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丸经》对古代捶丸活动的记载看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观

2017-11-27 10:28崔乐泉任塘珂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君子竞赛比赛

崔乐泉,任塘珂

从《丸经》对古代捶丸活动的记载看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观

崔乐泉1,2,任塘珂3

通过对中国古代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丸经》的研究,展示了古人在体育竞赛中对待胜负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运动道德、运动作风、竞技精神和竞技心理。研究认为,在几千年华夏文明中发展起来的捶丸运动,无论是它的运动形式还是竞赛规则,都深深打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烙印,体现了中国古人的传统体育运动观。

《丸经》;捶丸;竞技;中华传统文化;运动观

捶丸,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球类运动形式,在其出现不久便有全面总结其运动规则和特点的专业书籍《丸经》付梓。《丸经》是一部对古代捶丸项目做出全面描述的体育专业著述,它从整体上对捶丸活动的场地、器材、比赛组织与竞赛方法、活动过程等有关规定和罚则做了详细的记述。《丸经》在对捶丸活动进行记述的同时,也对积淀其中的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做出了分析。所以,文词高雅,“措词简要,颇类诸子之遗书”[1]的《丸经》,在记载捶丸活动本身的同时,也向世人昭示了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观。

1 《丸经》中描述的中国古代捶丸活动

《丸经》作为中国体育史上最早的体育专业著述,诞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由于作者在书中未署本人的真实姓名,只记载了写书于宁志斋,因而后人便把本书的作者称为“宁志老人”。

《丸经》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其中卷上十六章、卷下十六章,共计三十二章。关于此书编撰的目的,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说:“考古今制作之详,索筹算多少之计,述为《丸经》二卷,增注简谅。好事者从而咏歌之。”[2]即此书是应捶丸运动爱好者之邀,在对捶丸的器械制作、比赛方法等做了全面梳理,并做了拆繁就简的“增注简谅”后编辑而成的。由全书三十二章记载的内容来看,整体上涉及了捶丸的场地、器材、打法、罚则以及竞赛过程中参与者的道德和心态,较为全面地表述了捶丸运动应有的情形。

根据《丸经·序》中关于“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表明至迟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其在位时间为建中靖国元年至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01年至1125年),捶丸活动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方法规则。至于捶丸活动的具体规制,从场地地形特点而言,“有平者,有凸者,有凹者,有峻者,有仰者,有阻者,有妨者,有迎者,有里者,有外者。”[3]这些场地中地形、土质的复杂变化,实际上是为了增加捶丸竞赛时的难度,以便体现出参与者在捶丸比赛时的技巧本领;在运动器材方面,捶丸用球是用硬木制成,“赘木为丸,乃坚乃久。”[4]即用树木上受病变增生的囊性物(俗称树疙瘩)制作。捶丸用棒则有扑棒(打远球、高球用)、杓棒(亦为打远球、高球用)和撺棒(打地滚球用)三种。此外还有插在球窝旁边的旗和记分用的筹、盛棒的革囊和提篮;至于竞赛方法,则主要由团体赛和个人赛两大类,每类当中又有不同的比赛形式和计分方法;此外还有多达26种的处罚条例。[5]可见,诞生在中华大地的捶丸,早至距今900年前就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独特运动形式和完善规则的球类运动项目。

2 《丸经》对中国古人传统体育运动观的阐述

作为中国古代代表性的体育专业“教科书”,《丸经》除了记录捶丸运动的场地、器材、比赛组织与竞赛方法以及有关规定和罚则外,书中多处内容还通过捶丸运动的具体活动形式,在诠释体育活动中所富含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质的同时,对作者和以作者为代表的捶丸爱好者的“传统体育运动观”进行了分析。这在《丸经》的卷上《承式章》《崇古章》和卷下《善行章》《宁志章》《玩心章》《贵和章》《待傲章》以及《知人章》等八章的记载中,有着较为全面的展现。如对胜负、输赢的态度,对运动道德和运动作风的分析以及对依矩守信的竞技精神和有智有勇的竞技心理思想的推崇,均透视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2.1 “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的传统体育运动荣辱观

