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苑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
张筱苑
本文探讨了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应当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阐述了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深入地分析了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的路径,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做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化人才 路径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所作出的大力支持,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向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并将其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定学生发展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决心[1]。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立足于国际舞台,积极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随着国内高校不断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内容、理念和方法,国内的高等教育正向着国际化的目标前进,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媒介,在传承和发扬传统精华文化的同时,融合国际领先理念,对原有的培养内容与目标进行丰富,促使高等教育得以持续提升和进步。
通过实施高水平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优秀品质,进而实现育人的目的。国内高校在制定思想教育方案时,可以参考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所拥有的思想特征,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法律观念,为培养国家化人才进行铺垫。由于高校最根本的功能是培养优秀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的优秀思想为导向,引领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党的十八大表决通过了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同时还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文件。会议强调,现阶段我国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增强文化软实力,跻身于文化强国,这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2]。高校是文化继承和发扬最主要的平台之一,对于社会建设和国家富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培养不仅可以传承现有知识的能人志士,而且更应该培养出能够对其进行发展和再创造的优秀人才。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应健全思想教育体制,使学生能够正确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
思想教育的民族化是实施国际化的必要基础。民族化是在国际化的前提下形成的,同时也是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能够为国际化创造更加宽广的舞台。总的来说,国际化是民族化的根本和最终目标。周总理曾指出,我国应积极从外国吸收所有优秀的文化种子,促使其在国内生根发芽,成为中华民族的东西。我们不需要排斥外来文化,但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结合我国的本土文化,通过民族的教育创造无穷的潜力。
一方面,积极利用媒体效应,增强影响力。现代社会,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电视、杂志等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大大提高[3]。高校可以利用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以此来传播思想教育的内容,增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教育过程更好地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可以通过短片、采访等方式向人们传送。利用媒体效应进行思想教育,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合理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
另一方面,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建立多元化系统。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大政工”的理念,积极协调一切力量,争取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构建一个相互协调、目标统一的多元化系统,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力量,保证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其基本目的。
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策略和目标,立足于国际化建设的基本背景,同时密切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的实施方案,以此来促进高校更好更快地实现国际化的目标。应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为海外优秀人才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以吸引其到中国发展,寻求水平更高、层次更深的国际合作,开展高质量的国际科研合作,以此来增强学科建设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在国家化教学工作上作出实质性的努力,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优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增强对课程培养方案的规划工作,努力追赶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应加强制度建设,引进国际上领先的观念和方法,推动外事机制的改革,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重视组织体系的改造,进而从管理体制机制的层面上为国际化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细致的引导,对于海归高素质人才,应充分肯定、表扬其报效祖国的正确思想。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建立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
为了防止教育内容过于枯燥,保证教学内容的主导型和丰富性,同时又不丧失其针对性,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听取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意见[4]。这里所说的主导性主要是教学内容中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未来道路,从而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进行正确的指引。内容的丰富性则是为了适应主导性的需求,结合实际状况,发展多种活动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此外,高效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学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类,同时结合时间、地点等外部条件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目标。学校应正确认识到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与共同特点,进而正确把握部分学生的内在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树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实施多层次的培养。比如,高效对于招生、科研等不同工作的协调。同时,还应当积极挖掘和利用非思想教育体系所隐藏的育人作用。
培养国际化人才,还需要加强对时间教学环节的重视和改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使其对社会实际状况拥有一定的认识,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其使命感,引导其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进一步照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积极为此奋斗。高校应积极利用和协调各方面资源,有目的性地增强与培养国家化高素质人才有关的社会实践,比如加强与国际名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学生创造到外资、合资企业实习或工作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访学机会等。提倡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建设和国际新闻,拓展其视野,使其拥有成为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其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需要立足于原有的指导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同时还应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1]周岩.基于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6):21.
[2]崔健,黄蓉生.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67~71.
[3]冯彩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J].理论月刊,2004(3):87~88.
[4]苏李君.高校国际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中国矿业大学)
张筱苑(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在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