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视野下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建构①

2017-11-27 18:56蔡林伶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体育研究

蔡林伶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四川南充 637002)

地方性知识视野下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建构①

蔡林伶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 四川南充 637002)

我们可以对克利福德·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理论适当地反思,得出一种全新的视角,这种视角是基于知识构建的整个过程以及特定情境,通过分析教育的内核精神,去找到特定文化背景之下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该文通过阐述体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目前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资源被竞技运动心理学所占据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去构建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教学实践所运用才有意义,在建设我国的体育心理学体系时,要从几方面入手:(1)再造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体育心理学知识;(2)为体育心理学进行学科辩护;(3)分析目前体育心理学自身的弊端与问题。

地方性知识 体育心理学 教学实践

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实是脱胎于心理学与体育学这两个传统科目的,也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目,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从事体育方面的教师或者学生的心理活动。自从197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而且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门学科目前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很多研究都是比较肤浅的,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那么,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到底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著名美国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理论自提出以后受到广泛讨论,也为我们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增添了一个角度。

1 基础理论

1.1 “地方性知识”理论的基本理解

“地方性知识”,是著名的人类学代表人物克利福德·吉尔茨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这个概念,也被称为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项成就,影响极其深远。这个概念体现的是时代知识观念改变的一种精神。作者在其《地方性知识》一书当中,对这个著名的论点做出了更具体的解释:所谓地方性知识,是指结合当地文化,有当地特色的一种固有事务,是自然而然的。

从吉尔茨所提出的概念来看,地方性知识其实是包括两个极端的,一是西方知识,另一方面是除了西方之外的地方性知识。现代知识与地方性知识是不一样的,从时间的维度来说,现代知识不是地方性知识的作用能够替代的,即使是从空间维度的角度出发,地方性知识也只能服务于当地社会而非整个现代社会。

地方性知识,必定会和当地掌握知识的人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就算是提出这个概念的吉尔茨本人,也没有从精神层面去定义这个概念,笔者的看法是,所谓地方性知识,不仅会与民族还有地域相关联,还会与人们的认知形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就其本身而言,地方性知识就是知识在认知层面上的一种“求异”表述。作者认为,人作为高等生物,会自我编织一张意义的网,进而存身在这张网里面,这就是文化。地方性知识恰恰可以表现各种差异性文化的核心,极其重要。作者在其著作当中对“深度描写”这个认知概念做出了极其充分的解释,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深度了解事物的内核。当我们处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场所里,绝不能漏过任何细节,即使是在过去被忽视掉的一些细节,要找到这些细节之间的联系,找到不同背景之下含有相同文化规律的事情。

1.2 体育心理学的相关定义

在1998年时,著名学者Pargman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所谓运动心理学,就是以人类心理学为基本框架,然后融入一些相关理论,预测运动受此心理的行为改变。而在2003年时,Anshel则提出,研究运动心理学时,应该确定3种研究主题,那就是团队教练、运动员本身以及二者作用下的环境条件。在2003年时,张力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体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在体育运动过程当中人的内心活动以及规律的一门科学。祝蓓里等人的看法是,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是基于人们在特定的体育环境下的心理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发生的规律的学科。

2 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现状分析

最早开始研究心理学的是西方国家,西方国家也有着相对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而我国研究心理学则起步相对比较晚,一直到文革动乱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去研究,而且是一门相对小众的学科。但是随着体育学与心理学的日渐复苏,中国的体育心理学终于开始得到发展。最近几年来,各种大中院校都逐步建立了相关的专业研究,在整合心理学与教育学等各种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新增体育心理学的研究,目前来说,发展势头良好,也让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得到更深层次的研究。然而,客观来说,我国的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毕竟仅仅有二三十年的时间,目前尚未有一种稳定的研究理论与体系,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有些学者总结得出,我国的体育心理学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来看,不能仅仅是停留在一些理论阐述、基础介绍等低层次的水平上,要努力建立一种植根于本土的研究体系,目前的研究成果对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帮助较低。

3 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心理学被竞技运动心理学遮蔽

体育运动包括三大领域,那就是大众健身运动、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在竞技运动心理学这门学科当中研究相对较为深入,在对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研究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而对师生在体育教学以及学习过程的心理研究则太少。目前来说,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主要是对部分运动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而不是学校当中的心理研究,因此这个领域的很多发展都是属于运动心理学范畴的,换句话来说,属于后妈的孩子,而非亲妈的孩子。部分标榜自己研究体育心理学的书籍,实则上介绍的都是运动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这也说明目前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3.2 体育心理学研究没能与体育实践形成张力

任何理论,都需要超越现实,才有真正去实践的意义,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是理论的根本目的。尽管国内外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以及成果都在经过转化后运用到此课题的研究当中,具备了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倘若从教育转型的大环境下去看待此问题,在中国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与过去产生了巨大差别的大前提下,由于过去的体育学方面的研究理论并没有及时更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导致了现今研究理论的缺乏,在体育教学与实践当中很多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与理论指导,更加难以让理论再次提升以及逐步发展。这也在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在体育心理学范畴当中,并没有迫切解决问题的意识,导致体育心理学缺乏足够的生命力,偏离了原来的价值取向。

