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赞助营销教学改革探骊①

2017-11-27 15:51:00李红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案例

李红涛

(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体育赞助营销教学改革探骊①

李红涛

(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体育赞助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有效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 重要因素。该文从课程的开设能使学生掌握更多具有前瞻性的体育赞助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入手,从学生、教师、教材3个方面论述了《体育赞助营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增加案例教学、实施“走出去”方针、利用好课余教学活动、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改革的五个建议,以期为《体育赞助营销》教学提供帮助。

体育产业 体育赞助营销 教学改革 探骊

《体育赞助营销》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选修课之一。高校开设该门课程是为了夯实学生体育赞助营销理论基础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赞助营销实际操作能力。体育赞助营销是体育产业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体育产业中体育赛事、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体育场馆、体育培训服务等实现商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前提下,该课程是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更注重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自2002 年蔡俊五先生的《体育赞助:双赢之策》问世以来[1],十几年的发展,体育赞助相关书籍越来越多了,该课程也成为了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专选课。

自1984年尤伯罗斯开启了奥运会的企业赞助营销辉煌之门以来,奥运会启动了4年一个周期的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The Olympic Partnership Programme,简称TOP),为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稳定而丰厚的财源支持,同时也为参与企业提供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打造行业帝国提供了高端平台。滥觞与 1930年乌拉圭足球赛场的国际足联(FIFA)主办的足球世界杯(World Cup), 1950年发轫的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举行,不仅是全球体育爱好者的盛会,也是国际大型企业展示实力,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角逐场。附属在体育本身之上的其他功能挖掘的的越来越充分,以至于现在能看到的体育赛事几乎都离不开赞助商的支持,当然校园体育活动也不例外,体育赞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知道体育赞助“是什么”,更应该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需求。同时,体育赞助的蓬勃发展也对《体育赞助营销》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组织方法还是教学内容设计,都必须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探索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授课模式和方法来,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文从当前《体育赞助营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方面

体育赞助专业课要求学生要敢于实践,不管是课堂内安排的模拟谈判教学环节,还是课余时间安排的依托学校计划内的体育赛事进行的营销推广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勇敢的走出去和企业洽谈,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这和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不敢做有关;还有一部分学生应该是对学习体育赞助实际操作环节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有关,这也说明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不足,对自身定位还相当模糊。有了这些倾向,课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2 教师方面

《体育赞助营销》和其他理论课程教学有着统一的要求,就是课程学习是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除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外,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存在一些的问题:第一,担任《体育赞助营销》课程教学的老师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束缚了教授方法的突破,而《体育赞助营销》课程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从而降低了课程的实际运用的。第二,担任《体育赞助营销》课程教学的老师自身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兴趣不大,而是把《体育赞助营销》当成一般理论课程进行教学的,这和任课老师的学习背景有较大关系,有些老师担任该课程教学是不情愿的被安排上课的,有的教学单位师资短缺,也无可奈何。第三,担任《体育赞助营销》课程教学的老师自身对体育赞助营销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较少,对相关的体育赞助活动较为陌生,对学生讲授内容多是来自课本或者网络搜集到的案例进行泛讲,无法讲授到体育赞助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量的一手经验。第四,教学过程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束缚也是显而易见的,现行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多是由老教授,老专家组成的督导组进行课程常规检查,这些老教授、老专家无意间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认可方式会使《体育赞助营销》课程教学的老师无奈就范。

1.3 教材方面

从2002年蔡俊五、赵长杰出版了《体育赞助·双赢之策》出版,现通过相关网站搜索,体育赞助相关书籍八本,教材类书籍有两本,一本是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华南师范大学的杨晓生教授和台湾学者程绍同教授共同编著的《体育赞助导论》[2],一本是2012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赞助》[3],其他书籍则是作者在体育赞助方面深入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和老师的相关参考书籍,以弥补当前适用性教材短缺,摆脱学习资料信息有限的桎梏。现有教材内容设计上基本符合教学要求,也引用了的案例分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多是大型体育赛事,高水平运动队的赞助实例,和学生生活实际脱节较为严重,特别是非运动训练专项的学生,对体育赛事、运动队等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对所学知识难以感同身受,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改革对策

2.1 甄别案例,有针对性教学

体育赞助营销课程的实践性特征要求更匹配的有效教学模式支撑,案例教学模式因能创造模拟真实的环境而在教育体系中应用广泛。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才是有效的[4]。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大量的案例进行筛选,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案例设计和修改,当然案例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多重教学目标,而在不同教学内容环节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则需要教师积极设计引导,而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照搬过来使用。

2.2 实施“走出去”方针

在体育赞助营销的课程安排上,要积极设定社会实践环节,鼓励学生“走出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带着已学理论知识走向社会进行知识检验的同时,也是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然后进行理论升华的必经之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体育赞助营销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将有所加强,有了实践基础,对进行下一步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有所提高。

2.3 利用好课余教学活动

课余课外活动是学生灵活运用体育赞助营销知识的试验田。鼓励学生通过联系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取得支持,在校园内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赛事活动的推广和组织,使学生在校园内即可完成学有所用的用武之地。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组织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不脱离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运用,并及时做好总结,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

2.4 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作为基础教材,现有的课程教材内容丰富,完全能满足理论教学需要。但是,因教材的普适性,结合当地区域实际的内容教材中无法体现,而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可以弥补基础教材的此项薄弱环节,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2.5 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现有师资力量的理论深造。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规范性理论知识体系培训,完善授课教师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政策性要求,督促科任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兼职,并制定配套服务管理规定,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3 结语

随着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体育赞助已是业内司空见惯的重要活动。《体育赞助营销》也成为了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教学面临着多重问题,广大体育赞助营销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转变教学观念,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凝练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体育产业的春天培养得力人才。

[1]蔡俊五,赵长杰.体育赞助:双赢之策(第1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杨晓生,程绍同.体育赞助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沈佳.体育赞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张良,刘蓉.构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MPA案例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6(5):56-58.

[5]李建军,万翠琳.体育赞助匹配度对品牌形象塑造的影响——基于事件偏好度的调节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1): 44-49.

G80

A

2095-2813(2017)4(b)-02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209

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资助计划C类项目(项目编号:16A890011);郑州轻工业学院第九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郑州轻工业学院第四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编号:2015DC111)研究成果。

李红涛(1975,12—),男,汉,河南鹿邑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8:44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2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