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婧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阎锡山统治山西时期的经济政策对晋商的影响
赵 婧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本文针对阎锡山统治山西时期这一特定的时间段,研究分析当时的经济政策对晋商发展的影响。这对于揭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丰富内涵,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意义重大。
阎锡山;经济政策;晋商;影响
在阎锡山统治山西的三十年中,山西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美国学者冈内尔(Gunnell J·G)曾说:“历史的态度倾向于把过去作为有内在研究价值的客体看待,而现实的态度则从过去与当前的关系中研究过去。”①一个深刻的研究必然是有巨大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意义的,所以从历史借鉴的角度来看,为何晋商没有再创昔日的辉煌,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1.1 第一阶段(1917-1930):村治与振兴实业。阎锡山总结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学,效仿日本做法,建立了“行政网”制定村制,设村长、村副、邻长、代行警察职权,严密统治。这样把每一村、每一家、每一人都编入“网”中,有利于监视和防范人民。
阎锡山用民政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民德、民智、民财。民财方面,阎锡山着眼于农、工、商、矿。工业商业是阎锡山官僚资本的基础,山西矿产丰富,所以阎锡山极力提倡开发矿产,从而为他增加财富。对资本问题的结论是:资本亦可名为工本。对商业问题的结论是:因资本既由公给,商业自应限制。②
1.2 第二阶段(1932-1937)编订实施《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阶段。1932年3月,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主任,倡言十年建设。这个计划案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第二篇经济方面是这个计划案的重点,阎锡山把农业列第一位,商业活动列在第四位③。可见阎锡山对商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兴筑窄轨铁路。阎锡山通过各方面的研究认为修成窄轨,最为经济,而且遇到战事对己有利时则运兵出兵,不利时则将机车全部拉回,敌方不能用。窄轨铁路在当时特定的战争环境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得不承认这对保卫山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第三阶段(1945-1949)“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阎锡山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是为了度过经济难关,壮大官僚资本,巩固反动统治集团。阎锡山说:“要使人的生活物质合理满足,只有先从自给自足入手,新经济目标,也可说是要完成自给自足。”④阎锡山指出要想完成目标的途径,首先要计划生产,加大生产。其次,取消浪费,节约消耗。再次,管制物品不准自由转移。最后,统制商业。不经许可,不准自由买卖,不准抬高物价。商业不生产,或者生产越少越好。废除私商,实行商业统制。
2.1 村治与振兴实业政策对晋商的影响。这个阶段,阎锡山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加强对百姓的统治上。当时社会动乱,人心浮动。为了巩固统治,需要从“民财、民德、民智”三个方面加强对百姓的控制。首先农业是最重的着力点,因为这直接关乎到百姓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关系到阎锡山的统治基础。让老百姓有饭吃并且能够固定在土地上,这样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更有利于统治。而对于工业和商业,阎认为都应限制。所以统治者的不重视,甚至是刻意的压制,这必然对晋商的发展是不利的。本来晋商的发展一直是与官府紧密结合的,阎锡山大力发展官僚基本,他是绝对不会允许民间持有大量资本成为潜在不安定因素的。再加上战争的因素,这就使本就出于衰落时期的晋商无法翻身。商业本来就是依赖于货币流通,交通业发达等等这些因素。阎锡山对于山西省的控制极大,使晋商无法施展拳脚。
2.2 十年建设计划对晋商的影响。阎锡山根据其根据“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建立各项工矿企业,另外阎锡山提出的公营事业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大至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小至火柴、纸烟等日用品。可以说阎锡山将公营的手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公营的无处不在直接制约着晋商的发展。商品市场没有活力,百姓没有需求,所以晋商没有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阎锡山在1932年至1937年的六年当中,整顿了山西省银行,1935年12月又成立了山西省实物十足准备库。⑤阎锡山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金融环境并不利于晋商的发展。
2.3 新经济政策对晋商的影响。当时的晋西人民既没有政治自由,也没有生活自由,陷于饥饿痛苦的深渊。这时的商业受到了政治手段的压制,这对晋商的发展是致命的。阎锡山认为政治要管控经济,无非就是要将社会资本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维护自己的统治或者谋求存在。
阎锡山统治山西几十年,对于山西的发展可以说是做出了贡献的。晋商在民国初年已经处于衰落阶段,再加上阎锡山并不是十分重视晋商的发展,没有发展起来也是情理之中。当时经济市场不容乐观,市场没有活力,百姓深受战乱之苦,生活水平仅仅停留在勉强果腹。对于商业、工业,阎锡山用公营的形式,加强金融管控,所以晋商发展的外部形式不是很乐观。阎锡山统治后期,采用“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可以说这时的晋商是受到了极大地压制。所以晋商最终走向衰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阎锡山的经济政策是有很大联系的。
注释:
① 约翰·G·冈内尔著.《政治理论:传统与阐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页
② 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山西金融志[M].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
③ 山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④ 阎锡山日记[M].1942年.手抄本,年代不详,现藏于山西省档案馆.
⑤ 景占魁著.阎锡山传[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 王志东,燕红忠.晋商与政府结合的原因及其影响——关于传统官商关系的一个“合约”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0,(第七期).
[2] 山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3] 穆雯英主编.晋商史料研究[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资助,项目号:2017ZYXS108
赵婧(1993.5-),女,汉族,山西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区域文化与旅游经济。
K25
A
1672-5832(2017)08-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