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高职生学习倦怠情况及其成因的调查研究
刘冬梅
近年来,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使得素质教育也被广泛普及,在高职教学中也是一样。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正常成长和知识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对高职生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分析成因,从而根据当前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方法。
高职生 学习倦态 成因
当学生缺失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敢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厌倦和劳累以及厌学的心理,也就是学习倦怠。而学习是高职学生提升自身知识、培养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就目前来说,教育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生改变,也促使很多高职学生改变着自身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改变了学习态度。就目前来说,高职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其学习状况非常不乐观,学习倦怠的现象也高职院校中频频出现,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调查现状
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全面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选取本高职院校内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200分问卷,找出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78份,其中男女数量分别为122、56人。根据数据的整理和统计,问卷中有关问题与回答问:“学习中是否会出现一些厌倦、疲惫情绪?”其中选择“没有”的数量占据12%,选择“很少”的学生占据36%,选择“经常”的学生占据52%。从这个结果能够看出,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厌倦的状态。
(二)成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学习倦怠情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却有很多中,包括社会环境、高职学院甚至家庭和自身等。
首先,对于社会环境方面,高职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社会上很多拜金主义以及其他不良的观念、理念等都不断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念;有的调查显示,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善,很多高职学校都已经成立,学生要想考上高职学校并不难,因此对学习也就产生了无所谓的心态;还有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有一定的用人标准,一般有的是要求本科学历,有的要求有适当的工作经验,高职生在面对社会这种状况时会感到无助,降低学习兴趣和效率。
其次,高职院校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当前很多高职学院对学生并没有很高的要求,造成学生逃课、作弊等行为,很多教师在考试之前也会给学生一定范围的考核内容,导致学生更加不重视日常的学习。而且由于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学生众多不好管理,对于违反教学规定的学生教师一般也没有过多管理,造成学生更加不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高职院校的大学时间一般是三年,学生要在这三年中尽量多的培养自身整体技能,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非常传统,且教学方法单一,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倦怠情况。一般来说,大学课程是自由开发的学习,学生为课堂主体,合理的在课堂上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会选择被动的让学生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也取决于家庭环境。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呵护成长,没有受过什么苦难。因此,在心理素质方面就较低,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比自己优秀的学生就会产生叛逆心理,更加对学习不用心,且出现“分帮拉派”的情况,也会造成学习倦怠情况。另外,高职院校生活多姿多彩,存在很多社团活动,学生经常会缺乏学习目标,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在报考的过程中根据家长或者教师的建议进行,有些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缺少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高职生的学习对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高职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当前社会竞争激励的环境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谋求发展、站住脚跟,抓住教育重点,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提升学生的入学门槛,要求学生的质量。大力创办高质量、高能力学校,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综合能力,保证教师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从而加强教学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并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积累,在课堂教育上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扩展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综合技术能力为核心,加大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运用,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培养人才;对于学生而言,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状态只有自己真正的了解,不要受到其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依照自身实践情况分析学习能力,并树立相应的目标,通过加强对知识点和专业的理解,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创新学习模式,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要设计相关的学习计划,为自己量身打造学习模式,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尚广海,郑洁.我国大学生学习倦怠产生原因分析[J].科技信息,2010(25).
[2]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特征及根源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作者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学生创造性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ZDX272,主持人:刘冬梅。
刘冬梅(1984-),女,彝族,云南禄劝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