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思考
——在马克思生态人学的视域下

2017-11-25 09:08:42李双君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人学生产力统一

李双君

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思考
——在马克思生态人学的视域下

李双君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态自然问题被迫切关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包括绿色发展理念,揭示着通过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通过走绿色道路实现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本文拟从马克思生态人学的视域下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思考。

马克思生态人学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一、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根基

我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是指全民性的,全社会成员等同的,人人都能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绿色发展理念”即是其中之一。基于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西方资本主义仍旧热衷于资本积累的大背景,中国需要发挥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致力于回到马克思寻求问题的答案,借助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以及生态人学的核心观点,正确认识当今生态危机的严重形势,倡导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以及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无疑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根基。

我国当代正在实行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为基础的。我国现时期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正是以马克思生态人学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为理论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现时期的发展应当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要求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更强调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更重要的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生态人学所主张的人与自然的生态一致性一定会指导中国生态文明更好地落实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思想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一)生态取向的一致性—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切自然问题的根本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话题是值得永恒探讨的。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当代研究社会问题的学者,还是以往的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思考人类该如何对待自然以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尤其是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个关乎全人类未来命运的话题。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时,坚持把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相结合,从而把人、自然与社会看做一个整体,认为这三者共处于一个生态大系统之中,从而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以实践为中介的和谐发展关系。“绿色发展理念”同样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强调人、社会和自然正向交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观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引领中国未来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的指南。

(二)生态思维的相通性—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

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不断加剧。这种日益加重的矛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现当代的生存,要消除生态危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近代以来对自然的态度以及传统价值观念,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生产力的论述,深刻体现出了生态学思想内涵,体现出在自然生产力中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解读生产力这个概念时,提出生产力是人类为达到自身目的在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马克思认为,不论是离开了自然界,还是离开了人类或者离开了社会,生产力都不再存在,因为根本不再存在生产。因此人类的生存环境是生产力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由此看出,马克思的生产力同样包括自然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统一。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同样重视自然生产力,倡导发展生产应当坚持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和谐统一,与马克思生态思维具有相通性。

三、“绿色发展”是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实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其本质在于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同时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绿色发展理念遵循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发展原则,坚持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相互统一,绿色发展意味着将绿色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等多个层面。“绿色发展理念”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生态人学的生态取向,另一方面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重要理论实践,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取向。在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处于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观的遵循,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生态价值取向的肯定,同时更是以人为本的深层次要求,乃至是全人类实现真正自由与解放的客观要求。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孙熙国.马克思主义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J].红旗文稿,2016(4).

信阳师范学院)

本文系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KYJJ14)。

李双君(1992-),女,汉族,河南人,研究生,信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人学生产力统一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4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34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北人学没
统一数量再比较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17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湖湘论坛(2016年4期)2016-12-01 04:24:29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7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杭州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5:26:46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