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竞技运动的科学训练①

2017-11-27 23:13:52刘平珍冯嘉诚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竞技运动员科学

刘平珍冯嘉诚

(1.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山西运城 044000;2.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浅谈竞技运动的科学训练①

刘平珍1冯嘉诚2*

(1.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山西运城 044000;2.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该文通过对科学训练概念的阐述,解释何为科学训练。然后通过对科学训练加以分析,发现为了更好解决训练中的问题,为了更迅速培养运动后备人才,为了延长运动员的竞技寿命需要科学训练。最后,需要通过:(1)经验结晶数字化;(2)宏观训练微观化;(3)群体训练个性化;(4)负荷用量合理化来合理的进行科学训练。

科学训练 训练方法 竞技运动

1 何为科学训练

1.1 科学训练的概念

科学训练就是在遵循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揭示训练规律,创新训练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取最佳训练效果为目的的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过程[1]。但是,可以发现以上定义却犯了逻辑学上定义重复的错误,在对于科学训练一次的释义中反复使用了“科学”和“训练”去阐述和说明。

如果要探究科学训练,首先需要释义科学一词。在《辞海》1999年版中,科学被如此定义——“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简而言之,科学就是可以将客观事实与发展规律运用数字,公式和符号进行编辑处理和再现的一种体系。训练在《辞典》中的释义为:在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因此笔者认为,“科学训练”一词可以定义为:可以使用数字,符号和公式客观标记、处理和再现习得某种特长和技能的计划步骤的一种体系。

1.2 科学训练的分支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2]。科学训练主要以加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科学训练也可以大致依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去划分。但是,运动智能在如今还无法做到客观分析和处理,将其数据化,所以暂时并不能将其归入科学训练之中。生理心理学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3]。心理能力在科学训练中更多是以神经行为科学的方式体现的,因此,笔者将科学训练划分为:体能科学训练、技能科学训练、战术科学训练、神经行为科学训练。

2 为何科学训练

生物适应原理表明:给予有机体什么刺激,就能也只能产生什么反应,反复刺激有机体产生适应。运动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最好的运动成绩[4]。那么,笔者认为使用科学训练的原因也是更好地为比赛所服务,因此,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为何科学训练。

2.1 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下,训练信息化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这是美、德等国家的科学训练实践经验证明的。信息系统在不同行业中应用自然有其不同类型和不同模式,这是行业特点决定的[5]。而在科学训练的前提下,无论是运动员的机体各项指标,还是运动员的训练量与训练负荷,在通过信息处理成具体数据之后,面对这些数字可以更加一目了然。再通过公式和模型加以分析,一些总是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可以轻松地找到突破口。以NBA金州勇士队的斯蒂芬-库里为例,在2013年的夏天,库里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Accelerate Basketball篮球训练中心进行了系统而且科学的训练。训练师对库里的投篮动作进行了改进,并针对他在对抗中和失去重心下的三分投射能力进行了针对性的增强。在2014年和2015年的NBA赛季中,经过科学训练的库里有如神助,三分球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且他在对抗如此激烈的NBA联赛中保持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健康身体,而这一切据他透露均得益于Accelerate Basketball篮球训练中心的科学训练。

2.2 更快地培养学员

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中国乒乓球队在长期的运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符合乒乓球运动发展规律的训练思想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为中国乒乓球对攀登高峰,保持优势奠定了基础[6]。乒乓球作为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始终保持着长盛不衰的记录。人们发现,中国乒乓球队新生代的年龄在不断刷新着下线,这与中国乒乓球队的科学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2.3 更长久的运动寿命

体能是保证运动员经济能力的基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运动员的体能往往在30岁左右开始加速流逝,其他的竞技能力已经无法给予代偿,使得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出现滑坡而走向职业生涯末端。科学的安排体能训练是取得训练效果的重要保证。训练质量不是一两个高质量的动作或一两次高质量的训练课,其必须体现在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和每个细小的环节上。只有不断加强体能训练中“科学训练”的意识,掌握“科学训练”的方法,制定“科学训练”措施,提出“科学训练”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才能使体能训练中“科学训练”真正得到落实[7]。

3 如何科学训练

科学训练对于竞技运动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到科学训练,则是体育从事者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如何科学训练做出了阐述。

3.1 经验结晶数字化

在科研条件以及信息处理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工作者从大量的训练和竞赛中总结了很多经验,这种经验训练就是科学训练的前身。然而,因为经验总结着的个性化和主观情感体验,这些经验并不是完全客观正确的。因此,将经验结晶数字化,是从中分析出科学训练的第一步。

3.2 宏观训练微观化

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细节决定成败的时代已经到来。宏观的训练调控已经无法使运动员做到“高、精、尖”,只有做到细致入微,才能使运动员长期站在世界经济舞台的最中央。从运动员的运动装备到运动员的一日三餐,从运动员的伤病变化到运动员的情感波动在大赛前都应做到实时监控。

3.3 群体训练个性化

运动员是一个群体,同时也是个体。同样的训练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运动员,专人专练是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保证。同时,应加强对个体运动员的机体信息搜集、分析和处理,以制定出适应该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和生理心理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3.4 负荷用量合理化

传统的训练以追求最极限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做到合适合理才能使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飞速增长。运动员的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是经过不断细小的受损和再康复来获得更强大能力的。一味地加大运动负荷会使机体在下次训练前无法康复到再次经受损伤的阈值,使得疲劳积累,最后引发劳损。负荷用量合理化是对运动员健康的保证和运动成绩提高的科学保障。

[1]陈正.学训练概念的界定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2005(5):3-5.

[2]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美)卡尔森(Carlson,N.R.),著.生理心理学[M].6版.苏彦捷,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张庆文.刘翔科学训练的主要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339-341.

[5]郭建伟,黄曦东,周彤.湖北省运动队科学训练管理信息系统模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43.

[6]杨树安,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队科学训练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0(2):20.

[7]郭斌.浅论利用科学训练解决体育生疲劳问[J].价值工程,2011 (33):30.

G808

:A

:2095-2813(2017)03(b)-005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058

刘平珍(1966,12—),女,汉,山西闻喜人,本科,一级教练员,研究方向:青少年田径训练。

冯嘉诚(1991,12—),男,汉,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E-mail:493441232@qq.com。

猜你喜欢
竞技运动员科学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科学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
运动员
科学拔牙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