中国的内陆式地理环境和自古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演绎出了“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和”,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融入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时,逐渐地形成了“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有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的名言。这里“和”的思想,其目的就是要使各方面达到和谐、协调,进而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调和。而“和”的本质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各守其位的和谐社会,它与中华民族原始的朴素的和谐思想、中和融通的宽容精神相结合,时时刻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同时造就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弱竞技、重娱乐、重观赏的特点。导致中国古代诸多体育项目充盈着“和气”的特点,而“输赢”之风反倒退而其次。《丸经》中的“贵和”论就是最好的证明。

《承式章》强调说:“捶丸之式,先习家风,后学体面。折旋中矩,周旋中规。失利不嗔,得隽不逞。若喜怒见面,利口伤人,君子不与也。”[3]在捶丸场上要遵守传统风格,重要的是要学习家风、学习礼仪,在场上与人交往要符合道德规范,输了球不发脾气,喜怒不表现在脸上。赢了球也不自傲,不出语伤人。有这样的风格才是君子。参加捶丸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健身修身,是达到身心俱完的境界,至于不符合君子风格的事是不能去做的。

《承式章》还指出:“让采索窝,让人先抛毬儿,得采者便索窝。”[6]在捶丸竞赛之前,参加活动的人齐集一处后,以抛球的形式索窝,而抛球落点距窝最远的人便是头家,并以此获得第一个击球资格。这种情况下,大家应该谦让,请别人先抛球。抛球之后分出了先后击球次序,便可以索自己的球窝了。

《丸经》对“以和为贵”理念的推崇,实际上体现的是捶丸运动所崇尚的“和”的深层次含义——和而不同。但是,这种和而不同并不是简单的屈从和附和,也不是不分是非、不分界限地为“和”而放弃一切既定的原则。为此,《贵和章》说:“君子无所争,正己而不求于人,和而不同。”[7]这里,作者引用《论语·八佾》中“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的记载,喻指捶丸虽是比赛,但其意义不在于争胜,而是要正己修身。同时,又引用《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记载,说明君子与人相处,和睦而不盲从苟同;而小人却是相反的,盲从苟同而制造分裂。这里,作者主张在捶丸场上要与人平等相处。

上述《丸经》中提倡的“和”的理念,正迎合了传统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和”这一核心。如孔子极力提倡的“君子和而不同”,[8]“小人比而不周”,[9]其实就是要求人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同时更要注重通过阐述自己的正确意见使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而不是盲目地服从。这与盲目附和、不肯表示自己不同意见的小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由此可见,孔子在这里是把“同”当作“和”的对立面来比附说明的。因而,“和”就是和谐、融合,而“同”则是附庸迎合。以此而论,在捶丸比赛过程中,观众也好、参与比赛的队员也好,面对他人击出的“好球”应该真心地称赞,对于他人击出的“坏球”也不能附庸地信口为“好球”。应该用一颗平和的心态提出问题或建议。

作为一项高雅和休闲性的运动项目,捶丸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竞技比赛的特点,但其突出的娱乐性在某些方面却远远超过了其竞技性。表明了古人在运动中对待胜负、输赢的态度是淡泊的,这与《丸经》作者的“贵和”论主张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主张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和谐”论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见“和”的思想影响之深远,以至于波及到体育运动中来。

2.2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心态

《丸经》一书中有二十多处提到“君子”二字,反映以作者为代表的捶丸爱好者对儒家“君子”论思想是极为推崇的。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学、有德、又爱人的仁人是君子所为,集各种高尚道德品质于一身的集合体是君子的象征,普通个人所追求的最高修为目标是君子。这一系列的儒家“君子”论,反映在捶丸比赛的各个环节,突出地表现为一个主题,那就是体育活动同样展示出“君子”修为、“君子”作风。在捶丸比赛中,胜也好、输也罢,都应怀有一颗良好的心态,这良好心态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具体的行为体现就是心要静定、志欲宁适、气要温和、体要安舒、容止端庄、语言简当。

