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探索

2017-11-25 01:41:56王彩霞
长江丛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黑龙江省应用型

王彩霞 王 虹

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路径探索

王彩霞 王 虹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坚持服务地方,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建立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应用型本科是黑龙江普通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在解读特色应用型本科概念的基础上,从多维角度阐述黑龙江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进而针对黑龙江应用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政府、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专业内涵发展等角度进行路径探索,以便更好地走好高校服务于龙江经济的发展之路。

特色应用型本科 专业建设 路径探索

一、特色应用型本科概念的解读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其办学宗旨、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都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精神,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应用型本科的内涵特征是突出应用,将专业建设与地方区域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和企事业,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优势,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做到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相统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新提法。1968前后,德国政府就把应用技术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突破点,一部分学生进入应用型大学学习相应的实战知识,到目前为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达到247所,比普通大学多出97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在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国内也旗帜鲜明的提出关于应用型本科建设问题,1985年北京联合大学就提出以培养适应首都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性高校转型。

特色应用型本科是黑龙江省在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概念,其着力点在特色,即根据黑龙江本省经济战略发展方针及行业企业的需求,统筹规划、布局,办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专业,逐渐形成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专业发展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拓宽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通过发展特色应用型本科,弥补黑龙江经济的短板,力争与我省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2009年,黑龙江东方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学院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各本科高校合理定位,发挥高校的长处,办出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多维角度分析

(一)专业建设应与黑龙江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是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关系到高等学校教育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关乎到心系国泰民安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打造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是黑龙江省发展区域经济,提升高校为当地经济的服务能力和参与能力,使高校更好地与地方行业实现互动。因此,黑龙江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主动适应紧跟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行业创新为标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地方本科院校成为黑龙江省区域特色专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二)专业建设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为参照点

21世纪是一个全面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对新一代大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也对高校提出新的挑战。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复合人才,复合人才的培养在专业建设方面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不仅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参与现实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应用能力,还要具有灵活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同时,高校还要培养大学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科学精神,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引领大学生建立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这种培养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和以往的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高校的专业建设要服务于所设立的培养目标体系,其专业建设既要以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还要充分发挥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凸显行业科技的体系标准。

(三)专业建设要充分彰显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建设主要着重点在于以学科为依托,突出应用二字,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要凸显其实践性。专业建设过程中明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作用,做好校内实践课的引领,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作用。各高校应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人才模式,充分调动师生,以研为突破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研发中。尤其是学生通过产学研的实践课程之后,更好地提升了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能力,科研水平,以及在企业的实习使他们有机会体验和熟悉工作环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就业水平。

(四)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应与多元的评价体系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式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渡,应用型的复合人才更加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评价与以往只注重科研和学术的普通高等教育大相径庭,呈现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应与多元的评价体系相适应,首先从评价的主体多元型来看,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建设应考虑高校的理论教学的教师,校内实践教学的管理者、企业用人单位的辅导者、行业团体等实践课程的相关人员所占的比例的综合评价。其次,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以往专业建设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对学生考核时过于注重知识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质量评价体系,实行知识、能力、技能的综合考核标准。

三、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途径探析

(一)建立政府引导,高校自主建设的专业发展之路

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各高校合理定位,错位竞争,避免低水平重复,努力使全社会教育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组织专家及相关人员对黑龙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进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统筹形成联合大学机制,并和地方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设置专业。一是合理制定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投资和趋同发展,明确今后学科专业优先发展领域和方向,大力支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的申报与建设;同时,要为高校和企业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促进二者的融合,从而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二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报,完善市场信息机制,对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进行大力扶持,给予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对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进行宏观控制,促进高校专业建设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二)立足于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 打造优势专业群

21世纪是一个融合的时代,各高校应主动调整专业建设 ,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中。首先,高校充分把握黑龙江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后增设一些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其次,充分了解区域特色,在国家政策法规以及校内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适合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专业如语言类、经济类等专业。三是充分发挥高校“特色”,全面整合学校资源,集中优势打造品牌专业,在服务好地方的同时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

(三)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各高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杜绝一考定终生的现象,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应该加强联合,为大学生成长提供平台。从生涯规划角度来看,高校应该抓好大一学生基础课程的设置,大二学生处在选择定位时期,高校设置有利于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的机制,以及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更好的就业和更加适合未来发展创造学科专业自主选择的平台。大三是学生深化发展时期,高校应大力加强与企业联系,一方面为大学生搭建实习科研平台,也为学生更好的促进就业和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丰富专业内涵发展 彰显应用特色本色

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三要素包括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专业建设凸显实践性、师资趋于双师型,全方位打造特色应用型本科,使高校发展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彰显应用特色本色。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要突出应用型,要为社会输入复合型的应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龙江经济;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层次发展的承受能力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其次,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凸显实践性。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一方面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就要打破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时和实训课时的设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最直接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大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的投入和改造,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三,加强师资对伍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发展规划的需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引入,以及加强内部教师的继续教育,转变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使之更趋向双师型,更好的培育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龙江经济。另外,高校要加强双导师制,一方面发挥校内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建立校外企业单位的导师指导制,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

[1]籍丹宁,李静.黑龙江省应用型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分析[J].高教论坛,2013(3).

[2]徐亚萍,李志平.新建本科院校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基本策略[J].教育探索,2009(6).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统筹优化研究”(GJB1214019)。

王彩霞(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虹(196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黑龙江黑龙江省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Write a caption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弃风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