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杰
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郭 杰
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为我国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工作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激励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以激励原理为切入点,就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激励原理 高等院校 学生管理 应用要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不断增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工作要求,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分析工作现状及提出应用激励原理要点转变。其中,激励指持续激发人内在动力促使其心理状态处于积极奋进状态鼓励他人向其目标心动的心理过程;激励机制指通过激励手段互相作用于主客观体的行为方式,以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为前提发挥引导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的作用,进一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激发人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1-2]。鉴于此,本文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用激励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而满足日益严格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进而加快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变革速度,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具备显著价值作用。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来看,受思想观念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信息化基础薄弱,技术引进及设备更替的速度过于缓慢,一旦学生管理工作手段落后,或管理工作方法单一,或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造成高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盲目性,资金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反而增加成本投入,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度,存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可能性。
从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一部分高等院校存在学生管理工作力度不足及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尤其是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少部分高等院校相较于其他工作,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作用,还无法落实学生管理工作流程,存在埋下安全隐患的可能性消除不可预估性损失。此外,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由于管理机制不全造成学生管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强度大且薪资待遇差的限制,缺少专业学生管理人才,或学生管理人才流转速度快,或学生管理人才从业意愿不足,无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人才队伍,是造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流程繁琐,特别是高等院校学生数量庞大,涉及多个部门有机协调与配合,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度,一旦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不足,或缺乏工作经验,或知识领域过于狭窄,严重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为前提,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视为制定激励方案的出发点及归宿点,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使以被动、机械“物”的管理模式向有主观能动性、有血有肉“人”的管理模式转变,力求“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3-4]。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以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即激发学生主体接受教育信息保持教育活动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合理设计一系列激励方案进行激励管理工作活动,做到因势利导,以达到激发学习热情形成学习动机的目标,并且受主观能动性、教育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为积极性高低受切身体会的公平感所影响”,并且“公平理论”侧重于报酬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人们主要通过纵向比较及横向比较评估所获报酬的公平性,一旦所获报酬丧失公平性严重打击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甚至存在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的可能性直至影响下一步行为。其中,横向比较指与他人比较评估所获报酬的公平性;纵向比较指目前所获报酬与过去所获报酬相比较评估所获报酬的公平性[5-6]。同时,当代大学生公平意识强烈,一旦学生感受对外评价不够客观公正严重挫败其学习积极性及自尊心。由此可见,激励过程中遵循公平性原则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做到一视同仁。
此外,应用激励原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以时机、对象及任务为出发点,遵循针对性原则,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及“对症下药”,例如:以培养群体为例,尽可能采取集体激励手段;以培养骨干为例,尽可能采取个人激励手段,并且善于发现学生性格闪光点,切忌大量时间精力侧重于“堵漏”导致学生丧失积极性。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应用激励原理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班级管理工作,面向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勇于提出管理工作意见及建议,促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方及监督方,实现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并且予以学生一定的管理权限,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倡导学生行使评议教师班风、组织文娱活动及修改班规等权利,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培养自我约束习惯[7-8]。同时,发扬艰苦卓绝、荣辱共享的精神,要求教师摆困难、提问题及讲现状,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透明度,激发学生“患难与共”的情感共鸣点不断转化为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此外,切忌过于突出个人能力忽略整体观念。
一般说来,学生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涉及日常生活管理及思想教育管理2个方面,应用激励原理不仅能充分发挥激励鞭策作用,还能帮助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接班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从情感角度来看,学生管理工作中表扬或批评均是情感沟通交流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应用激励原理的重视程度,以学生立场为出发点,了解大学生处于心理及生理成长成熟期,内心渴望独立平等且能力不足,需要家长及教师的指导,逐步引导其精力热情向学习方向投入,进一步形成宽容谅解、信任有爱的相处模式,促使情感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持久,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有学者提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学生获得教师或家长认可确立自身价值,形成稳定的内驱力促使其向广泛认可的榜样不断靠近。同时,榜样激励主要利用典型事件及先进人物影响改变社会、群体及个体观念行为的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应用激励原理的重视程度,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予以学生真诚、聪明、高尚及博学的印象,不断扩大榜样范围,不止停留于国内外名人,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寻找生活榜样,例如:学校每年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等,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大力推广生活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以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力求“学英雄、见行动”。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奖励学生自主行为促使其动机获取良好结果,能使其自主行为反复出现以达到强化行为的目标。如何把握奖惩激励时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应用激励原理的重视程度,明确教学目的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强调奖惩激励形式及内容,将口头鼓励与公开表彰相结合,做到“表扬真诚、鼓励及时、出于衷心”,切忌一味使用物质奖励法,反而无法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点。同时,处罚对消极落后行为产生压力促使其向积极行为转化,巩固发展道德行为,一定程度发挥激励作用,尽量慎重选择处罚方法,遵循适度分寸原则,以批判教育为主。
古语有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竞争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应用竞争激励机制能充分发挥竞争者的创造力及潜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标。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应用激励原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比赛,以奖励机制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文体及行为活动中的“好胜心”,促使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及毅力,以达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此外,应用竞争激励机制着重强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激励原理的作用,规范生活行为及学习行为。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不断增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应用激励原理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激励的概念,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以激励原理为切入点,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1]尹自强.行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06):123~125.
[2]孙晓霞.激励原理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J].商,2015(47):109.
[3]叶廷莉.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9):217.
[4]胡学博.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15):163~164.
[5]李晓明.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才智,2017(12):145.
[6]梁瑶福.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2):239~240.
[7]周碧波.论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2):6~8.
[8]万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4):48~51.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郭杰(1984-),男,汉族,湖南岳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