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雪峰:『明医』传承

2017-11-27 01:00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9期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关雪峰:『明医』传承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立足『康复』,强化执行力,打造『四明』观,继承之后出新,关雪峰正在带领『辽中医』人拓展下一步棋局。

“你们赶上了中医发展史上最好的时候。”8月30日,辽宁中医药大学新生典礼上,关雪峰勉励学生,话里透着对中医的自信,也有着身为该校副校长,以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辽宁中医”)带头人的自豪。

他的自豪不无道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医界便流传一个说法:南学广东,北学辽宁。后者,指的便是辽宁中医。经多年发展,该院在特色疗法和中医康复领域的成绩已得到各方高度认可。

“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和前几任班子的艰苦奋斗和前瞻布局也息息相关。”关雪峰强调,建院60余年间,辽宁中医的文化代代相传,现任领导班子只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话虽如此,细数过往可知,1996年毕业留校,2003年成为院办主任,2007年成为副院长,2014年成为院长,关雪峰亦从“先锋”到“将军”,再变成为“主帅”,一直战斗在辽宁中医做大做强的前沿阵地上。

“康复”树标杆

“健康中国”尚未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在绝大多数医院尚未意识到中医康复的无限可能之时,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理基地的辽宁中医已先行一步,收获累累硕果。

辽宁中医康复中心暨辽宁省中医院慢病医院(以下简称“康复中心”)于2010年落成并投入使用,而今已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现代康复和传统康复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康复中心。

时间上溯7年。2006年,时任辽宁中医院长的杨关林和领导班子开始初步规划,力求打造一所全国一流的中医医疗康复中心;2008年12月18日,伴随6.7万平方米新病房大楼的投入使用,辽宁中医原住院部改造工程启动;2010年12月18日,康复中心建成。

1972年出生的关雪峰,身上有着东北人的干练与雷厉风行,其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历练期恰与康复中心的创建期重合。作为班子成员之一,他当时秉持的理念和医院目标相同:温饱过后,民众对就医体验和康复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顺应这一趋势大有可为。

忆及过往,关雪峰很是感慨。“虽然难,但必须干,还要干好。”

最大难点是缺少专业康复医师。在500张病床的规划面前,医院康复科当时仅有的15名医务人员无异于杯水车薪。为此,在医院内部,关雪峰一次次穿梭于各相关科室,谈条件,拉人头;对外,遍寻外援,引进人才。几年建设期间,关雪峰像一台“永动机”,时刻满负荷运转。

对此,关雪峰和领导班子摸索半年后,最终拿出了一套“双向计费”方案,即将执行科室的收入1:1匹配给临床科室作为医疗收入。这一做法,实际上是由医院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康复中心医护人员的政策性补贴。此举一出,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被最大程度调动起来,成为推动康复中心“扬帆起航”的一剂良药。

万事俱备后,“只欠”患者。关雪峰至今清楚地记得,2010年12月18日,康复中心开诊第一天,只进来5位患者,其中包括他的父亲。“今天是五位,但总有一天能达到五百位。”从那之后,在每周的例会上,关雪峰都会为大家鼓劲儿。

以上目标,关雪峰设定的是三年时限。结果,仅一年多后就实现了。至今,康复中心开放床位已达700张,一床难求,日门诊量达千余人次,几年间接待各方参观考察者千余人次。

局面的形成,得益于康复中心最初“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打造中医康复航母”的办院宗旨,以及风湿、心肺、骨伤、脑病、老年病等13个康复疗区的创设,传统康复、现代康复、药浴、治未病、药膳等8大特色治疗中心的建立,加之挖掘、整理、创新了整脊、蜡疗、雷火灸、火疗、中药熏蒸等百余种传统疗法。

其中,药浴中心和治未病中心等成为亮点。“专设药浴中心,在全国绝无仅有。”关雪峰告诉记者。

“四明”塑内涵

多年来,关雪峰没有停止对治未病的思考。在他看来,首先,治未病理念应融入科室,融入每个中医师的血液中。同时,也要用整体观来看待问题,明晰预防、治疗和康复之间的逻辑。

“很多人将重点落在‘防’上,但抓手在哪里?”关雪峰提出一个思路:从治未病到治疗,再到康复,形成一体化的闭环,辅以传统疗法和现代疗法,“一体两翼”,理念贯通,又有了具体抓手,方为整体规划之道。

“优势尽显,特色已明”。近两年,关雪峰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医院文化内涵的打造之上。“医院管理,二三百张床的可以靠经验,五百张床的靠制度,而八百张床位以上体量的,要靠文化,这才是最高境界。”

辽宁中医现今推行的“四明”文化观,以“名医”为目标,以“明医”为标准,二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旨在推动医院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明学理、明医理、明情理、明真理”,成为“四明”文化观的四个关键词。“不光要学得明白,病看得明白,结合当前医疗环境来理解,‘明情理’可以辅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与患者相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明真理’,则是明确中医人的社会责任,引导公众关注健康。”关雪峰解释,四个关键词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终点是“大医精诚”。

今年9月,辽宁中医开展了以践行“四明”观为主题的首届中医药文化节,在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中,“抄经典”、“学易经”和“悟医道”活动尤显突出,“抄写中医四大经典的过程,也是体会传统中医文化的过程。”关雪峰要求所有医务人员用毛笔抄写,作品交由医院保存,待其退休之时再回赠本人。

康复优势,加上标杆效应,令辽宁中医吸引了诸多社会资本的目光。在与社会资本的交流或对接过程中,关雪峰有自己的底线:原则是社会资本不进入医院主体,非院方行为不被允许。“合作能促进医院增效和分流,是好事,但前提是事先理清责权利。”

目前,辽宁中医以托管的模式,已与辽宁省沈阳市和葫芦岛市的四家社会资本签约,集医疗和康复于一身的四家医院正在建设中,将于明年或后年开诊。

以康复为品牌,做实内涵,形成规模化的医疗集团,这是关雪峰接下来几年的目标。

关雪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