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巴基斯坦》11月26日文章,原题:再访中国 笔者上个星期见到的中国已与1976年5月笔者随阿里·布托总理访华时第一次见到的那个国家相去甚远了。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经济巨人和世界大国。按照上个月刚举行的中共十九大的规划,中国计划到2035年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虽然中国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已堪称奇迹,但从这些目标就能看出中国领导人似乎有着更远大的理想,并不安于现状。
笔者随阿里·布托总理访华时,北京只有屈指可数的酒店。男女都穿中山装,多数骑的是自行车。而今天,北京和上海及其他城市面貌可能比多数欧美大都市都更壮观。西装革履的男士和打扮入时的女士装点着繁华的街道。这里的民众享受着平稳而安定的生活。
几十年来,中国历任领导层认为,只有内部的稳定才能确保经济实力的增长,才能保障安全和国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仍是一个西方民主难以理解和适应的一党制国家。在许多学者看来,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西方的自由和人权概念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交换。而中国领导层则精心绘制国家繁荣之路——带领着十多亿人口。
记者马丁·雅克8年前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预测,到2027年中国将成为一个比美国更大的经济体。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不是一个民族国家。雅克不久前受访时重申上述看法。他说:“西方多数人不能想象西方丧失过去200年所享有的那种主导地位。”当然,他非常不赞同福山的观点,后者认为随着苏联的解体,西方自由主义压倒了其他体制。一个复兴的中国则证明其实不然。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后,大多数西方民主国家似乎江河日下。
对巴基斯坦幸运的是,中国可能是仍然视伊斯兰堡为亲密伙伴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与中国智库学者和官员们交流后让人觉得,巴中友谊“高如山深似海”绝非一句老生常谈。这种现象归功于许多政治人物。或许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作出了贡献,因为巴中伙伴关系超越了政党界线。“一带一路”倡议和62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就外国直接投资而言,中巴经济走廊是伊斯兰堡的唯一成就。瓜达尔港更是巴基斯坦-中国经济和战略合作的展示。
尽管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最近在伊斯兰堡的磋商中,没有就发展项目和特别工业区达成协议。在联合合作委员会的会议上,中方成员抱怨巴基斯坦缺乏政治稳定。目前的不确定性或将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及我们的经济进展。因此,我们内部应尽快达成共识,向我们的中国伙伴展示出稳定和合作的态度,而不是在小问题上做政治上的操弄。▲
(阿里夫·尼扎米,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