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李凯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下高职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①
——以东莞职院为例
王毅 李凯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运用调查访谈法等对广东省高职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分析。探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下高职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与发展举措。提出:构建政校行企联动互助、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增设基地和培训项目扩大服务区域范围,提升基地建设规模和服务质量;优化完善基地软硬件建设,培育基地精英师资团队;依托职业联盟共建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群等。
政校行企 高职体育 技能培训 基地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其中要求“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2015年两会工作报告中“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教育部关于高校学生双证毕业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使高校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也成为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部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可以说是高校学生毕业以后的上岗证,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择业中的拓展。随着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各高校体育专业也在蓬勃发展。然而一方面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学生却岗位胜任力低下。这说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如何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与能力标准来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就业后的“人岗匹配”,实现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出口与企业人才入口之间的无缝对接。高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体育专业和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结合自己兴趣特点获取职业资格的平台,促进了体育行业与产业专业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基于此,探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下高职院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提供可选择的思路、方向和模式。
以广东省各地市15家高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研究对象,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中文数据平台等中文数据库,收集和分析了大量国内外高校有关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专业研究论文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文献资料。
走访广东省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东莞市体育局及基层镇区体委的领导和专家,省内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专业培训师和考评员,体育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等,调取了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以及近3年全省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鉴定数据统计表等。对广东省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和鉴定情况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据统计,广东现有体育技能培训基地51家。是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组成的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包括:体育俱乐部类基地6家,体育各项行业协会类基地8家,体育企业类基地9家,体育场馆类基地5家。学校类基地23家。其中,高等院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共计15家,占广东体育技能培训鉴定基地比重为29.4%。包括:本科院校类培训基地共9家。其中,高等体育专业院校1家;高职院校类培训基地共6家。其中,体育专业高职院校2家。高职体育技能培训基地占广东体育技能培训基地比重为11.8%。
目前,广东各高校培训基地已开展体育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项目共有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管理、体育经纪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4个特有职业(详见表1)。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包括8个工种:游泳、网球、武术、健美操、健身教练、跆拳道、潜水、体育舞蹈。由表1可看出,广东省高校体育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的培训鉴定项目以及分布区域和布局不够全面和完善。在全省21个地级市只有9个城市设立了高校体育培训基地,而且过于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其中,珠三角区域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共有11家。包括广州7家,珠海2家,东莞、惠州各1家。深圳、佛山、江门、中山和肇庆5个地级市均未成立和设置高校培训基地;粤东地区4个地级市中只有揭阳1家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汕头、潮州和汕尾3个地级市均未成立高校培训基地;粤西地区只有湛江1家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茂名和阳江2个地级市还未成立和设置高校培训基地;粤北地区有罗定和梅州2家高校体育培训基地。韶关、清远和河源3个主要地级市均未成立和设置高校培训基地。
表1 广东省高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区域分布及信息一览表
调取近三年广东省体育技能培训计划和鉴定数据统计表,结果显示:2014—2016年全省51家体育技能培训基地鉴定的总人数共34205人。其中,高校基地鉴定人数达10873人,占全省基地鉴定总人数的31.8%。高校基地近三年鉴定人数分别是2706人(2014年)、3375人(2015年)、4792人(2016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广东2016年的体育院校毕业生据不完全统计约为1.47万人。高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经调查研究发现,广东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区域特点和项目需求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各自为营,独立发展的态势。高校培训基地缺乏专业系统的宣传和途径,和地方体育行政管理基地以及体育产业和经营性体育团体基地之间未形成良性互动。生源主要是高校学生,培训对象单一,专业局限性较强,后续生源补充无法保障,培训生源和项目达不到系统化和规模化发展。同时,鉴定考试未通过而后期的专项辅导培训跟不上,造成培训对象“培后服务”不及时不到位。高校基地体育专项技术、技能和理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滞后,高校基地培训导师和鉴定专业考评员团队的缺乏等种种因素已经成为高校基地建设发展的短板,是阻碍高校培训基地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2011年6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体育系。2011年9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现有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以及学前教育共计3个专业。体育系在校专业学生226人。2014年8月,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广东省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游泳救生员)培训基地(编号:64003006049)。2015年10月,学院被东莞市体育局命名为“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基地现有国家等级考评员2名;国家级培训导师2名;省级培训导师11名。目前,东莞市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共有10所。开设体育专业的有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职院两所公办院校。东莞篮球、举重、网球、羽毛球和游泳等体育项目群众基础扎实。近几年参加基地体育技能培训和鉴定的人员除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退役运动员和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之外,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各行业欲从事与体育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培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为东莞职院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储备了稳定的生源以及体育专业后备人才。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前景广阔。
