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吉,顾晓艳(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论武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陈 吉,顾晓艳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其本身价值诉求的特点,结合当前国家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求以及武术在当前面临的困境分析,探讨武术今后发展将面临的挑战及机遇。在21世纪,文化实力成为评判1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指标,我国不缺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争夺和侵略,我国应当更加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从武术入手,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武术孕育于传统文化中,故同传统文化具有一致的价值诉求,武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同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西学东渐,问题有2个:1)武术沦为西方体育的下属概念,使其局限于体育的范畴;2)域外武技的入侵导致武术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而武术发展的机遇则体现为:1)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武术的鼎力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武术的价值诉求与西方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进行调和与互补。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武术,只有把握自己的本质与注重发展的需求才能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武术;武术发展;传统文化;机遇与挑战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知网中检索有关传统文化与武术论文约30篇,从中选取将武术与传统文化融合论文约25篇,从相关武术著作中找寻有关资料,以逻辑分析法得出本文观点。最后回归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争夺和侵略越演越烈,文化软实力也成为评判1个国家实力的指标。而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屡屡遭受他国的争夺和诽谤。韩国端午祭的申遗,韩医源起说和孔子祖先论以及日本对外输送太极拳教练和运动员,并在传播过程中只字不提太极拳源起何国何地,另外通过中国的崛起制造“中国威胁论”,通过这样的方式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以上种种困境,唯有真正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广泛传播,才能让世人真正了解和懂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样,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我国优秀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助力。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应当利用好武术传播这个平台,展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注重和谐、尚中贵和的思想,体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让那些“居心叵测”的行为和言论不攻自破,更好地发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而易见,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建设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但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国人必须得对本国的文化有着充足的认识和认同。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如今,西方国家正努力地西化和分化我国的年轻人,他们用迪士尼乐园吸引了我国的儿童,用肯德基等快餐吸引了我国的青少年,用顶尖的大学让我国最优秀的青年人趋之若鹜,用他们的影视、饮食、服装对国人进行文化输入,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接触西方的文化越多,了解就越多,认同就越多,接受自己的文化就越少,了解与认同也就日趋减少。这也是当下必须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武术要借助这个契机做好和做大传统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处理好将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武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在5 000年的发展与传承中,汲取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它诞生之初就一直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而传统文化的产生与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在中国这样内倾型农耕文明中孕育了天人合一、崇礼尚德、自然和谐、内圣外王以及慎独等诸如此类的价值追求。
武术追求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这样的特点也造就了武术旨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笃定。国人追求的境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加追求通过身体感悟来感受人生、感受生活。武术是一种身体文化,脱离了身体感悟的教学,就注定了武术的教学发展存在瓶颈[1]。而当今大多数学校武术采用竞技武术的内容,只注重“高、难、新、美”,而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丢失殆尽。而中国文化注内倾重和谐等特点,使得中国拥有了强大的武力也不愿意对外扩张,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强调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中国兵家所说的战争的最高境界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武术同样的价值诉求。
武术追求崇礼尚德,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拜师择徒时需要通过十分严谨的考验。中国武术有许多不传的条例,旨在考核弟子的仁、义、礼、智、信,武术以德为先,武德就是中华武术伦理观的核心,也是习武者共同的信仰,调节与规范习武之人的行为、思想乃至灵魂[2]。
武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慎独的道德操守和内圣外王的德行培养,习武之人以慎独之心全力践行,“于独处微处,识得天命之性,时时体认,扩充涵养,大化神圣,使自我成为心地宽平、见识高远、规模宏大的精神存在者”[3],通过武术的修炼,在内拥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武术同样遵循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的意志品质。这样一种对精神和肉体的磨砺,其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期在这样一种高温和严寒的磨砺下,使得习武之人拥有很强的韧性,锻炼习武者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苏轼曾说:“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故此,真正的习武之人,并非常人理解的会几套拳术之人,而是在习武之初通过师父的层层把关,练武时经历种种艰难困苦的磨难,习武之后拥有强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操守。