为了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和心态,《承式章》指出:“胜负靡常,色斯举矣。赢即矜能逞语,输即发怒便走,或至骂仆嗔朋,抛毬掷棒,此非闲雅君子,真小人耳。俚语云:废毬棒,磨靴底;眼睛饱,肚里饥;桦皮脸,拖狗皮;输便怒,赢便喜;吃别人,不回礼。此之谓也。”[6]胜负是很难预料的事,但不应该喜怒于色。比如赢球之后得意忘形,自吹自擂。输球之后怒形于色,骂仆嗔友,投球摔棒等等,这都是缺乏风度的表现,是小人的行为。而社会上流传的一段俚语就是对这些人的描述:浪费了球棒,磨穿了鞋底;眼晴看饱,却未得到实利;桦树皮的脸,又蒙上狗皮;只能赢,输不起;专吃别人,自己却不愿向外拿出东西,等等。由此可知,捶丸场上是很注意道德修养的,是一项既健身又讲究君子风度的休闲运动。

《宁志章》要求人们在捶丸比赛时,心情要平静,不可以有坏的念头和坏的举动,要做到心宁志专,无徇于私。为此,在捶丸场上要重视球场道德、修心养性、心无邪念、定而处之、勿徇于己。《丸经》的作者名其斋为宁志斋,就反映出作者对于心态平和、不生邪念看得很重要。也就是说,处世要宁志,捶丸也要宁志,宁志是修身之本。

《宁志章》说:“心之所之,定而处之,勿徇于己。心所定向,无循已私。”捶丸时,思想要平静,不要只是想着自己。如果只是想着如何去赢球,反而会心情紧张,打不好球。只有心态平和,没有私心,才能把球打好。

《待傲章》指出:“同类必相求。朋友之交,可以相效。多胜无矜色,数败无恚容,君子也。多胜不夸,数败不怒,君子也。”[10]有相同喜好和气质的人,是可以相效和相求的,这是君子所为。这类人在球场上击球时,虽然多次取胜,但是并没有自以为得意,虽然几次失败,也没有愤怒的面容。这同样也是君子之风,因为他们对于捶丸是不以胜负为意的,所以能淡然处之。

《知人章》说:“体不安,观其手足失措。貌不恭,容止急躁。作于意,意思嗔恚。见于色,颜色愠怒。形于言,出言不让,小人也,此等可见其为小人也。心平气和,不形于色,不作于意,君子也。胜负不动于心,容止自若,成德人也。”[10]在捶丸场上,如果有的人情绪紧张,就会表现的手足无措、容貌急躁且言语多不当。比如击球时如果出现对自己不利情况,就会心含愤怒并表现于色,同时还出言不逊,这就表明此人是小人一流;与那些小人的言行相反,君子则不论比赛的结果如何,都是心平气和,容貌自若,更没有大喜大怒的表现,这才是一个品德高尚、行为完美的人。

2.3依矩守信的竞技精神

作为一种具有竞技特点的休闲性体育活动,必然具有一套完善的竞赛技术和方法。如《崇古章》记载说:“览而记之,神斯会矣。熟看此书,自然捶击得法,众皆敬服,岂不快哉。”[11]即《丸经》一书的价值很高,观看领会便能掌握捶丸的技术和方法,就能得到别人的尊敬,满足心理的要求。

