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群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湖南省天马足球俱乐部人才培养研究
李灿群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7)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湖南省新兴校园足球俱乐部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入手,以天马足球俱乐部为例,提出改进湖南省新兴校园足球俱乐部人才培养的建议。
校园足球 后备人才 俱乐部
2014年11月26日国家教育部明确表示全面主导全国校园足球活动,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基于此类政策背景,本文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湖南省新兴校园足球俱乐部的发展状况及在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辩证性地提出改进策略和优化路径。
足球具有深邃的人文内涵,校园足球作为一项教育事业,这种文化功能更为凸显[1]。校园足球队员源于学生,第一属性决定了其需要先学好文化课做一个好的学生。少儿家长由于年龄的差异、社会阅历的不同,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等都可能造成对体育的态度有所不同[2]。由于足球训练都是在放学之后,目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尚未受到直接影响,但在提高阶段此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由于俱乐部青训开展初期,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所以训练计划的制订呈现出训练时间和频率低,训练强度低,足球游戏多,专项练习少等特点。在与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交流中得到的反馈信息基本上对足球活动的开展都比较支持,并认为劳逸结合的训练方式更能够提升学习效率。
崇高的目标和理想才能让队员们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使自己足球技战术水平更快地提高[3]。起步阶段应将培养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兴趣与行为动机的产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为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大部分小球员是因为体会到足球的快乐才主动的从事于足球训练中去的,只有少部分球员是被教练选中或家长要求等被动参与训练。
队员在场上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对足球运动的兴趣[4]。要想真正提高青少年足球后备队的水平,关键环节就是让青少年球员多参加足球比赛。在俱乐部成立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许多足球联赛,并且在校内各班级之间也会进行比赛,其竞赛体系已经初步成型,但比赛的程序性和规范性还有待加强。
拯救中国足球不能够光靠所谓的“洋帅”,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中国足球自己的力量[5]。目前,天马足球俱乐部在小学各年级拥有自己的校队,运用科学的选材指标体系,选拔出具有优势的小球员参加提高层面的训练,并建立学生球员档案,对学生球员的训练进行全程调控。其选拔制度相对较为科学,但由于种种设备器材的制约,选材受到一定主观程度的影响。
由于俱乐部处于新兴阶段,主要工作任务是普及足球工作,在提高方面并未给予太多关注。但目前俱乐部幼儿园,小学,初中三级培养体制已经初步形成,如湖南师大博才中学,明德洞井中学和长郡雨外学校已经接收了一部分足球特长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孩子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但培养球员质量一般,输送渠道狭隘以及高中输送渠道尚未打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使俱乐部的运行有章可依,不偏离发展方向[6]。训练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足球训练。目前董事长主要负责俱乐部总体纲要、全局掌控、全面主持管理工作,总教练制定实施管理措施、整体训练大纲和计划,教练员要按照训练大纲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做好训练总结。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训练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8]。在对教练员执教等级调查中显示,大部分教练员并未取得中国足协教练员证书,只有少数教练员具备教练员D级和C级证书,教练员整体业务水平一般。
对场地情况的调查不容乐观,仅有少量人工草坪用于高年级校队训练,其余低年级兴趣班的球员都在旁边朔胶地和空置篮球场训练。在器材设备上也有不足,无法完全满足俱乐部几百号球员的总体需要,这些硬性条件设备的限制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必须形成以幼儿园为基础“自下而上”推进的逆行体系,没有了升学方面引领,对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最终培养结果会产生不利影响。
场地器材差,不仅会对课堂教育造成很大影响,而且会对业余足球训练产生影响,更容易导致学生受伤。不可否认在小学层面上场地面积不足相比于初高中和大学更加突出,是制约足球运动发展的瓶颈,也是对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大考验。
对天马足球俱乐部的比赛跟踪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比赛组织方并未给予球员购买意外伤害险。此外,在竞赛中存在年龄造假问题,缺乏严格的审查机制,使比赛本身失去了意义和观赏性。且比赛分级不明确,没有分为专业组、业余组、兴趣组等,这对于学生的比赛积极性是严重的戳伤。
扩大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校数量,加大与中学的衔接力度,逐步形成小升初为主,初升高等后备人才培养升学体制,为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制定完善和规范的教学训练大纲,研究制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条件学生的训练大纲,规范教学训练的模式方法,使队员能得到更科学、更系统的训练。
完善校园足球联赛制度,建立球员档案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并按照参赛队伍水平的差异进行科学分组比赛,让更多的队员有机会在比赛中提高和锻炼自我。另外还要为联赛的举办提供相应的场地和器材设备。
加强对俱乐部足球教练员培训,应要俱乐部教练员参加校园足球国培和省培,并聘请有经验的教练员前来讲学指导,并逐渐规范教练员等级制度。
[1]郑志强.中国校园足球政策工具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4):6-11.
[2]赵亮.北京市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运作特点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3]吴公哲.学校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的调查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3.
[4]张宏家.影响青少年足球兴趣的校园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97-107.
[5]孙文新.中国青少年足球面相2010年发展目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6).
[6]杨德晖.北京业余儿童足球俱乐部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7]李纪霞,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85.
[8]杨一民.现代足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203
G843
A
2095-2813(2017)11(b)-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