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利玲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倪利玲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工匠精神真正成为职校生的内心信仰,转化为他们的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 培育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手工业的逐渐衰落,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工匠精神从未过时,而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它是一切劳动者的职业价值追求。
工匠精神的基础是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一切职业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劳动者对于自己岗位应有的一种职业态度,也是社会对劳动者提出的职业道德要求。优秀的敬业精神能激发个人不断学习,强化专业知识和提升业务水平,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业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要求我们继承传统,更要求我们在新时期发扬创新精神。中国历史上的能工巧匠,如土木工匠的始祖鲁班,造桥匠师李春等,他们之所以独具匠心,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因此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意,唯有创新精神使得工匠精神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主要针对于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对职校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少之甚少。因此,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既要关注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又要关注于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职业院校的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在这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转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勤奋刻苦,提升理论素养,同时也能激励他们专研技能,改进技艺,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下培育和实践工匠精神。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职责所在,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为此就要转变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实践的陈旧观念,重视职业教育,开设系统的相关课程,内容涵盖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与素质的训练和拓展,职业素养的提升,面试技巧的传授,职业规划、社会实践活动等。职业课程要把工匠精神中的“专业”、“敬业”、“精业”的优秀品质,尊师重道、认真勤勉的道德情操贯穿于职业课程中,促使学生将工匠精神的品质内化为自己内心坚定的信仰,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在职业院校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教师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理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其次,在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实训课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模式,让学生模拟员工进行相关操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进而增强工匠精神在课程中的渗透作用。
邀请能工巧匠走进学校,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能工巧匠有卓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接触和掌握各种职业技巧;在他们身上具备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他们对于培养弟子还具有独特的见解,以独道的方法和技巧去培育弟子,学生更易接受,并且成长和成才。
学校可以走进企业、民间去聘请名师,与他们对接,以他们为专业带头人,从课程的设置到教学实践的展开,全方位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此外,学生也能够走进企业、走进名师。安排学生走进企业,走向名师,让学生参与到名师的工作中,直接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学习精湛的技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校园里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确保学生在校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职业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传播和宣扬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熏陶。例如,利用校园网站、微博、微信、校园文化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平台和渠道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工匠精神,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尽最大力地发挥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作用。
[1]李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基本问题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6(10).
[2]付守永.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3]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江苏省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倪利玲(1984-),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