如何在竞技场上做到依矩守信,《承式章》作了具体分析:“捶丸之制,全式为上,破式次之,违式出之。……忘撺成算,手中无撺者算输一筹,无鹰嘴同。因动为击,球儿基上安定,或被风吹动,当称风落。如不称风落,或自那动者,亦算打了。对权不易,对定毬棒,不可换易,或再换及抹去子者,亦算输一筹。乖令背式,罚不可恕。他人得胜,索著法度不依随者,算输一筹。毬儿打在窝中用棒拨出者,输一筹。趋时争利,赏不为加。自己球儿在不得埨处,却那在便利之埨者,不赏而有罚。”[12]这里的全式指的是认真遵守捶丸的竞技规制;破式是在某些方面遵守得不好,但还可以凑合,这是其次;至于违式则是完全违反竞赛规制,这样的人是要开除出捶丸比赛场的。正因为如此,在捶丸场上严格遵守竞赛规制,应该是最基本的竞技精神。而作为一项标准的运动项目,捶丸用的棒有撺棒、杓棒和扑棒三种,参加比赛者三种棒都要带齐全,如果没有带撺棒或杓棒的人要罚输一筹。这是因为有人在比赛时会因为借口出场拿棒而耽误时间,或者借拿棒之机进行作弊。捶丸场上的基是打球的起点,球安在基上之后便不可以再移动了。如果球被风吹动从基上落下,可以在落下的地方起打,这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应给予机会重打。如果是自己挪动了球的位置,离开了基,便要受到处罚,算打过一棒,只能等待下一轮再打。比赛中一旦选定了球棒,必须按照规定打球,不能随意更换球棒。如果拿了球棒到球前不打了,要求去换棒,或者是自己把球前的障碍地踏平,都要罚输一筹。

总之,在捶丸竞技中,违背规定和竞赛规制要求的事情都是要受到处罚,且是不可饶恕的。如别人赢了球想着法儿耍赖不承认、别人打进窝的球再用棒拨出来等等,都是既违反规定又不符合道德的事,要罚输一筹;瞅准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以违规手段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对于这种行为,不能使之得利,反要给予处罚;还有,如果球落在球道上不好的地方,却乘别人看不见的时候移动到有利的土垅上,这种情况被发觉后,也要给予处罚。

为了统一捶丸规则以便有利于竞赛的开展,《崇古章》还对当时所流传的不同的捶丸竞赛形式做了分析,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灵台潜虚,较若画一。会其至当,精艺无二。人心随时更异,谓如窝脚、会儿本自一家,今分两处。窝脚只使撺棒,能走、能飞、能收窝,法度更多,人不易学。会儿只打扑棒,能飞不能走,又不能收窝,法度更少,人甚易学。今不晓诸般法度,只说别人是窝脚,殊不知艺到精处,同一理而已,岂有差别。”[12]当时社会上的捶丸组织已有两个——会儿和窝脚,因为组织的不同,使用的击球棒和方法也就有所差异,因而竞赛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窝脚只使用撺棒,可以打近、打远、打窝,但是方法规则较为复杂,不容易学会;会儿只使用朴棒,能打远、打飞起的球,但不能打地滚球,因此入窝较难,不过规则方法较为简易,容易学习。《丸经》作者认为,这两种打法和规则的分类法,是后人制造的,前人并非是如此。说明后人不懂得竞赛法度,以此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事实上,技艺到了精处,用什么方法都能打好,不必分开。有鉴于此,作者编撰《丸经》的目的,也具有了统一规则方法的意思。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崇古章》指出了捶丸场上一些方欺苟瞒、正赛诡随,有违道德品质的现象,并做了针对性的剖析:“先登者生之徒,后撞者死之计。先有人二棒打在窝边,后来人二棒误撞前毬,不问有画无画,先活后死,故意打去撞人者,算输一筹。踰埨越纵,从累其主。毬儿著身者,若在埨上行者死了毬儿,但是伴当在埨上行走者,死了本官毬儿,……放土安基,随埨起垒。倒棒、正棒、基中安下垫棒、棒上不放土者,自死一筹。土尖垒起,样子有添无减,捶者若将棒于顶上按实,即算输一筹。毬上毬、翻杖、撅儿、皮搭儿、砖角等,不放干土索窝者,自死一筹。诸杂巧捶,皮面打着毬儿者,皆是活毬。若是木分着毬者谓之上棒,死毬也。矜能丧善,有等人说,捶丸时只是高强打处便赢,未尝有输。及到场上,口中说得精细,手拙不能应口。一筹不展,全场输了。俚语云:高者不说,说者不高。是也。方欺苟瞒。有等人,场上引著十余伴当,将一般颜色毬儿打在死处,却放一个在好处,做活毬。又去打行处带碴子,在死处踢在活处。俟人眼不见,把他人毬儿踢在死处,小厮每碴在土里,然后拿死毬。如此者,真可耻也。……毬儿被人踢动,只教本人上画,若是自家上画,死了毬儿。正赛诡随,今人口巧手拙,但打得诡随,不得正赛之规度,怎争胜负。心懵懂,性刚燥,强辩不伏,自害惶恐。俚语云:有智赢,无智输。只此是也。”[12]

