独特的经验。张园麟说:“茉莉花早晚的香气都不一样,要等到香气最好的时候来加工制作。”张园麟为了更好地经营益德成,就从采购上想办法提高质量、节约成本。他得知茉莉花的主要产地是福建和广州,以前北京进货要10元一斤,相比南方一两元一斤的价格实在相差悬殊。于是,张园麟亲赴产地考察,他被当地的茉莉花震撼了。他回忆,当时走在人行横道边上都是茉莉花,但这又让张园麟回到了运输的老问题。在张园麟的努力下,最后采用了当时少有的空运解决。张园麟说,这其实也是国家支持特批的,主要是能和西藏进行贸易的商号国家坚决支持。通过这次特殊的采购方式,张园麟改进了工作,同时对茉莉花的处理工艺也彻底吃透了。为了不让茉莉花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品质的改变,张园麟去找花木公司,请教如何让空运到厂的茉莉花盛开到最好的状态。最后,他终于学习到了秘诀,就是把花苞用被包起来捂热,然后再打开放风,然后再包起来,反复几次就能达到最芳香的状态。成品生产完成后,张园麟最后又采用了当时最快速的国际联运方式,完成了这标志性的2万斤订单。通过这笔大订单,天津和北京相关方面也都认识了益德成。张园麟感慨,鼻烟从进货到制作整体环节如此耗时费力,同时也耗费财力。endprint
说到茉莉花,张园麟回忆起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估衣街上的店铺时常会有人进来直接问柜台要一斤“小叶”(茶叶),于是柜台服务员只能解释店里没有茶叶,顾客都非常惊奇地反问:“不卖茶叶怎么这么香?”其实这是鼻烟散发出的沁人香气,说到这里老人笑了。
益德成在张园麟手中不断成长发展,但天有不测风云,十年动乱的到来让张园麟一手扶植起来的生意就这么中断了。张园麟的眼中显露了沧桑,他回忆:“破四旧”把家都给封了,生产停了10年,那时候的情形是买的找不到卖的,卖的有货也卖不出去。张园麟的母亲由于在“文革”中受到打击,从此再也不敢生产。在动乱过后的几年里,为了了却心里的牵挂,最后还是做了几百件留存下来。张园麟理解母亲,这是她对益德成的寄托。益德成断档10多年,张园麟也力不从心,无法重新振作,恢复益德成的生产。张园麟拿起了年轻时母亲和自己一起收藏的鼻烟壶满怀深情地回忆说:这鼻烟壶是他平时最好的朋友。张园麟边看着玻璃柜边给记者介绍道:这些是大金花、小金花和十三太保,还有美人肩。我见过一个用纸做的鼻烟壶,五层雕工,在一个老太太手里,人物花鸟惟妙惟肖,多少次找她都不卖。张园麟又拿出一个折叠鼻烟壶说:这个是合页链接,合页不到1毫米,非常精细,还有鹿角的,还有宫中造办处做的金属的。张园麟又拿出了家人亲手做的鼻烟壶,鼻烟和鼻烟壶是一种文化,他把玩着鼻烟壶,充满了对年轻时的回忆。
随着岁月的洗礼,老人对益德成这块老字号也学会了释然。也许是张园麟母亲在天有灵,益德成居然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重生。
益德成在他手里重生
时空穿越到21世纪,今天的益德成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开有82家分店。那么,益德成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呢?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马卫东。马卫东是医药行业的内行,从事医药教育和生产管理工作40年,2015年正式退休。当了20多年的老师,干了20多年企业管理工作,这些丰富经历让马卫东不想就此卸甲归田。他结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钟爱,本能地去寻找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天津老字号益德成鼻烟的过去和现在,勾起了他的兴趣。他决定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于是马卫东根据相关资料找到了60年前经销益德成的百货公司,甚至又找了公安局去查找益德成的传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张园麟,向张园麟表达了振兴益德成的意愿,张园麟在80岁高龄时听到这样的消息非常欣慰。
2005年,马卫东开始了与一位耄耋老人的紧密合作,双方意见达成一致。但如何重新研发产品、包装推广成了马卫东亟须解决的问题。马卫东首先选择无条件地接纳益德成,没有丝毫急于求成的心态。马卫东扎扎实实地从头做起,他从申报“非遗”工作开始,用跑马拉松式的毅力奔跑在漫长的征途上。光申报“非遗”项目的文字材料整理这一项工作,就从2005年一直坚持到了2008年。在进行申报工作的同时,他又开始了根据历史资料研发产品的工作。在这3年间,马卫东借鉴了很多国外原始配方和大胆创新的产品设计,最后马卫东发现用传统的方式去生产传统的产品是最好的选择。但传统的配方制作起来难度大大提升,马卫东在张园麟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有配方,也学到了张园麟那种善于解决问题的品格。他不断探求用现代化方式模仿传统制作工艺,最后终于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点,以人工与机械相融合完成产品制作。在做好了产品研发准备工作后,已经过去了整整7年。卧薪尝胆终得回报,2012年,产品终于冲入市场,去真刀真枪地证明益德成的成败。益德成重新开张到现在的5年时间,从建立第一个销售网点,到市场认识产品,也并非一番风顺。马卫东回忆:第一家店选在了天津航母旅游景区,这个选择成了一次试错的机会,由于航母景区与老字号不协调最终撤店。马卫东没有灰心,重整旗鼓转战传统文化旅游区,结果第一家店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就是这次正确的选择使益德成产品逐渐对外发散,也就此迈开了开店的步伐。
