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正,李伟昂,刘 辉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陈式太极拳在地方高校中开展的思考
孔 正,李伟昂,刘 辉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在体育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学校体育课中适量增加陈式太极拳的教学,对积极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播撒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体现。
随着“西化”运动项目与日俱增,以陈式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与考验。当前,太极拳已走出国门,太极之花遍及世界,成为全球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亿万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作为发源地的中国,每当一提到太极拳,大部分人会认为是“爷爷奶奶的拳”,青少年学习的人数较少,这就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此现象的出现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
2.1 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陈式太极拳的继承者大部分散落在民间,这些太极大师技术水平较高,有较强的实战能力,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得陈氏太极拳的推广受到了阻碍。从陈式太极拳发展的长远考虑,人们要培养的传播者不能仅局限于掌握基本的拳技之法,更应该有充足的专业理论作支撑,能对所掌握的技术技法有更深层面的认识,确保在以后的教学训练工作中,能够使学员更容易接受。
2.2 国际化推广的需要
众所周知,在体育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不会也不可能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人们要借助国际时代的春风,把陈式太极拳推向世界。“闭门造车”只能导致落后,“墙内开花墙外香”与“养在深闺”均是陈式太极失衡的发展现状,国内与国外的良性互动才是太极拳传播的终极追求。
2.3 民族文化战略发展的需要
太极拳的发展促进了太极文化的传播,太极文化是太极拳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理论基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今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不再仅局限于一种肢体语言的传授,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传播与推广。积极传承中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正是由于在这种文化理念上传承,才使得太极拳事业能够散发出灿烂的光辉,促进中华文明向世界文明迈进。
3.1 高校陈式太极拳的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设置上虽然有武术课,但所占比例较小,有些甚至没有武术课,即使很多学校按照教学计划上了武术课,但教学内容大多是武术中的一些入门套路。部分学校可能会有太极拳课程,但教学内容以24式太极拳为主,很少会涉及陈式太极拳的内容。大部分高校武术课教学尚未形成正规的课程体系,除一些专业的体育院校外,很多高校对陈式太极拳课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相关课程结构的设置上仅作为一门选修课,选修陈式太极拳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
3.2 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陈式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传承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在普及与推广工作中,高素质的传播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播者的知识体系、传播手段以及自身技术水平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到陈式太极拳传播与推广的效果。因此,重视和培养高素质的传播者和传承人对陈式太极拳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青少年是陈式太极拳继承、弘扬和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则是优秀青年的云集之地,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太极拳深邃文化内涵的理解可能更深刻,在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开展陈式太极拳教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3.3 借助高校平台有利于陈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
高校是优秀青年的云集之地,借助高校这个平台开展陈式太极拳的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在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养成一个强健的体魄,对完善自身以及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高校注定成为陈式太极拳传播与发展的最佳途径。
3.4 陈式太极拳的教学对客观条件的限制较低
陈式太极拳教学地点在室内室外均可,如操场、篮球场等,甚至只有一小块相对平整的地面也行。陈式太极拳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男女老少均可参与,学生可根据自身状况去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由于陈式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每个动作都要求学生通过大脑的调控去协调周身各个运动器官。因此,通过陈式太极拳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协调性、柔韧性、灵敏度等多种运动素质有很大的帮助。陈式太极拳对于边远地区、场地设施不全面的地方高校来说,是一种代偿,为陈式太极拳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对陈式太极拳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1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陈式太极拳资源的挖掘与整理
太极拳事业的推广与发展,需要政府牵头、社会各界参与、多元化地投入,相关部门应各履其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有所建树,不能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只有脚踏实地,太极拳事业的发展才会蒸蒸日上。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温县陈家沟,目前已经是焦作地区文化的形象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该地区及周边进行深入的调研,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争取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要加强对太极拳推手的研究,从“拆招”“喂招”开始,做到学以致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4.2 选定合适的教材是高校推广陈式太极拳的重点
内容的传播即教材的选择,对太极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简化动作,突出技击本质,“学与用”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以陈式太极拳为突破口,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及年龄特点,应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要有梯度、有层次、有衔接性,在规范统一教材的基础上,提倡地方特色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技术,教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4.3 师资队伍建构是高校陈式太极拳推广的关键所在
目前,很多高校的太极拳课程由非武术专业的教师担任,虽然这些体育教师以前学过太极拳,但由于专业知识薄弱,使得太极拳教学多以入门知识为主;武术专业的学生在太极拳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都会影响到高校陈式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应考虑结合地方资源,聘用民间一些有名的拳师、武术家来校任教,并定期组织武术教师继续学习进修,保证所教的知识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以此丰富和完善太极拳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理论体系。
4.4 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
理论是基础,技术是外延。陈式太极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太极文化在一定层面上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如太极拳动作名称的文化艺术美与其根植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是分不开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与内涵。运用何种方法在展现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喜欢并爱上这一传统国技,这对高校的武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丰富完善陈式太极拳传播的内容体系。
4.5 原有的教学思路、方法和模式必须革新
教育要发展,改革是关键。高校陈式太极拳的教学模式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往太极拳教学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套路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长久如此,无疑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高校陈式太极拳教学理念必须更新,太极拳的课堂教学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展现太极拳项目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要形成既能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运动的需求,又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训练体系。例如,“功法、练法、用法”三法合一的教学方法理念,无疑为太极课堂的教学增添了乐趣。
在体育全球化时代大背景下,随着外来体育项目的不断增加,以陈式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确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考验。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要在弘扬其个性的前提下,实现太极拳教学的多元化价值,促进其全面发展。纵观社会历史的发展,终身体育必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高校这一平台来传播陈式太极拳,可在弘扬民族文化、满足社会需要、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充分体现多元化功能,完成文化瑰宝的传承。
[ 1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2 ]周义义,王智慧.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实践反思与战略取向研究[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 3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4 ]王林.武术传播论纲[ 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016-11-12
孔正(1990~),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李伟昂(199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G846
A
1674-151X(2017)01-07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