上文的大意是说,先有人在第二棒将球打到了窝边,后来又有人第二棒将球打到了此处,而且撞上了前球。不问此球是从什么地方打来,不论画没画标记,前面的球为活球,后面的球为死球。如果后者是故意打球冲撞别人的球,应算是输一筹。捶丸场上打球的官员有时会带上十几名伴当,如果任其在场地上自由行走,球打在伴当的身上便成为死球。如果是挡住了别人的球,应该让别人重打。如果伴当碰到了主人的球,则判其主人的球为死球。处在球场上低洼处的基,球下可以垫土加高。但如果不用垫土,而用别的方法如砖石等物加高者,应是自输一筹。垫土只能是增加的,虚松的,不能用球棒按实,否则也算是输一筹。而球上球、翻杖、橛儿、皮搭儿、砖角等(皆是捶丸中巧打法的专用语)打法如果不是放在干土上,就自输一筹。各种巧杂的打法,虽不是棒头打球,而是棒头的皮面打着球,也算是有效。不是用棒头而是棒柄的部分打着球,应该是死球,打出的球不算,应拿回放在原处重打。在球场上自吹自夸,说球技如何高明,打一场赢一场,未尝输过,可是来到球场上却说不会打,手不应口,一筹未得,全场尽输。这就像俗语说的那样:能者不说,说者不能。说大话的人未必有真本领。有些人指使自己的伴当在捶丸场上弄虚舞弊,用同样颜色的球儿把自己打的死球换到活处,或者在主人要打球经过的球道上,把不平的土块踏平,或者在别人眼不见时,把他人的好球踢到死处,或者踏在土里,换一个死球在别处,如此做法,都是无耻的行为,只能苟瞒于一时,不能长久欺骗。球被别人移动了要重新画线,这个新线是要由移动球的人来画,如果是自己画线,便要被判为死球。有的人打球技术不高,只会吹牛,却在打法上想坏点子,不合乎比赛的规定,这样的人是心里糊涂,性情暴躁,不服真理,内里空虚。俗话说的“赢在聪明,输在愚蠢”,指的就是这种人。

2.4有勇有智的竞技心理思想

捶丸竞赛不是靠蛮力就可以取胜的,比赛过程中注重的是技巧,而不是怪招。也就是说打好捶丸比赛,有勇还要有智,这也是中国传统体育竞技精神的展现。这同中国的先贤孔子所倡导的智勇双全的君子是一致的。如儒家就主张“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13]同样,《丸经》中亦强调“有智赢,无智输,只此是也”。[14]毫无疑问,在捶丸竞赛过程中表现出色者,当是兼具运动技巧和智慧的人。

玩心,即观察研究对方的心理,从心理方面迫而战胜之。而《玩心章》就是针对在捶丸场上如何利用心理优势打球的描述。文中指出,心态平和最为重要,如此就可以从容打球,也可以客观地观察对方。当发现对方心理不稳定时,就可以乘机进攻。“斯术无方,制心为上。收其放心也。心体既明,玩心为上。自己心体已明,必观他人之心如何。”[14]捶丸竞赛中应该“收其放心”,也就是以修心为最上法,心态平和。这样就能捶击得法,获得胜利。自己的心态稳定了,身体放松了,捶丸竞赛自然就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就可以边研究观察对方心理边进行比赛了。