随着西方体育的强制性话语权不断施压,中国武术自我发展的方式失效和中断,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格被不断侵蚀和挤压,走向了西方体育的发展模式。历史验证,这是一种盲从的发展,不适应于武术本身的特点[4]。拿来主义并非所有方法和模式都适应于武术的发展。我国应该从武术自身的属性和特点出发,寻求真正适合于自身的发展道路。而当今武术遭受压力主要来自2个方面:武术改革,产生于竞技武术后,将自己局限于一项体育项目;域外武技,对于国内市场的占领使得武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2.1 武术生存空间的内部压力 自鸦片战争开始,武术便备受重视,仁人志士希望通过武术强国强种,相应建立的中央国术馆等。希望通过武术激发一股尚武任侠的风气,使得更多的国人通过习武而拥有一种可以为了大义投身到革命当中英勇侠气。
武术进入现代被先后2次降格,第1次是20世纪30年代,国内土洋体育之争。将武术与体育放在同一层次进行探讨,但此时武术仍然占据半壁江山。第2次则是在锦标主义的旗号下,对武术进行改革,产生竞技武术,使得武术成为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一项,成为体育的一个下属概念[5]。程大力曾经说过:单从体育的角度而言,武术完全可以与西方体育大系统相媲美,乃是东方体育大系统的典型和代表。但是,当武术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浓缩到一个体育项目中,其活力与其蕴涵的文化特性就将被掩埋。诚然,竞技武术也为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当人民在评价某个决策是否合理时,应该在其决定后,检测这个决定对于事物本身的影响。竞技武术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将武术技击的本质放置不顾,致力于追求“高、难、新、美”。而导致了武术本质的泛化,越来越多的舆论和行业人员认为,武术就是东方体操。而武术出现的体操化和舞蹈化便使得武术失真、失根。较其他运动项目而言失去了武术本身的本质。这便是内在原因导致武术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中国武术的改革已经变成:走着“别人”的路,穿着“别人”的鞋,削自己的脚,逐渐将“别人”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身上来,“别人”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
2.2 武术生存空间的外部压力 在北京有跆拳道馆打出:学跆拳道,体验中华武术精神!无疑,这样的标语足以让每一位习武之人羞愧难当。中华武术号称博大精深,而如今却需要靠域外武技弘扬我国的武术精神,这值得每一位武者深思。在这样的境地下,武术面临着的不仅是市场空间被占领,更是武术自身传承的区域变小。
而中小学武术开展名存实亡,学生喜欢武术课,却不喜欢武术。正是因为现在每所学校进行教学的内容都是“老3套”(初级拳、初级剑、初级棍),而恰巧竞技武术追求的高、难、新、美,并不适用于中小学的武术教育。大多数人认为,其即难学又无用,只是人前好看,但人后却要吃很多苦。故此,邱丕相提出武术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各级教材相结合;汲取传统武术营养;遵循“一看就喜欢,一练就上手”的原则;借鉴外国成功经验[6]。
在日本和韩国,其本国的武技在国内开展的态势十分良好,特别是韩国,其段位制考试中,不仅是技术的考验更穿插着德行和礼义的考量。故此,家长并不担心孩子学会之后会做出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事情,并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学会用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其发展良好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武术自身的原因以及外来武技的强势入驻和模式优势,也将武术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如同夏衍所说:“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武术现在的发展状况正如一颗种子落在了不适合自己的土壤中,只有向上生长,才能接受更多的阳光。但是,武术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放异彩,就必须将自身突出的特点展现出来,并把握主动权。
3.1 中国梦需要武术的鼎力相助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兴衰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乔晓光曾说“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故此,与儒释道紧密融合的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密切相连的武术,其发展的态势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而武术教育在这方面就必须得下功夫,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将武术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武术教学传递传统文化的只是内涵。拳谚有:拳起于易,理成于医。武术从传统文化中孕育并吸收了充足的养分,而武术的发展同样会反哺传统文化。使武术与传统文化结合更加紧密,使武术的根更深地扎在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能量进而展示自己。而当武术足够强壮时,便能用自己的能量反过来壮大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通过种种历史事迹说明,习武之人较普通人更能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更具有奉献精神。武术发展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和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武术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延续,有一套完善的拜师仪式,当拜师礼成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关系转变,师与徒之间便会产生一种比血缘关系还密切的关系,师徒关系的建立,犹如一个家长制的大家庭,严格体现长幼尊卑的等级差序。建立以师父为中心的模拟家庭结构体系[7]。利用好武术这一特殊的功用便能使56个民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故此武术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源源不断的后继之人,其良好的发展有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并在武术的教育下,培养出一批批有志青年,可以坚定不移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十七大提出: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和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显而易见,在21世纪,文化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因此只有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力度,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可以通过教育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加快中国梦实现的步伐,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 西方体育与武术的互补 西方体育产生在外倾型的商业文明中,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点,使得西方人有更强的冒险和挑战精神。西方竞技体育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体现着西方体育的人文精神,在这种精神下,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挑战和征服,相对而言,中华武术更加注重意境的追求[8]。
