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利安 黄喆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①
钱利安 黄喆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简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培育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背景,结合高校体育的特点和目标,分析了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几个方面:树立加强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教育理念;搭建培育大学生团队合作的组织平台;注重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磨练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体育游戏和比赛淬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成绩评定上,以团队考核的方式强化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高校体育 大学生 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研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分工细分现象也日益呈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壁垒也越来越厚,导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依赖性也日益提高。由于知识、专业的精细化,人作为个体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更是离不开团队的平台,团队合作不仅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式,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方略,更是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生存方式,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学会团队合作,积极奉献,才能担负起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有关团队的定义,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阐释各有着重,按照本文的研究逻辑,从社会学和管理学定义团队[1],其是指“一个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合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合作[2]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进行彼此尽责的一种联合行动。一般指两个及以上群团相互协作,有直接合作与间接合作、自觉合作与不自觉合作、结构性合作与非结构性合作等类型。
鉴于上述团队与合作的理解,笔者认为团队合作是指团队内各成员之间,按照规范有序地方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进行共同配合的行为。团队合作是一个成员之间互相助推的行为。
基于以上对团队、合作及团队合作等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在团队中每个成员发挥自己最大所能,且在行动上互相配合支持、情感上互相认同激励,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所具有意识和品质。团队合作精神是人客观存在的主观状态,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精神发育和成长的黄金期,在大学里大学生既不能没有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武装,更不能缺少把握人发展方向的精神思想。然而大学生成长的现状表明,大学生精神成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欠[3],如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淡化、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团结合作观念较差及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不良的精神和心理现象,是完全不符合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也不符合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要真正把培养成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教育必须把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精神素养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加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育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精神因素,需用心教育贯彻到实践教学中去。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知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当然作为个体的大学生生活在当下,必须在学好学业的同时,要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生物个体,人是一个与社会各种事物、群体有着诸多关联的、带有能动意识和思想信念的精神存在体,人有自己的多种需要和价值追求,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合作。所以,大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共处,掌握与人积极沟通的能力。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大学生通过学习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心理、情感,尤其是精神品质提高到与社会相适应的程度,应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更是大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心理健康为目标的课程,而高校体育的高等性体现在以学习技术、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精神层面的拓展与提升,除了体育应有的技艺性、竞争性、情意性、运动负荷性、人文性外,主要体现其培育人的精神性,即在体育实践中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素质。高校体育的以上特点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如通过体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参与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公平公正精神、超越精神、合作精神等等。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了高校体育课程的5个基本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其中社会适应目标中明确了大学生要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加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应有的题中之义。
高校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内容区别于其他学科,其的形体动作的直观显性以及各种比赛练习结果的公开及时性,更有利于在情感上、氛围上感染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当然,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践教学过程、各科游戏比赛、成绩评定方式等,加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都能起到激发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
高等教育在人的培养上[4],不仅要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更应注重发展大学生的内向度的精神发展,如理想信念、自主精神、合作意识等,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应在人发展的最高层次——精神的发展上显示出其个人的文明素质或受过教育后所达到的应有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属性应是人的“个性化”,以追求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为使命,从最严谨的科学到诗歌的所有精神领域和想象领域,都应是高等教育的内容。体育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学科,同样负有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在关注大学生体育学习掌握“三基”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大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体现大学体育的高等性。合作精神作为现代人应有的精神品质和素质要求,无疑应成为学科教学中所要高度关注和认真教育的内容。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合作教学理念,没有在思想上树立相应的理论观念并以之为指导,是很难在教学实践中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的。所谓合作教学[5]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需要有理念,也需要有载体、手段与方法,搭建团队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前提。
为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当前大多数高校体育的教学模式是执行选项课的,即一个运动项目的选项班会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级的学生共同组成。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建学生学习团队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根据运动项目的基本要求、学生实际的运动能力、个性、性别等情况,由教师主导来组建学生学习团队,并明确各学习团队的职责与要求,通过引导首先在心理上解除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在思想认识上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保证合作教学理念的落实。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这是开展大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优势所在,也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良好载体。因为集体项目按照运动规则每个同学在场上进行运动时,尤其是比赛时往往都有十分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责任意识、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因此,按照集体项目的规则要求,确定每个学生在集体项目中的位置、所承担的任务,组建这样大学生的学习团队相对容易,也非常自然。教师要对主动承担团队队长或负责人的同学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体育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以学习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技术的学习会经历泛化、分化、固化等学习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生的体育基础、体育学习能力等各异,会出现学生个体间掌握技术、技能的差异性,有的同学学得轻松,掌握得快,而有的同学则学习得吃力,掌握得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有责任来指导、帮助学习困难者,但更多地应倡导同队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教学中注重对整个团队学习、练习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对于每个团队中积极发挥作用、体现出互帮互助精神的现象要进行及时褒奖,对于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予以大力表扬。
体育教学纯粹的技术、技能练习既需要一定的体能付出,又需要积极激发自己的动商[6](狭义的动商是指个体的运动商数,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等),努力完成好教学任务,持续练习的过程有时会因技术动作的机械性而呈现出枯燥的一面,会影响同学们的练习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体育教学游戏和比赛(班级、专业、各社团、校级等比赛)及学校大型的体育赛事,会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积极性,也能满足他们好胜心。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的体育游戏和比赛,会在较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战斗力,包括技、战术的安排,也会激励每位同学为团队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会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的友谊,更在于能磨练大学生们在团队面对困难时精诚合作的精神。做好每一次体育教学的游戏和比赛,有针对性地淬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体育特有的优势。
教学评价是对师生双方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情况的基本考核,不同的教学评价体系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指向,影响师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当然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考核个人的技术、技能、素质等项目为内容,尽管还有平时学习的指标纳入其中以测评一个同学的体育成绩,主要考核的是个人学习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及参与的情况,但对大学生合作精神方面的考评显得相对欠缺,把团队合作学习的情况作为考核的内容列入测评范围,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大学生对团队合作的意识,会使他们的团队概念更加牢固,也会更好地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
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教育中蕴藏着丰富的、促进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因素,充分挖掘这些精神因素,发挥其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作用,在如今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形势下,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文章主要从培育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出发,做了一些论述,但高校体育如何面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体现自身的学科活力和生命力,彰显体育自身的学科价值是高校体育改革面临的课题。从课程的理念、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革新,都需要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视角去审视,值得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文化自信的需要,更是高校体育文化自信的需要。
[1](美)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吴玲.论当代体育精神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4]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构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于瑾.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及形式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6.
[6]王宗平,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2014,21(4):13-16.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intension of team cooperation spirit,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team cooperation spirit,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ports and goals,analyzes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m spirit from several aspects:the college students set up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mental adult education idea;To build a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team coop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Pay attention to the sports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team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Teamwork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sports games and competitions;In term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team will strengthen the team spirit of teamwork.
College sports;College students;Teamwork spirit;Develop research
G807
A
2095-2813(2017)10(b)-0213-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213
论文为2017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体育促进在杭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调查研究》(编号:M17JC058);2017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级重点课题《精神教育视阈下:体育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研究》(编号:浙金院[2017]73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钱利安(1970—),男,汉族,浙江慈溪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
黄喆(1974—),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