如何观察对方心理以赢得击球的胜利,《玩心章》做了如下分析:“玩心者,观其形,听其声。有怯于心,必显诸形,显诸形者,我得迫而胜之,睹形乘胜。怯者无复,怯而输者,必难复胜。既无以复,我可纵横。纵横者,自在乘胜。纵之横之,彼心愈惊。彼惊我宁,必胜之徵。彼既惶惧,我心既安,必胜之道也。初胜勿骄,骄而必失。初既胜,当自慎,勿为骄,骄必败。”[14]观察对方心理,就是要通过观察其形体变化。如果对方心理怯惧,其击球时的动作就会紧张,说话声音也会变调,这说明对方在形体上已显露出怯惧,打球方法必然会混乱,此时就可以乘机进攻取胜了。有怯惧心理的人,在一次打球失败之后,心理会更紧张,很难恢复平静,从而失去取胜的信心。既然对方心理已经崩溃,不能恢复取胜的信心,我就可以放手打球,得心应手,扩大战果。如此对方就更为惊惧,打法愈益错乱,而我则越打越好,这就是必然取胜的先兆。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初打的两棒得手,取得初胜,但此时不可骄傲,更不可放松,必定要小心谨慎,因为稍有放松便会失败。

从《丸经》所说的可以观察对方的心理,利用对方心理不稳定获得竞赛胜利的描述,说明在体育竞赛中已注意运用运动心理学了,已经可以从人的形体、言语的变化中发现心理的不稳定,从而战胜之。

2.5谨言善行、寓教于乐的竞技运动作风

在捶丸运动中,君子运动作风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言行。而《丸经》的《善行章》以善行(美好的行为)为名,就是比喻人的言语举止是人的内心反映,善行则可以得到人们的尊敬,言行不善则会遭到人们的厌恶。相应地,捶丸者在球场上的言行表现,也反映着做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因为捶丸场也是修身正己的地方,这体现了古代儒家“寓教于乐”的思想在竞技场上的反映。

对于捶丸者在捶丸场上的行为举止与言语表现,《善行章》做了这样的记载和分析:“行止者,嫌爱之端,行止善则可敬,不善则可鄙厌。言语者,荣辱之阶。言不可妄诞,妄诞则辱,不妄则荣。讷于言,敏于行,正己践言,是为善行。慎言语,谨行止,先行其言,斯为善矣。……言行有常,君子贵之。”[15]行为举止是与人交际的第一印象,或是喜欢或是厌恶,都是由此开始。举止好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举止不好则会受到别人的厌恶。说话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考察人素养品德的标准。说话虚伪,不能兑现,则会被人鄙视;说话实在,言必信守,则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敬。所以,言语是受人尊敬或轻视的第一步。说话谨慎,做事勤奋,坚决履行自己说过的话,这就是善行的标准,如果言语行为都能符合平常人的要求,则说明他达到了君子所要追求的标准。

善行是与知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个人在捶丸场上的举止、言语,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为此,《知人章》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分析:“观志知人,观其意趣,可知人之善恶。观心知己,内观此心,则己之言行,亦可自知也。心欲宁,心要静定。志欲逸,志欲宁适。气欲平,气要温和。体欲安,体要安舒。貌欲恭,容止端庄。言欲讷,语言简当。有诸中必形诸外,由乎中而应乎外。胜负决矣,捶丸胜负已定。正赛行矣,赌赛已毕。”[16]了解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便可以借此了解这个人的品德好坏。相反,内观自己的心意,便可以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合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能表现出自己的品德来。因为人的品德修养应该是从正心开始,这包括诸多方面,比如心理要平静、志趣要安闲、神态要温和、身体要舒适、容貌要端正、言语要精少等等。而人的这些言谈举止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趣就有什么样的言行。由于人的品德支配着人的言行,因而捶丸场上的胜负,早已在参加者的品质上决定了,捶丸输赢的“筹码”,在正式比赛以前就已有了分晓。

《丸经》强调了从言语行动中认识一个人的品德,但如果让别人正确了解自己,也应该是在言语行动中注意表现。就捶丸来说,比赛场上是最能表现出人的修养品德、也是最能了解人的地方。每一个人的意趣不同,修养不同,表现在言语举止上也就不一样,从不同的言语举止中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同样,自己在捶丸场上也必须要十分注意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3 《丸经》中记载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观的局限性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丸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全面描述一个运动项目方法、规则和道德标准的体育专业书籍,除了记述中国古代捶丸运动的竞赛方法和形式外,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运动观念。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中国的封建等级思想观念,也同时对体育运动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捶丸竞技场上的贵贱等级不可逾越

