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过于相信岁数这个等级,如今只能扛五十斤的肩膀,支棱着一百二十斤的担子,趔趔趄趄地前行:从接到焦红军书稿那一刻起,我便进入了这种力不从心的“透支”状态。原本我以为《写作其实并不难》是一种教写作的技巧书,自信岁数比他大一截,给他写个广告词没啥。当年他拿着稿子到报社找编辑的样子,我还记得,是那么谦和不张扬。没想到,时光推进二三十年,岁数的等级改变了。当我打开《写作其实并不难》的时候,我知道自已原来的想法太天真。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写作书,而是一片写作理论的汪洋大海,里面除了没有诺奖茅奖的鲸鱼之外,几乎所有的鱼类贝类藻类应有尽有,甚至连海明威那条大鱼的影子都在忽闪。好在我还练了几年水性,逮住一个大大的唐冠贝,一尝,味道真不错。这便又有些庆幸起来。多亏当时没懒,要不哪里捞得到如此多的写作海鲜呢?
我跟他一起上写作的养马岛,那当然是秦始皇养马的地方,在他的领地里,找了块好木头,写了一个大牌子,钉在这本书的边界上,算做一个路标,也是一个广而告之招牌:焦红军,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昆嵛文化传媒主编,开辟此园乃为一方写作要鉴,供大小人等,凡写作者,均可照见自己的写作模样,都有机会美容美发,把丑的变美,把生的变熟,化腐朽为神奇。
这就是我对《写作其实并不难》的第一感觉或者说叫认知。有了这个感觉,就照着焦红军的模子来画瓢吧——他是个很不错的文学写作理论家,也是一个挺不错的散文家。我很佩服他的吃苦精神,看着几十万字的文学评论与筛选的文章,他是怎么苦熬出来的,我真不敢想象。要知道,他这种为别人做嫁衣付出的心血,远比自己创作要艰难得多。多年来,他默默地如春蚕吐丝,奉献着自己的生命组成,玉成他人的文学创作成绩,终于成就了可以称之为写作教材“教辅”的《写作其实并不难》,这不能不让人佩服有加。这种情感,是随着对本书的阅读的进深而加深的。全书共分文学评论、作品点评、主编荐语、文化讲堂、散文鉴赏、主编新语六个大板块,加上代序和代后记作围墙,可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春满园了。百花,不是独一种。正因如此,这本书就值钱了。因为它可以照见写作的众生相,让人从中看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写作层次写作理念写作的提升空间。可以说,焦红军用自己的心血,将这些纷杂互不相干的篇什打磨成为人人都可使用的写作导航仪,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是一个懂写作技巧的人,但他却不倚重于写作技巧。“当然要做一个优秀作家并非易事,而我们也不是人人都要成为莫言和海明威。在这个网络时代,关于如何写作、如何提高写作技巧的文章比比皆是,其中充斥了太多所谓‘技巧‘法宝‘宝典‘速成之类的方法指导,诸如:写作过程中文学语言的锤炼、审题与拟题、文章的构思、开拓思路、联想的运用、主题的形成与提炼、材料的搜集与选用;乃至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开头结尾的技法;写作技法的‘抑扬技法、‘擒纵技法、‘虚实技法、‘衬托技法、‘对比技法、‘巧合技法、‘动静技法等等,无比繁多。实在是令人望而生厌,也望而生畏。”但他也不全盘否定写作技巧的重要性。“退一步讲,一个学习写作的人,确实需要学习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梁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他还说:‘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他所谓‘术,就是为文之‘法,强调了研究掌握‘术的重要性。不可否认,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于写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我们万万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笔者认为,那都是急于求成、舍本逐末的路径。”(以上两段文字见之于书中《写作其实并不难》的篇什)
