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凤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襄樊 441000)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王文凤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襄樊 441000)
古往今来语文一直都很重要,它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社会语言学科,也是人类文化思想交流的工具。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过渡期,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形式的现代教育浮出水面。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潮流趋势,并逐渐扩深范围。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一项迫切且以意义重大的工作。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小学语文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是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的教育本质论。①认为课程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认为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师生关系中要以儿童为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起源于十九世纪,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育形式,也是马克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的根本途径,将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与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是:将人类通过对科学原理的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得出操作技能结合教育,运用有效的现代科技成果及创新探究思维能力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系统化,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具有时代特色。
1.2 发展趋势。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信息社会为背景,正在形成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已经形成的社会,具有过渡性,与信息社会发展相结合,在二战之后学校教育正在改革不断出现新的趋势使工业化时代学校教育的一些特性变得更加显著。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使学前教育能够顺利的过渡到小学教育,他们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系统,加强对学前儿童的培养,使他们在进入小学前就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其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教育,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对人的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是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升学为目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比较差。职业教育是对从事某种职业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定向培养,以劳动就业为目标,学生的文化素质程度上要比普通教育弱一点。因此,两者应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入学目的和教学评价上也各有特色。
5.教育制度促进国际交流。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提高了国民素质,推动了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搭起世界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玩心重,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紧张感。
2.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由人体大脑发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活动。而小学生作为幼年群体是很难控制思维去集中思考的,导致了很多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难以产生足够的兴趣去了解他们了,当然我们的学习也可能包括其中。沈复在《童趣》中写到“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也,必细察其纹理,故有时有物外之趣。”②这里沈复讲了他小时候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很仔细的去研究他,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类活动最好的动因。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来阐述事物,即使配上一些表演活动也难以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兴趣,因学生是思维易发散,很难全神贯注去观察事物的幼年群体。而传统教育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比较缺乏,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却能创造出很好的教学氛围,利用影像与音效的结合,能让语文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生动活泼的展现在孩子面前,这样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即使是思维易发散的小学生也能用心的去观察。抛弃不好的传统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已经是时代潮流了。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植物和小动物的成长经历制作成纪录片,采用竞赛的方式,看看谁能知道的更多,从而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制造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机会。
2.2 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较小,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较弱,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的口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甚至是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是必然的。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③
《圆明园的毁灭》对学生来说是篇不易理解的课文,十分陌生遥远,无论教师的语言多么抽象肃穆,描绘的多触目惊心。学生由于没有见过圆明园,很难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家、艺术家、政治家去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现状讨论整理成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穿越时空化远为近。学生看着视频资料听着低沉音乐,图文声像并茂的再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反对侵略,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应顺应时代的浪潮,我们的教育行业涉及到人才的培养,则更应不断革新与发展。大量实践也证明,恰当而巧妙的将现代化技术与语文课堂相结合,能达到传统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能化静为动,将复杂无聊的事物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让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会到乐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环境中汲取知识,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1] 张晓芳.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14)
注解:
① 韩冰清,林永希.教育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3-5
② 沈复. 浮生六记[M]
③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47
王文凤(1996.07-),女,汉族,湖北黄冈人,本科,湖北文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G424
A
1672-5832(2017)11-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