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霖
影视动画中儿童审美心理变化
王艺霖
本文对影视动画中儿童的审美心理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影视动画 儿童 审美心理 变化与研究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很多信息都在以网络的形式传播。影视动画做为儿童的主要观看节目,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现今的影视动画借用高新技术手段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传播形式,这为儿童的观看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法。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儿童平均在一岁起,就已经开始观看影视动画,可见影视动画在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儿童在观看影视动画时,会对自身的审美心理起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关乎儿童一生的成长。所以人们必须要重视儿童在此阶段的审美心理变化,利用正确的引导帮助儿童形成良性的审美心理,争取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基础和保障。
影视动画与其他形式的纪实性电影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拥有加强的变形性,并且凭借自身这种特性深受儿童和成人的喜爱。影视动画拥有较强的抽象表述能力,它可以将现实之中无法表述的形象进行深度变形,以此来引发人们的审美心理变化,进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影视动画的变形性并不是凭空瞎想而出的,它以实际生活中的素材为基础,对人物、故事情节等等进行一定的塑造和改动,突出故事的教育意义,这种形式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能力和教育能力[1]。
梦幻是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抽象幻想,它是人类潜意识中的美好事物,但是现实当中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这种审美心理,而影视动画的出现为人们的幻想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之中,人的思想可以与幻想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梦幻性包含着人们的美好思想,利用影视动画的特性可以是人们的思想更加形象的展现出来,并使人们的梦境和思想进行科学的融合,进而带人人们不同的感官享受。
儿童对影视动画有着由衷的热情,它为儿童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影视动画中的人物设计是吸引儿童的重要因素之一。动画中的大部分角色都以简单明了、个性突出为主要特征,对角色的设计多用夸张的拟人手法,而且还改变了生活之中角色原型所拥有的不良因素,当儿童观看影视动画时,往往会与现实中的角色原型进行比对,这降低了儿童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引导儿童的审美心理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影视动画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多以简洁性著称,它不同与影视作品,需要对人们的内心进行深层次刻画,它摒弃了繁复的人物心理变化及故事发展的逻辑性,而是采用了最为简洁的形式引出故事的发展,并制造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使故事变的更加鲜明、直观,使儿童能快速的融入到故事的发展之中。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对外界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在1岁到2岁之间,他们的感知是无意识的,不受主观思维的控制,他们只能单纯的凭借着自身的原始感知去对待外界事物。在此阶段他们对影视动画并没有加强的偏爱和需求,对他们而言,影视动画中的人物运动及声音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主要因素。然而运动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天赋,这在儿童的身上有着更好的体现。影视动画正是凭借着其独有的人物塑造及运动在现吸引这儿童的眼球,他们以为这就是外界的事物,进而影响着幼儿的感知[2]。
儿童的意识在2到7岁之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自身也形成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对外界的事物充满的好奇心理和探知欲望。随着其年龄的变化,他们的审美心理也在逐渐变化,当他们摆脱自身感知能力的束缚后,他们对外界的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只能通过自身的想象来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而影视动画的出现为他们解决了自身的需求难题,也是自身的知识需求及审美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当儿童对外界的事物形成简单的认知之后,他们的审美心理就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时的儿童更加需求美好事物的引导和刺激。影视动画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主要观看素材,它的寓言意义比教师的说教更有作用。通过影视动画的影响,可以使儿童逐渐的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最终引导儿童的身心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影视动画对儿童的审美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对此要加以重视,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分析来寻求儿童的审美心理变化,并正确的、科学的引导儿童选择良好的影视动画素材,同时还要针对儿童的需求创作出更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动画,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良性的引导,进而使儿童能健康的成长。
[1]习娟.从儿童审美心理看儿童书籍装帧[J].作家杂志,2013(03):12~13.
[2]李红.儿童审美心理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09):10~11.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艺霖(1991-),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