在竞技体育形成一系列的体育产业链之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导致运动员或教练员或整个团队为了追求一时的名和利,而弃运动员的身体和最基本的体育道德伦理不顾,使用违禁品用反人类的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水平。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以至于各种丑闻层出不穷,而中华武术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崇礼尚德、自然和谐、内圣外王以及慎独等诸如此类的价值追求便能与之互补,在追求突破和超越的同时,还不忘自我修炼,用慎独的精神追求约束日渐膨胀的欲望,使自己达到德艺双馨的高度。
武术孕育于传统文化之中,融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华于一体,其同根与中华文明,也与传统文化有着相同的价值述求,同样遵循“天人合一、崇礼尚德、自然和谐、内圣外王以及慎独”等价值追求。而在当前,武术面临的挑战是将自己束缚在体育的范畴下,而没有正视自己体内流淌着的传统文化的血液;也因为竞技化的武术将武术发展的路越走越窄,反被域外武技不断地挤压生存的空间。同样,在挑战背后也隐藏着机遇,在中国为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时,国家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引领下,武术的发展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武术所蕴含的思想与西方体育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产生的许多问题有相互发展和补充的作用。武术的发展,必须紧紧把握好挑战与机遇这一对矛盾,将其引领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段丽梅.戴国斌.韩红雨,等.武术生理身体认知的教育遗产及对学校武术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122-127.
[2]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司马云杰.心性灵明论:关于人文精神与心性本体论的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4] 金玉柱,王岗,李丽.中国武术文化主体性困境与重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128-131.
[5] 刘文武.论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发扬[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42-47.
[6] 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 李凤成.从师徒关系到约定契约:武术文化传承机制演变的价值审视[J].体育科学,2017(3):32-37.
[8] 徐成立.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冲突与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7(10):52-54.
Research on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CHEN Ji,GU Xiao-y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t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tial arts, the carrier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tate for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the demand of martial arts in the contemporary dilemma analysis, explor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martial arts, through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21th Century, the cultural strength becomes assessment of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indicators, China does not lack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acing of other countries cultural fi ght and invasion,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s a traditional culture’s carrier,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Martial arts are bred by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the same valu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same martial arts facing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culture led to be quite different, western learning, there are two problems: 1) Martial arts become the subordinate concept of western sports, it is restricted to sports category. 2) Due to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living space is squeezed.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re: 1) The achievement of China Dream and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need the support of martial arts. 2) A series of problems caused by pursuing ofquot;faster, higher, strongerquot; can be reconciled with complementary. To look at martial arts with the dialectical vision, only to grasp the nature of their ow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to find a suitable for their own road.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G852
A
1004 - 7662(2017 )07- 0078- 04
2017-05-30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贵州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黔省专合字:(2013)8号)。
陈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