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锦龙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肖锦龙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顺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
电子商务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高速发展的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据有关统计,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0.2万亿元,增长了23.6%,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突出。在当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技工院校如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成效,这是技工教育在新形势下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核心。技工院校应结合院校实际和市场需求引领,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促进办学水平提升和教学质量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进一步融合深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电子商务服务业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电子商务技能人才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电子商务专业覆盖面广、信息技术的创新、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能力要求高等特点使得不少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当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且不能有效落实到位;培养方式单一刻板,教学大纲安排随意,实践教学水平较差,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电子商务市场用人需要与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既影响了对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缓解,又制约着我国当前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多数属于教学型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师资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能力,教学中不可避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等问题。
(三)资金短缺,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等教学条件落后
技工院校因资金投入不足、实训条件落后、教学资源配置受限,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经常出现一部分学生无条件动手操作或者人均操作时间不足的现象,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电子商务技术人员培养要求。技工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教学实践设备设施,同时实训场地建设应体现专业特色,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方向,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四)校企合作开展不够深入,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大多数技工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是以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为主的浅层次合作。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深层次合作的意愿不强。仅靠技工院校单向的人才培养,容易造成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毕业生适应企业需求能力不强。技工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升校企双方深层次的合作,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如何实施好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学改革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浅谈以下几点工作思路:
(一)合理界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提升和扩大,我们应该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相应动态调整,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界定。技工院校应深入到行业企业及市场中进行充分调研,通过专家委员会或企业实践专家访谈等途径掌握电子商务行业整体对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方向,做好全面调查论证,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同时要结合工作岗位做好人才培养,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有侧重点地进行调整。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毕业之后大多会从事一线的生产或服务岗位。因此,合理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可以更好地提升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力适配性。合理界定人才培养目标,是确保做好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当中,应注重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紧密结合,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技术、工艺等引入到教学中来,不断优化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同时要重视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依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职业能力需求,对一体化教材内容加以调整改进。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聚焦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增强学生工作岗位适应力和竞争力。另外,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相对接。
(三)改进一体化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活动效果。笔者学院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经常采用工作任务驱动法和模块化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较多采用工作任务驱动法,它倡导“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培育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交互协作的新型学习模式。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虚拟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将知识与技能重组构建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它是在基于行业企业深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对职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提炼设计出各个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学生组建工作小组,各小组确定小组长和组员分工协作任务,交流探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然后由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汇报,小组互评,最后教师加以评价反馈。通过持续性的教学改革实践摸索,不断收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反馈,进行教学实践经验交流总结,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经近几年教学实践证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展现出一体化教学模式魅力,学生的学习成效切实得到提升和保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在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技工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并落实教师培训规划,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提升整体教学能力。我们应该立足于长远发展,引入优秀的复合型专业教师人才,注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具备较强战斗力和学习能力的师资团队,为更好地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五)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打造“互利双赢”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人力、项目、技术等资源优势实现人才培养,同时电子商务企业也可解决人才短缺、产品推广等难题。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突显人才培养成效。学校联合企业,形成“校中厂”模式,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促进产教融合。学校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改造或技术创新,与企业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建设,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企业依托学校资源进行运营管理,培养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践行了“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放开眼界,从长远角度来审视一体化教学改革工作。作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工作,也是技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技工院校应该根据院校实际,逐步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实用型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