关于人的贵贱等级在捶丸比赛中如何体现,《丸经》的《贵和章》是这样叙说的:“捶丸处虽若平等相近,而尊卑之序不可紊乱。”[10]《丸经》的作者再三强调贵贱的等级是不可逾越、尊卑礼仪是不可废除的。《贵和章》还指出:“贵贱有等,不相夷躐,成德者贵重之。便佞取赢,君子不贵也。”[10]在捶丸场上,也有着贵贱等级之分,而贵贱等级是不可削平和逾越的。有完美品德的人对此是和而不同,既与人和睦相处,又保持等级身份的尊严,不可逾越,君子是非常看重这一点的。

3.2身有残疾者不能参与捶丸的竞赛活动

《丸经》也对残疾人参加捶丸活动提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待傲章》指出:“跛足、目盲、伛偻、耳聋,不可与也。残疾者,不与嬉乐。……是故贵贱不相效,贱者不敢效贵,效则干犯在上之人而取败矣。”[9]凡有残疾的人都不可以参加捶丸娱乐,身有缺陷的人参加捶丸运动是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捶丸比赛中,地位低的人不可干犯地位高者,贫贱的人不能向富贵的人效仿。在封建社会,等级的差别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服饰穿戴、甚至比赛中使用的器械都不一样,因而以下效上便是干犯,是违法的。这里作者以身体原因提出不让有残疾的人参加捶丸,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歧视。而“贵贱不相效”,则表现了作者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观念,反映了在元代捶丸场上也存在着尊卑等级制度的所谓礼仪。

4 结语

在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华夏民族中发展起来的捶丸运动,其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则蕴含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由于长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捶丸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竞技,形成了清静淡泊、顺乎自然的“性格”。而和谐共处、融合化一的理想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更深深地影响着包括中国古代捶丸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竞技技艺形式。而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所展现给我们的最主要特征。

[1] (明)周履靖辑.宁志老人著.夷门广牍·娱志·丸经·跋[M].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1940.

[2]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叙[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0.

[3]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因地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0.

[4]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权舆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2.

[5] 刘秉果,张生平.捶丸-中国古代的高尔夫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2-26.

[6]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承式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0.

[7]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贵和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4.

[8] 张燕婴译注.论语·子路[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2.

[9]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贵和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4.

[10]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待傲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4.

[11]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崇古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0.

[12]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乘式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0.

[13] 张燕婴译注.论语·子路[M].北京:中华书局,2006:220.

[14]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玩心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4.

[15]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善行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3.

[16] (清)陈梦雷编撰.宁志老人著. 博物汇编·艺术典·弄丸部汇考·丸经·知人章[M]//古今图书集成:第487册.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34,803:34.

TheTraditionalChineseSportsViewintherecordingsoftheAncientChuiwanGamein"Wanjing"

CUI Lequan1,2,REN Tangke3

By examining the recordings on the organization, methods and process of the Chuiwan game in the first Chinese ancient sports book "Wanjing", the paper analyzes ancient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victory or defeat in sports games, judgment on sports ethics and style, competitive spirit of abiding by rules and promises, and competitive mentality stressing wisdom and bravery.The paper suggests that, both the sports form and the competition rule of Chuiwan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is not only the miniature and refl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s on society and culture in sports,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ancien Chinese sports views.

Wanjing;Chuiwan;competition;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sportsview

G812.9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1-9154(2017)05-0081-06

G812.9

:A

:1001-9154(2017)05-0081-06

任塘珂,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E-mail:2820207365@qq.com。

(编辑 马杰华)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志(汉民族部分)”(10&ZD129)。

崔乐泉,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史,E-mail:lequancui@163.com。

1.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438;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就职单位),北京 100061;3.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洛阳 471023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2.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Beijing 100061; 3.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

2017-01-22

:2017-05-24

猜你喜欢
君子竞赛比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君子无所争
选美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比赛
有君子之道四焉
最疯狂的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6)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