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晓萍 王 龙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中国学校的运动会始于1890年前后上海圣约翰书院举办的以田径为主的运动会,以后逐渐发展到大城市的中等和高等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运动会在城市和乡村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遍开展,并日益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和学校教育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运动会已经成为高校一年一度的常规性活动。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大众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大众体育包括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广泛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高校运动会是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指每年春秋两季的田径运动会。高校运动会有着多方面的意义:第一,检查高校体育日常教学工作和训练成果,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第二,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遵守纪律、集体主义和荣誉感等品质,并具有振奋师生精神,活跃高校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作用。
郑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等八所高校的运动会情况。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和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搜索大众体育与高校运动会的相关文献,以及十二所高校运动会的比赛通知和秩序册。
1.2.2 访谈法
通过现场访谈、网络等方式,对郑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等十二所本科院校负责学校运动会的相关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同时做详细的记录,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
1.2.3 观察法
现场观察郑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等八所高校的运动会情况,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2.1.1 高校运动会的目的
运动会的指导思想是学校运动会的指挥棒,高校运动会是高校每年的常规体育活动,是学校的体育盛会。从调查学校的竞赛规程可见,9所学校的竞赛目的或宗旨是提高学校田径竞技水平,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有3所学校在竞赛规程没有明确的文字。显示了大多高校运动会有明确的竞赛目的或宗旨,但也有竞赛规程不够规范的学校,体现了对运动会重视不够。
2.1.2 高校运动会的形式、时间、过程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运动会举办时间一般分为夏季或秋季,以院系组成代表队,分别参加教职工、学生组的比赛。有体育相关专业的学校分为甲组和乙组(体育专业及非体育专业)进行,运动会以各项目的比赛以及表演两种形式进行。一般分为田径比赛和趣味运动比赛。运动会时长一般为两到三天,主要流程为开幕式、比赛日、闭幕式。开幕式主要包括各个参赛单位进行入场式、文艺及一些特色项目的表演、领导讲话、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比赛日包括田赛、径赛、趣味运动比赛;闭幕式包括各项奖项的颁奖活动、领导讲话。各学校运动会的流程基本一致,基本呈现固定化、常态化形式。
2.1.3 高校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
所调查的学校运动会项目设为:田径比赛项目、趣味运动比赛项目及表演比赛项目。田径比赛以奥运会田径比赛项目、结合全国、省级高校比赛的项目设置为依据,来设置本校的比赛项目。田径比赛项目一般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男子110米栏、女子100米栏、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标枪等。有体育专业的学校会增加5000米、400米栏、七项/十项全能。趣味运动比赛项目设置各学校不尽相同,主要以娱乐型为主(大多数为教职工设置)。表演项目为文艺表演,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少数学校有大型团体操表演。总体来说,高校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以田径比赛为主,以少数的趣味运动项目和表演项目为辅。
2.1.4 高校运动会开展的效果
通过比赛的观察及对相关领导、教师访谈得知:高校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场面轰轰烈烈、热闹非凡,是全校各院系、部门都参加的大型活动。所有的学校运动会各单位都会参加,有50%学校有必须参加的明文规定,学校十分重视。通过运动会增进了各学院各单位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校师生健身运动的开展。但是近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活动形式的多样化,高校运动会变成了“参赛学生的运动会”,参赛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涨,但是对于非参赛的学生反之亦然,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局面,各学院只有依靠行政干预能力,来强留学生参赛,学生舆论哗然。
参赛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运动会的举办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培养了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相对的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成绩,加强了自己的运动意识,很是称赞。一部分学生觉得学校运动会竞技目的太明显、限制报名人数、项目设置刻板化、趣味性低、缺少大众参与项目等,自己不想成为“看客”,但是由于现实情况,又不得不成为“看客”,降低了自己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还有部分师生认为运动会没什么意思,自然而然也就当作自己的“小长假”。
2.2.1 运动会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高校举办学校运动会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强健大学生体魄、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但是在举办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为谁办、怎么办、办成什么样”的问题;往往利用自身行政干预能力,追求“场面大”、“样式花”、“不出事”、“固定化”的思想,只求顺利结束,没能达到大众体育“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目的。
2.2.2 运动会形式化严重
开幕式邀请市领导、校领导、学院党政一把手、杰出校友、企业家等来参加盛大的开幕式,各个院系花样百出的方阵入场,最后由相关领导致辞,宣布运动会开幕,运动会即成功了一半。随着领导的退场,相当部分学生即在运动会的主阵地——田径场消失,仅仅剩下参赛的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以及靠各个学院行政干预留下来的部分学生,完全没有了开幕式那样的热闹。本来是全校的师生的运动会,最后变成了部分人的运动会。
2.2.3 运动会项目设置不够全面和科学
运动会以竞技为目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是高校运动会,是在高校举办,其对象是大学生,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强健大学生体魄、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那么以竞技项目来举办运动会就显得差强人意。所有的高校运动会以田径比赛为主,设置项目基本以跑、跳、投、掷,限制每项参加人数及个人参加项目,只能达到部分人参加运动会的愿望,使大部分的学生成了“看客”。学校运动会作为最大型的大众体育活动,没有能够完全体现大众体育的理念。