很快益德成就辐射到了上海传统商业区,这些成功案例为后期选址开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店面接触市场所得到的使用效果反馈,马卫东及时配合市场动向进行工艺调整,严格按照传承下来的工艺和品质去把控产品;历史上的鼻烟是什么样,店里销售的产品就是什么样;原料用的烟草和茉莉花的处理工艺就是张园麟当年制作的工艺;采用供货稳定的广西产茉莉花,做到产品标准严格一致。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马卫东不断地发掘市场潜力,调整产品结构,对新产品进行开发调整,与传统产品相呼应。
截止到2017年7月,益德成已经拓展到了81家门店,覆盖了23个省。马卫东产品的宣传方式也与当年张园麟的传统推广方式形成了默契,马卫东不断关注全国展会信息,一直坚持参与老字号巡展、“非遗”联展、文化产业博览会。马卫东笑着说:“有规模的展会能参加的尽量都参加。”参与展会马卫东也有自己的感悟:从开始自己主动报名交费到展会主动邀请零费用参展,从开始赔钱到持平,从持平到赚钱,马卫东真切体验到了品牌影响力带来的变化。他感悟着前后品牌价值差异带来的不同,更加增加了参加展会的信心。益德成到现在已经参加了100多场展会,他自豪地说:益德成代表天津市政府参加了多次国外博览会,随政府代表团远赴英国、俄罗斯、南非、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参展。在谈到海外市场规划时,马卫东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把世界各国大致按照产品的接受程度进行了划分,益德成计划从一直都有鼻烟文化的英国和德国入手。
马卫东说:益德成作为天津的一张传统名片,已经屡次作为政府指定礼品送给国际友人。他自己也常常带着益德成的礼品馈赠八方朋友,所有的馈赠都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因为益德成的产品接受起来没有障碍,并且比较独特,每个人的记忆里都会有鼻烟的印象,但没有体会过,所以感觉既熟悉又新鲜。
鼻烟的“既熟悉又新鲜”与马卫东信奉的营销策略不谋而合——“把熟悉的东西做新鲜,把新鲜的东西做熟悉”,马卫东对于这个理念有自己独到的认识。”熟悉的就是大家都有的,比如六味地黄丸,有1/6的中药企业都会做,是大众熟悉的东西。但怎么把六味地黄丸做新鲜是一种市场策略,把新鲜的推向市场,那么你就会成为市场的代表。反之,把新鲜的东西做熟悉就要围绕大众的固有理念,比如口服钙产品,缺钙可能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前涉入来源主要靠食物,而补钙产品的设计就做到了新鲜。”益德成本着这个营销理念,也在實践中获得了成功。endprint
谈到这些年益德成获得的荣誉,在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益德成还被从同时申报的130家单位中选拔出来,作为“非遗”国家级保护研究基地,益德成是唯一的一家。
益德成的市场推广案例从天津老字号中脱颖而出,他300年的历史和东山再起的传奇经历成了天津老字号的传奇,读懂益德成也就感悟到了天津老字号的发展。
马卫东在提到益德成的未来时,没有描绘宏伟蓝图,而是从已经过去了两年的“三年规划”开始说起,这个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在年底实现全国100家的店面数,并且强调开店不能急,要从根基上做牢固,健康发展。既然已经形成连锁模式,就要建立益德成的规范,所以未来要着重标准建立工作,让益德成如同麦当劳般成为行业教科书。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益德成已经建立国家级闻药文化博物馆,传统医药中的闻药博物馆目前全国还没有,益德成尚属首例,益德成品牌已经于2015年被列入“2015年特色文化产业名录”。
在研发工作上,概念产品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概念就有了未来市场。目前,益德成正践行研发一款在飞机、高铁等禁烟场所方便使用的烟草替代产品。据了解,产品已经研发成型,在天津举办的13届全运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友人有幸体验到这一新产品。另外,在产品包装方面的设计也不可小觑,马卫东说:从历史到现代,鼻烟壶都作为一个收藏品类而存在,简单说是“小有洞天”。虽然鼻烟的消费在过去的五六十年存在断档期,但鼻烟壶的收藏和生产一直都在延续,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有收藏协会,益德成的品牌应在现有的鼻烟壶设计团队基础上加大包装设计的研发力度,延伸产品的文化市场,这是产品富有延展性的独特之处,也是企业产品融合文化的根基。
在提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时,马卫东说:“益德成要把辅助戒除產品重新拾起来,让传统医药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益的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这个辅助戒除的意思包括辅助戒烟、戒毒。”马卫东表示,益德成不会把辅助解除产品作为企业的盈利项目,而是通过这款产品去体现社会责任。在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的精髓、对人们身心大有裨益的宝贵成果应该想办法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去促进社会进步。
采访结束,与张园麟和马卫东道了再见,记者回到北京整理出了所有采访录音,张园麟的温和谈吐、马卫东董事长的励精图治历历在目。益德成品牌的300年沧桑走到现在,无疑在历史的道路上留下了属于他们的一道车辙,但这辐车轮依然富有活力地转动着,继续向前奔去。有来处、有去向,让世人感叹益德成的坚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