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利 李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调查与分析①
王茂利 李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和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对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归纳并做分析。
陕西省高职院校 学生体育社团 制约因素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由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组织,成员自主加入、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随着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的各个项目的学生体育社团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当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社团成员通过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好处,但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社团发展的不利因素,本文选取陕西省10所高职院校,对其学生体育社团的运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新发展的路径,为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传统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项目,因为是学校体育的传统项目,各个学校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但是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项目如:轮滑、飘逸板、街舞、健身健美、攀岩等项目,这类活动的场地发展明显滞后,跟不上学生活动需求。
从调查的10所学校来看,大部分院校的社团场地由学校提供,活动也多集中在学校进行,只有个别项目如:骑行社团,户外运动等项目以校外场地进行为主。学校提供的场地目前大部分有学校员工或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场地管理,由于教职工假期要休息,因此学生社团场地可用时间基本集中在周一至周五,学校出于管理费用及安全角度出发,周六周日学生基本不能使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家在外地,双休日不能回家的学生,想利用这个时间组织活动,却受到场地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
调查显示,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经费大多以学校投入为主,有个别学校社团向成员收取社团费,但很少(占8.9%),每位社团成员收费每年在10~20元这个标准之间。社团开展活动,学生社团负责人向社团主管部门(校团委)提出书面申请,递交活动策划书,得到批准后,然后下拨活动费用。由于体育社团数量较多,因此活动费用并不能完全满足所需,因此,有些社团把目光转向了其他渠道,向社会机构争取资金,但那目前的情况来看,所占比重很小,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社团的影响力还不足于吸引社会集团资金投入的目光。
陕西省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的绝大多数还仅仅局限在校园内(占76.6%),或者校际间的社团交流(占14.5%),社会参与度不高(占8.9%)。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迈向社会的过渡期,让大学生通过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认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人生目标的定位,未来就业、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都又很大的帮助。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够,只有12.8%的学生认为体育社团活动可以帮助自身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帮助。
调查显示,凡是发展规模比较大,参与人数比较多,活动开展比较频繁的体育社团,其体育社团的学生负责人有几个共同特点:(1)自身体育技能水平较高;(2)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3)在社团中的人缘关系不错;(4)自身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很高。学生体育社团的学生负责人对一个体育社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卷调查显示,每年对学生体育社团学生干部进行专门培训的学校只占被调查对象的31.2%,可见,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作为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目前学生体育社团的项目多集中在传统体育项目上,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缺少特色项目。大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喜欢新鲜事物,如:漂移板、滑板、轮滑、健身健美、户外运动、户外骑行、攀岩等项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和接受。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如锣鼓、腰鼓、舞龙、舞狮等体育项目挖掘还不够,目前调查的高职院校很少有开展这些传统项目。
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人数规模以50~100人居多(20~30人占26%,31~50人占38%,51~100人占28%;100人以上占8%),社团规模人数超过100人的体育社团很少,仅占调查总数的18%,其原因除了场地、器材因素限制外,主要是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够,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仅占社团成员总数的48.5%。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对体育社团学生负责人或者社团活动积极分子进行奖励,而大部分院校缺少激励措施,激发不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产品服务供应链是产品供应链与服务供应链深入发展与融合的结果,在服务供应链中,物流服务供应链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服务供应链中的典型代表和重要领域。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需要物流服务的支撑,需要物流服务供应链为其提供定制化、多样化的满足顾客需求的综合物流服务,这就使得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动与发展关系[7],而深入研究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之间的联动关系与协调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供应链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两者之间持续协调发展。
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的各类协会基本都由校团委领导管理,学生体育社团的主管部门在团委的占86%,在体育部占12%,在学工部的占2%。由于校团委的管理和开展的业务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校团委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非体育专业出身,对于体育工作开展不甚了解,因此对于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指导就略显不足,对于体育社团的发展政策制定上会出现欠缺,表现在没有长远规划,规划的前瞻性不够。
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各校差别比较大,调查的10所学校中,有学生室内活动场馆的院校占40%,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与沿海城市的高职院校相比,差距很大。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学院主要领导发展理念的制约,他们对体育育人的功能与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
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竞赛的激励与引领示范作用不容小觑,调查发现,凡是发展比较好的体育社团,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的机会比较多,同时获得的荣誉也比较多,而发展不好的体育社团,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参加比赛,或者比赛成绩很差。因此,学校应该给体育社团成员提供参加比赛或校外活动的机会,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目前,大多数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内,校际间交流活动开展的也不多。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活动缺少组织教师,让学生带队管理部门不放心、怕出事;(2)经费不足,外出活动花费较大,而学校提供的经费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外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3)社团项目缺少特色,拿不出手。
学校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走上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会极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积极性。例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在对外招生宣传时,就带领体育舞蹈协会成员、双节棍协会成员参加招生宣传展示,这样既给了社团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的社会阅历,学生非常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特别是到了自己以前上学的地方去宣传演出,学生们更是热情高涨,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对社团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没有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竞赛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不容小视,社团成员通过参加陕西省的大学生相关体育竞赛获得名次,学校给予奖励,会极大的促进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另外,目前很少有学校将学校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体育课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进,毕业资格等的取得相挂钩,将体育课成绩评定与学生体育社团参与情况相挂钩,致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外部压力不足。
(1)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的体育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资金并不是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2)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学校情况和地方特色的体育社团,便于营造特色、创出社团声誉扩大社团影响,有利于社团的发展壮大。
(3)体育社团学生干部的选聘应该注重学生自身体育技能能力水平的高低,这对于一个项目社团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大对社团管理干部(学生)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新担任社团干部的学生要进行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4)陕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活动项目在传统大球类、小球类社团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多关注多元化、时代化、潮流化的发展方向。
(5)社团发展过程中因该赋予社团更多的社会功能,给体育社团创造更多的能够让体育社团走出去的机会,增加社团的吸引力。
(6)将体育社团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系,体育社团由体育部门来管理,有利于制定社团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这样在指导教师的配备、活动场地的协调、管理都会给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许仲槐.体育社团实体化初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1.
[3]李俊洪.高职院学生体育社团会员参与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5):25-27.
G807.4
A
2095-2813(2017)10(b)-010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103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GH16V041)。
王茂利(1974—),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李娟(1980—),女,汉族,陕西西安,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