2.2.4 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高校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原因,大部分学生只能作看客,挫伤了许多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小长假”。部分高校教学单位运用行政干预手段,严格的考勤,严厉的处罚政策,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造成“体育场内运动员比赛忙,体育场外学生放假忙”的局面。
2.2.5 运动会收效甚微
运动会结束后,学生恢复自己的学习状态,除了参与运动会的学生或多或少收获荣誉、友谊、成长,组织者获得组织经验,裁判员提升执裁能力,高校相关部门完成常规工作外,运动会的终极目标,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来提升自身健康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
2.3.1 转变思想观念使高校运动会成为大众体育发展的领航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健康中国2020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全民健身已经会成为社会的大潮。高校应该以此为锲机,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目的,以师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意识”为导向,举办适合自己的大众体育运动会,使学校运动会成为大众体育发展的领航船。
2.3.2 遵循“一切体育为大众”的理念丰富学校运动会的内容
传统的高校运动会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形式化的内容应该改革。应该将运动会办成高校大众师生运动会,打造成领导带头、教师参与、学生为主的模式。引入“万人齐步走校园”、“大型团体操汇演”、大众项目等活动,达到领导起带头作用,教师参与程度高,学生参与人数多的效果。在大众参与项目上要转变成绩决定成败的思想,要在比赛内容上下功夫,往人人都有项目可报,人人都有机会参加方向发展。
2.3.3 在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结合下设置合理的运动会竞赛项目
在大众体育的理念下,高校学校运动会项目既要强调大众体育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也要体现“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因此项目设置要向着“田径竞技比赛项目与大众参与项目并重”的方向发展。
(1)师生捆绑比赛
现今运动会比赛模式一般为教师、学生分开比赛。学生参加竞技比赛,教师参加趣味运动会,教师、学生分开比赛,无形中阻断了教师和学生在运动会中交流的平台。应多设置师生捆绑比赛的项目,比如:师生跳大绳、师生拔河、师生徒步走校园,师生接力赛等项目。
(2)设置大型团体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大型团体项目因其参与人数多、场面宏大,既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可提升班级凝聚力等诸多益处,所以在各个层次的运动会中都设置有大型团体项目。现今运动会大型团体项目主要有开幕式中的各个学院方阵入场和大型团体操汇报表演两种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设置更多的大型团体项目,比如跳大绳、呼啦圈、拔河、万人徒步走校园、太极拳、广场舞、舞龙舞狮、校园马拉松、广播体操展演等比赛项目。
(3)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传统文化因其历史久远、文化价值极高、趣味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以广西为例,八桂大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对应都有自己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其中以壮族的体育活动最多,有打棍、打陀螺、雄耍乐、跳桌、射击、南狮、武术、磨秋、板鞋竞技、芭芒燕、抛绣球、抢花炮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高校有责任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在运动会上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设置相应的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这样既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把学校运动会举办得更有特色。
(4)开展电子竞技比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集成电路、高速图形处理器等一批技术的瓶颈攻破,且由于电子竞技运动易上手、耗费低、极富娱乐性、启发功能强等优势,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电子竞技逐渐在大众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相继举办了LOL高校争霸赛、红色警戒对抗赛等一系列电子竞技赛事。为了提高运动会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学生的兴趣,在运动会期间,举办电子竞技比赛。比如:狼人游戏、LOL、Dota、红色警戒等电子竞技比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会。
2.3.4 增加运动会前、后时期的相关活动推动大众体育持续发展
调查得知,在运动会举办前有56%的学校先进行选拔赛或进行赛前训练。运动会后,各个学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学生正常上课,对于运动会后的相关活动安排几乎没有。学校举办运动会不仅要发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更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在运动会前进行训练、选拔,运动会后各单位举办以运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体育知识问答比赛、体育名人事迹展、运动会摄影比赛、参与运动会及其观后感征文比赛、体育知识讲座、“我为奥运添光彩”等一系列活动,以及下一周期运动会的训练与比赛活动。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使自己成为运动会的一份子,推动大众体育的持续发展。
3.1 大多高校运动会有明确的竞赛目的或宗旨,但也有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现象。应该转变思想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目的,以师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意识”为导向,举办适合本校实际的大众体育运动会,使学校运动会成为大众体育发展的领航船。
3.2 高校运动会的形式、时间、过程常规、模式固定。运动会形式化严重,参与人员少,应该遵循“一切体育为大众”的理念丰富学校运动会的内容。
3.3 高校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以田径比赛为主,以少数的趣味运动项目和表演项目为辅,没能完全体现大众体育的理念。项目设置应该向着田径竞技比赛项目与大众参与项目并重的方向发展。
3.4 适当调整原有的田径比赛项目,增加大型团体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办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学校运动会。增加运动会前、后时期的相关活动,推动大众体育持续发展。
[1]汤际澜,楚英兰,虞荣娟.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因分析和路径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0(6):14—19.
[2]张静.“阳光体育”视域下的贵州省本科高校运动会的开展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5).
[3]赵艳平,何祖星,周亚君,等.基于奥运视角和选项课背景下高校运动会发展的研究[J].运动,2016(8).
[4]杜磊.对当前高校运动会改革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4).
[5]李艳.浅谈高校运动会的发展方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9).
[6]高飞翔.浅谈高校运动会的现状和改革[J].学术理论,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