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楚韵+周如川
摘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共同构成高校的四大职能,而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成为高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从应用型服务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当前东莞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社会发展;服务意识
一、东莞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现状
东莞北邻广州,南靠深圳、香港、澳门,这必将促进东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东莞拥有8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其中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省仅有的两所高水平理工科高校之一。截至2017年9月,东莞高校共有在校生150343人,每年为社会培养毕业生约20000人,其中80%留在东莞就业发展。东莞高校是东莞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基地。
当前东莞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东莞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市第一所公办本科院校,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及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之一。2015年,东莞理工学院在全国理工类院校中排名第145位,位列广东省理工类院校第3位,这为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奠定了基础。随着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活动的开展,东莞理工学院肩负着人才开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文化繁荣、社会服务等重任。因此,探讨东莞地方高校如何发挥好服务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东莞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职人员服务地方的意识不强
随着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的教职人员已经逐渐意识到地方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服务的强烈需求,然而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服务地方的意识,眼光局限在校园之内;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需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即可,没有必要为地方社会的发展耗费时间与精力;还有部分教师对地方社会的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也不善于同政府、企业打交道,缺少走出校园的勇气,即使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也没有与企业合作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向市场的想法。
2.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机制不健全
为了更好地开展与地方的合作,高校必须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为校地、校企、校际之间的合作提供平台,积极开展多部门、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了解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为地方社会提供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政策咨询与法律顾问。但大部分东莞高校并没有设立相应的部门,即使设立了也是由其他岗位的教职工临时兼任,缺乏专业性与权威性,无法为高校教职工提供良好的咨询与服务。另外,很多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评价体系,许多为地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教师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导致高校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上事倍功半。
3.专业设置与地方社会发展脱节
东莞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仍按照以往的社会需求,对地方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建设不够重视,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培养出的一部分毕业生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求,这一现象制约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领域和范围。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高校必须勇于创新,在符合地方社會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建设上下功夫。
三、东莞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对策
1.优化结构,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1)培养人才,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输送基地。地方高校是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基地,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地方高校应结合地区特点与市场需求,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构建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不仅要认真制订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还要从考研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满足地方社会需求及未来发展的需要。高校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习和实践基地的作用。近三年来,东莞理工学院摸索出了一套校企合作的实战经验。学校除建设360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外,还积极参与“科技东莞”工程,与西门子、华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国际知名企业、名牌大学、著名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科研平台建设合作,建成全国高校首家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东莞新能源研究院、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型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德精密制造技术中心等一批重点科研平台。除此之外,东莞理工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一批世界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与交流协议,包括但不限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40多所国外院校。2005年起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启动了校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15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与东莞市政府决定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建立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东莞);联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水平大学及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龙头骨干企业等共同开展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82名,其中已毕业168名,在读114名。学校教师中获合作高校兼职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共计124人。
(2)科研协作,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地方高校应该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构建全面的科研协作关系,积极参与地方科技攻关、项目研发、社会发展、国际合作、软科学等各类科研项目,与企事业单位形成优势互补,这对完成科技攻关项目、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具有重要作用。东莞理工学院建校以来一直秉承服务地方的理念,多年来与政府、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联系。一方面,东莞理工学院成立大学科技园区,吸引广东信丰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将高校优势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通过与地方共建技术平台和基地,面向产业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与众多知名企业及协会如中粮集团、世界莞商联合会等达成项目对接及基地建设合作,为东莞企业与东莞理工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为部分企业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不断深化合作,更好地为东莞的经济转型升级服务。endprint
(3)智库服务,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咨询。高校需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城市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课题和难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战略研究,提供系统、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的知识库和智囊团。东莞理工学院重视发挥科研人员的能动性,鼓励知识分子参与地方治理与政策咨询,为地方的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例如:与凤岗镇签订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共建“客侨大讲堂”,在理论宣讲、专题调研、专项培训和文化产业咨询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送理论、送知识、送政策到基层,为凤岗镇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开创了东莞镇街与本土高校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相继与横沥镇政府、道滘镇政府、松山湖管委会在社会治理方面达成全面合作,在法治社会建设、基层政府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公益创投、社区营造等领域,通过沙龙座谈、讲座培训开展合作,充分整合学院内法律系、公共管理系和社会工作系的资源,与地方政府进行全面对接,使学院真正成为东莞市基层政府社会治理领域的首选智库;成立立法基地,参与了三部地方法规的制定,提供了十余部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议和咨询意见,完成了东莞市2017—2021年立法规划论证,加入了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高校联盟,并选派青年学者赴省人大立法研究所挂职学习。
2.利用资源,服务地方科教文化建设
(1)开放场馆,深化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机能。高校应开放各类场馆,为地方科教文化建设服务。如运动类场馆可免费向市民开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同时可举办中小型体育比赛,吸引市民前来参与,提升高校影响力;图书馆、网络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学院等可帮助市民提升自我;大礼堂、音乐厅等场馆可以承办音乐会、文艺晚会等各种演出,丰富地方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而实验室、科技馆等科研类设施可以增强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高校要充分共享校内资源并有效加以利用,促进当地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这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2)动员学生,拓宽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领域。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拓展高校服务社会领域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重视并有效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东莞理工学院与盈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五星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上百个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这些校外基地是学生培养和锻炼的重要平台,也是校企双方加强全方位合作的桥梁。与此同时,东莞理工学院借着国家“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东风,成立了创业学院,与悦和义乌商品城、上正金融集团、东莞松湖华科产业孵化有限公司共建多个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创业团队孵化等服务,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正义.增强地方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6(6).
[2]贺小飞,李守福.高等教育区域服务职能刍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
[3]潘爱珍,苗振青,王日昕,等.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大学特色化发展——浙江省海洋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