建立高职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地方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体育行业、产业和企业单位为主体的委员会专家,共同参与高校基地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建设并形成良性互动。地方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相关规定,加大持证上岗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市场从业人员职业要求。保障体育行业良性发展。每年通过对本地辖区内体育产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日常就业情况的具体数据以及岗位供求情况。据此,可精确掌握需要持证上岗的体育特有工种岗位以及高危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岗位配备标准及数量。例如:游泳救生员、游泳指导员、健身俱乐部、户外休闲体育高危险项目攀岩、潜水、滑降等等。根据本地本年度体育市场和相关产业对体育行业特有工种各类职业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登记、分类、统计并梳理。结合社会就业需求和岗位专业人才缺口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统一的部署,依此制订本地年度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岗位和专业人才需求培训计划。同时,对社会发布本地区相关体育产业特有工种岗位,特别是高危体育产业就业岗位必需持证上岗的政策和规定。加大宣传、监督和巡查力度,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定人。杜绝一证管多家,挂证人不在的混乱现象。政府推行安全生产,持证上岗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明确的就业指导,使得参与培训和谋求就业岗位的专业人群具有明确学习目的和就业方向。使得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体育技能培训基地、体育各行业领域以及用人企业互为倚重,互补互助,均衡协同发展,使体育产业就业市场和人才配给良性循环。该模式能够全面统筹、科学规划、目标明确、有据可依、按需定培、扩大范围、均衡调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互赢。
据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理科体育版)显示:截至2017年7月,广东省开设体育各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共计35所。包括普通高校19所,高职高专院校16所。经过统计显示,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2017年计划招生体育专业学生人数共计2658人(不包括自主招生和扩招等)。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在普通高校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这些都促进了高职院校体育相关专业良性发展和不断壮大。高校体育专业人才、退役运动员和体育产业相关的社会从业人员,是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主要服务对象和人才储备,也是体育行业和产业最为稳定的人力资源库。因此,增加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数量,增加高(职院)校基地体育技能培训鉴定项目种类,提升培训基地的规模和服务质量,扩大基地的辐射区域和影响力,开发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训市场,是高职院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
依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评估考核标准》对高职基地软硬件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以评促建并逐步完善。针对高职体育技能培训基地的自身特点,评估培训基地软硬件等方面基础建设的现状和不足,结合基地现有培训项目的种类,统计培训生源的区域分布,同时根据所在区域体育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分析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消费特点,进一步明确高职培训基地的发展方向。灵活培训项目与课程的设置方向,增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人才的适应性。
加强基地培训导师和专项考评员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构建基地高水平、高技能精英培训教学团队。定期进行专项业务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基地专项培训导师和考评员的学历、职称和岗位操作技能。招聘或引进紧缺项目的培训导师和考评员。同时,建立兼职培训教师人才库,加强高校基地之间培训导师和考评员的切磋交流。通过下企业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来提升基地培训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通过参与国内体育行业的各项技能竞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走出校园为社会提供专业的体育理论指导以及专项技术、技能等服务工作,提升基地的服务质量。
借助政校行企协同发展的职业联盟,依托战略合作伙伴单位共建校内外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群。扩大高校基地培训和鉴定人群的范围。促使基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吸引社会体育产业和企业从业人员来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和深造。利用走出去的机会为社会上体育产业和企业提供送培训、送技术、送人才以及上门鉴定等服务工作。为企业进行定向培训以及企业从业人员就业定制培训等。
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关键时刻,呈现数量不足、分布区域不均且覆盖面较小,布局规划不合理以及项目不全的局面。各基地建设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软硬件方面的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
建议构建政校行企联动互助、协同创新发展的合作模式;增设基地和培训项目扩大服务区域范围,提升基地建设规模和服务质量;优化完善基地软硬件建设,培育基地精英师资团队;依托职业联盟共建高校体育技能培训基地群等。与体育行业专项协会合作共建人才需求配给平台。利用互联网+研发体育职业社会就业需求和在线专业人才工作分配及管理APP软件,解决区域体育行业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实时供需、调动和配给。利用大数据掌握、监控和调配人才与就业岗位的需求,并以此调整和加强需求人才的培训和输出。
[1]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理科体育版)[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77-379.
[2]胡立.浅析高尔夫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J].职业时空,2015,11(3):81-83.
[3]易军,唐清安.重庆市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3):38-40.
[4]吴筱珍.安徽省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现状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69-72.
[5]王步.江苏省体育院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5):70-72.
[6]王毅.普通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5):91-93.
G807.4
A
2095-2813(2017)10(b)-0198-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198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6a09);粤体职鉴专研[2017]6号。
王毅(1970—),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