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
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间音乐传承与对策
刘 娜
现如今,中国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将重心放到了学习西方音乐文化上,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与本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相脱节,这就不利于我国民间音乐的传承。本文主要围绕高等音乐教育中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对策进行探究。
高等音乐教育 民间音乐 传承 对策
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民间音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应当予以传承。然而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各学校对西方音乐文化的介绍更加的重视,没有认识到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性,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对西方的音乐文化更加了解,却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不够熟悉。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我国的民间音乐失去了传承,会使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就此丧失。下文就民间音乐传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音乐教育的概念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广义的概念,另一种是狭义的概念。所谓广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是这种音乐教育的行为并不是有意识进行的,而是无意识情况下开展的,这种行为的产生往往与人类的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在音乐产生的那一天起,广义的音乐教育就随之出现。而狭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指有意识、有目的一种教育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指我们所熟知的学校音乐教育。
从广义的音乐教育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之前,民间音乐活动就是最早的音乐教育。这些活动虽然处于无意识状态之中,但是却可以使民间音乐产生广泛的传播作用,通过口传心授、子承父业等,培养了一代代的民间艺人[1]。
音乐教育的对象范围较广,但是通常指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氛围以下两种,一种是专门教育,另一种是普通教育。普通音乐教育是指,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而采用的一种音乐普及的音乐教育行为。而专门的音乐教育则非如此,其具有一定职业性的特点,通常指我国高等学校所开展的音乐专业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是一般性的教学活动,还包括了对更深层次音乐的研究,还包括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我们将其称为学校专业音乐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不再是无意识的接受音乐教育,而是转为有意识的接受。这就使音乐教育的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音乐传习的方式也有了相应的改变, 逐渐遵循教育的机制。这就使得音乐教育的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逐渐脱离了人民的生产劳动,脱离了人民的社会生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一体化,中西方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中国音乐教育更多的时候在向西方学习,逐渐走向了“以欧洲为中心”的音乐文化圈,从而丧失了它的本位特征。这样一来,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民间音乐也就不够了解。
20世纪,由于我国在音乐教育中更加重视向西方音乐文化学习,这就导致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传统音乐不够了解,有些学生过于崇拜西方音乐文化,甚至认为传统音乐落后,这也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失误。之所以出现这一失误,第一,受到了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对民间音乐的认识较为缺乏。第二,我国政府部门对民间音乐的教育重视不足。这就导致我国音乐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子更青睐于西方音乐理念,对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不够重视。进入21世纪之后,音乐文化开始转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强调多元化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我国的当前的国内以及国际情况,我国的主流文化是“母语文化” ,如果一个民族的教育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教育,就会导致其今后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故此,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不能够将重心放到西欧音乐文化重心上,而是要以培养民间音乐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以民间的音乐为主,要用“母语文化”来进行教育。换而言之,在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时,中国高等音乐教育要承担起主要的任务[2]。
在音乐文化传播中,音乐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间音乐与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民间音乐的进一步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对民间音乐有所了解。音乐教育只有与民间音乐课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体现其民族的特征。 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纲要,在音乐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民族音乐进行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本地区的乡土音乐进行学习与传播[3]。
故此,在高等音乐教育中,首先,要对中国音乐的理论体系进行整理,如《中国民族曲式》的课程建设。其次,要在各院校建设民族合唱队,或者建立民族器乐班,当然这些院校需要具有音乐专业,否则很难去开展工作。第三,要增设与地方民间音乐有关的技术课程,包括民族乐器或者曲艺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乐器,学校可以去寻找民间艺人来助教。或者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方法,加强民间音乐的普及程度。第四,邀请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讲座,使学生能够对民间音乐有着一定的了解。
民间音乐的开展,往往与民俗活动紧密相连,作为一个集体文化活动,民俗活动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1)民俗往往包含着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纽带。(2)民俗是建立在农村各家庭之前互帮互助的经济基础上,故此有助于促进农村间交流,保证农村的生活顺畅。(3)民俗往往反映了一定的价值观,而这些观念也势必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在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影响之下,他们会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这种情结能够拉近广大民众之间的心灵。故此,一旦民俗活动的这种意义消失,那么民俗活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民间音乐也就会随之消失[4]。
故此,在民间音乐生存的土壤进行保护时,就需要我们认识到民俗存在的意义。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民间音乐活动之中,他们才会了解民俗存在的意义,才能够推动民间音乐的传播。故此,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师生参与到民俗活动之中,通过让学生与当地的民间艺人亲密的接触,以音乐专业学生为骨干,去建立民间音乐的传承队伍,这样就可以加强民间音乐的资源共享,推动民间音乐的广泛传播[5]。
为了更好的去传承民间音乐,高等音乐教育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舞台,将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民间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对家乡民间音乐的采风活动,让学生可以在采风中去学会家乡的戏曲或者器乐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实行“民间艺人调查”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调查中去了解民间艺人对民间音乐的情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他们的事迹中受到启发与感悟,从而培养他们对民间音乐的情结。
综上,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一定要对其进行保护,对其进行传承。而学校音乐教育是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就需要承担起传承我国民间文化的重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开设与民间音乐相关的课程;要保护民间音乐生存的土壤;要为学生创造民间音乐实践舞台。如此一来,就能够使民间音乐得到很好的传承。
[1]王志毅.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间音乐传承与对策[J].艺术探索,2009(06):96~97,110.
[2]舒畅.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3]王怡涵.广西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4]次珍.藏族民间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2013(04):69~76.
[5]赵鸿雁.蒙古族民间音乐传承机制及其当代音乐教育借鉴价值[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刘娜(1979-),女,回族,陕西汉中人,硕士,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