4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建构

地方性知识不赞同一般的决定论,其主要追求的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性知识,试图找到一种原始的当地文化背景,进而在一个独特的解决问题的领域去进行相关的思考。也让我们从学校教育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从教育的本质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所以,体育心理学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并非简单地划分一个心理学框架,再堆砌体育学的知识,就可以找到相关的逻辑,更不能单纯地为了竞技成绩与研究价值去培养顶尖运动员,而应该充分考虑在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应当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解构目前的体育心理学机制,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立足于本土的体育心理学文化去建立具备中国特色的体育心理学研究体制。

4.1 特定文化情景中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再造

自古以来,心理学就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外来名词,心理学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土壤当中的。自从它来到中国之后,心理学一词一直要在差异化的语境当中来回碰撞,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很多国外的研究成果是不能直接拿来用的。这其中的原因,莫过于不同的民族在自身长期的发展当中,已经形成一套完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与文化价值观,这些都是具备鲜明民族文化特点的。部分学者提出,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心理文化层面上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西方人追求主客二分,这两个特点也基本构成了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内核差异。综上所述,外国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我们不能继续使用“拿来主义”,而是应当首先立足于国外的基本国情去思考这些成果是怎样产生的,进而回归国内的基本国情,联合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理论,通过全局式的思考方式去发掘问题。自此,西方国家与我国心理学上的巨大差异就能逐步展现,我们并非要求完全的脱离式研究,杜绝借鉴,而是追求一种有意义、有思考、有态度的借鉴,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构建心理学知识理论体系的过程,但不能单纯地把这些知识复制粘贴般地引入到国内。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很多传统教育文化资源,融入新晋的体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特质,在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实行体育心理学的创新式本土化,从我国的民族心理整体出发,去寻求能够解决问题,促进教育实践的体育心理学理论。

4.2 对体育心理学实施教育学辩护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观点是,教育不仅是以人作为主体,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交流活动,其更重要的是领悟生命内涵,传授知识内容和规范意志行为,将文化遗产通过文化的传递功能,移交给年轻一代,启迪年轻一代自由的天性,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蕴含在体育中的精神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体育影响的不仅是人的身体层面,更重要的是其所涉及到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孕育和发展。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育不仅是身体运动的方式,其担负着一定的育人作用,不可以被狭隘、孤立地看待。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革新,体育育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应该被重新重视和审视,体育不但可以强健体魄,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生命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体育不能脱离其他教育方式,应当与其他教育方式得到同等对待。中央在2007年5月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的作用不仅是强身健体,认识体育应该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进行,因为不论是对青少年的智力发育,还是从思想品德、审美素养的培养方面来说,体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都无可替代。因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应当抓住“育”的本质,将学校的体育教育和社会上的大众强身健体区别开来,不能仅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心理互动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应当从“人”的角度看待体育教育,基于对体育的教育价值理解进行相应的提升和拓展,以教育学为出发点来阐述体育教学,进一步渗透进入心理学理论,重点研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身心成长心理机制,以及怎样通过所研究的心理机制促进体育的完善和发展,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身心的共同发展,依托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和精神共同成长。

4.3 重点描写体育心理学自身的问题

尽管体育心理学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科的完善和发展, 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为发展的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西方心理学正在关注的问题,体育心理学中的问题和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的问题也不是相同的概念。不可以通过别人的问题,片面鉴定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不应该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国当代体育心理学问题研究应当重视原创性质,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解决自身实际问题上,“对症下药”,将我国的体育心理学本土化,这样才能使体育心理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并为其自身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且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走向世界。目前应试教育势头依旧强劲,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尽管我国仍在不断推出“阳光体育”这类重大举措,但是人们并没有真正重视体育教育的实践层面,体育实践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使得体育心理学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被发现,不可以复制外人的实验量表和研究框架,仅进行简单的调整便用作自身的研究工具,而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做深入研究,这样的研究成果才具备适切性和应用性。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在整个教育文化和社会文化框架下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矛盾应当被我们重视起来,通过将问题场景和产生问题的复杂文化环境进行细节化还原,形成我国体育教育心理学的内在机理,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我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策略,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不断丰富的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其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 只有在不断解决自身真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体育心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中国特色的体育心理学才可能形成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

5 结语

体育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形成了体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体育学和心理学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相结合:一种是“硬着陆”,即心理学以长驱直入之势进入体育学领域,把心理学知识和体育学生硬地结合在一起;另一种是“软着陆”,即体育学与心理学的长期磨合过程,为了使心理学在体育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将体育心理学定位后,再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心理学的学科价值,完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体育教育整体的突破式发展。

[1]成尚荣.地方性知识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7(9):15-16.

[2]司群英.地方性知识视野下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112-114.

[3]罗小兵,王斌,鲁长芬,等.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10(4):28-30.

[4]黄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15-17.

[5]仲维疆.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25-26.

[6]胡曦论.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25-27.

[7]Bartoven Vivit Nurdin,K S F Ng.Local Knowledge of Lampung People in Tulang Bawang:An Ethnoecological and Ethnotechnological Study for Utiliz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River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11):234-245.

G80

A

2095-2813(2017)01(b)-0016-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016

蔡林伶(1995—),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和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心理学体育研究
“没有用”的心理学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跟踪导练(二)5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