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 柳娜
试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
文/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 柳娜
图书馆是促进高校文化水平稳步提高的重要场所,其中承载了大量的宝贵知识与文化财富。为了能够将高校图书馆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图书馆工作者需要积极创新读者服务工作,将更多有创意且优质的服务方法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创新建议,以期能够为各位业界同仁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服务创新
图书馆的重要价值已经无须多说,其不仅是读者获取知识与查阅资料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人们放松身心、充实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归根结底来看,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读者,并且其中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工作内容,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摸清读者真正的需求,大幅度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从而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最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范围普及,我们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来随心所欲地获取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阅读的便利性。然而,由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过于落后,且其中缺少现代化的服务技术,从而逐渐被网络阅读方式所挤压,与读者的黏性程度也在不断下降。如何能够尽快地改变现状,重新修复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将是所有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中,高校图书馆如果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对读者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方法,积极树立起“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工作理念,让每一位进到图书馆内的读者都能够享受贴心且多元化的服务。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要积极转变自己的工作角色,认清自身所应肩负的工作职责,为读者提供耐心服务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一)打造高效和谐且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无论是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是服务模式的创新均离不开科学化管理模式的制约,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管理者不仅要将管理重心放到人力资源身上,同时还要兼顾对知识的管理。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方法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也就无法将图书馆的管理效能真正发挥出来。首先,高校图书馆的高层管理人员存在着人事任命上的问题与不足之处,馆内的工作人员很少会得到晋升与发展的机会,从而大大影响到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管理者要尽可能多地为馆内职工提供晋升的机会,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与个人利益,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管理者还要经常的深入到员工身边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喜好,充分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任务执行者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在馆内的主人公地位,通过此种方式来培养馆员的创新能力与领导才能,从而更好地达到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
(二)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打造高水平专业团队。读者服务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价值。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管理制度的制约,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认识到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图书馆内的服务人员大多由学生或其他教师来兼职负责,不具备应有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此外,由于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内部的教辅单位,这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图书馆馆员的优越感,让他们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总处于一种被动化与情绪化的状态。如果想要妥善解决上文中所提到的几点问题,就要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创新:首先,打破传统类型的人才招聘制度,面向社会来聘请管理学、情报学、信息学等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其次,各个管理层需要制定出相对应的激励政策,将馆员的服务能力同他们的薪资待遇相挂钩,密切关注每一位馆员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最后,要着重培养馆员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神圣和重要,努力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服务方法,为每一位进到馆内的读者提供精准、贴心、多元的服务。
(三)转变读者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创新服务。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读者服务工作也要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全方位地适应读者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的变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辅助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首先,图书馆馆员需要同读者展开信息交流互动,关注他们的潜在需求,深入挖掘图书馆内的文化资源,全方位地解读由读者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由智能服务系统所带来的诸多便利;其次,高校图书馆还要通过向读者提供信息定制与信息导航服务来赋予读者服务内容以及灵活性特点,充分调动起读者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和时间安排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利用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接收与信息传递,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培养读者的阅读新习惯。
[1]王艳萍,王凡.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3):106-109.
[2]孙伟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1):92-93.
[3]赵丹丹.试论网络环境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工作[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4(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