不要以为我只会抄写焦红军的书,也不要以为我是掌握不了这部书的汪洋恣肆——虽然我只能担五十斤的肩头压了一百二十斤,走路乱晃当。但我还不至于眼睛昏花到哪里去——这两段话是这本《写作其实并不难》的钥句。掌握了这两段话的精髓,就像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的咒语,你会看到,洞开的大门里,满屋子金银财宝,耀人眼目,任你怎么花用都享受不尽。你才会看到一个真正的焦红军,这个文学家家中的财富是何等的“土豪”。有人才会知道,自己在见识上,在思想上,在维度上,是何等的贫乏——自以为聪明的一些人,完全以贫乏为富有,以无知当有知,在一个小圈子里,什么都懂,而在一个大圈子里,什么都不懂——焦红军正是这样告诉读者,什么叫真富有。
真富有得有货有料。
先说有货。
请恕我不能把他的货全部摆出来,那样,我写这些就是他的翻版。我也不像俺老乡牟民那样条分缕析地爬梳,也不用焦红军本人那种讲大课的纵横捭阖,更不用写论文那种密密层层的逻辑论证——我知道这样弄,我肯定干不过焦红军,但有一招,我可能比他强,就是用新闻的招数(他在区宣传部干新闻十年,且是业余的;我干新闻三四十年,且是专业的,自我感觉有优越感)——摘桃子。谓予不信,摘几个你尝尝。
文学理论需要根基。根基就叫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是很难创立的。焦红军创立了“非虚构散文”的基础理论,且不管这个理论的站立时间能有多久,但起码像个人一样站立起来了。在代序的这篇《但开风气不为先》的文章里,他讲了这个散文新概念产生的前前后后。其实,虚构与非虚构文学的概念,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也有些年日了。只是到了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非虚构得了诺奖,我们才把人家虚构非虚构概念拿来。《人民文学》率先推出了“非虚构”栏目。散文,从祖宗上讲,都是写真的写实的,不信,你打开《古文观止》,哪里有篇虚构的呢。当然,那种散文的概念与我们现当代的概念不同,是与韵文对应的。后来,从祖宗的传承,被有些人换了底牌,以虚构的形式登场。这种散文的代表是何为的《第二次考试》,完全的虚构,却堂尔皇之地占据高高的文学殿堂,为小说家们所不齿。这种炫耀自己“能虚构”的风,一直刮,不仅不止,还大有凶猛之势。前些年,我去参加一个省级门户期刊的笔会,会上竟然专门叫大家研究虚构的散文。从此后,我不再留恋那种热忱的创作花园了。一个有良知的散文家,从不会把散文写成虚构的作品。而有些人却乐虚构而不疲,拿着这类货色去得中国散文的什么最高奖。正因为如此,焦红军的“非虚构散文”的理论概念,不用我说,你就知道它的分量了。——小说家们很不服散文家,说散文没啥;不少小说家写的散文也不比真正的散文家差,但是,他们不承认散文是最易为又最难为好的文体。如果你不仔细吃掉“非虚构散文”这块基本饭食,你会不会成为一个人所不齿的以写“虚构”为能事的散文家,这也未可知。
一写就长,有货就说这一个,再说有料吧。
料是什么,当然是料物,是能让人味蕾很舒服很享受的东西。先举一个,就是本书的特色,是耦合性的互动能量增加。即评论与作品,各为一极,在同一振幅上,互相补充加强震颤,形成一个教人写作的强磁场。可以起个名叫“写作磁悬浮”。你把自己倒空了,把焦红军提供的评论与原文一并装进去,必定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动能。你的写作就会起飞,起码你的灵感会起飞,会被激发。焦红军每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评论,总是有原文附在后面,两相对照,有厘定有分析,有指向有肯綮,有了这些批评指南,再阅读原文,那就会插上起飞的翅膀,看一遍顶三遍的收获,顶十遍的管用。他能够给你分析得透心悦,使人恍然大悟,让人马上感觉到文章原来是这么写的。比如,那个写他爷爺是非党员的篇章,焦红军分析得透骨般清晰,如同X光透视一样精准。再去读这篇原作,思想感情便被焦红军和作者的双重力度牵引,那种感觉早已超过了对爷爷的感情和感慨。爷爷那个从向往到执着的形象,产生了广延的涵盖层面,使读者联想起很多的人或事跟非党员爷爷相似,激发潜意识中的写作热情:这样的文章我也会写。对,写文章就是这样,不难。而这正是焦红军苦口婆心的目的所在。还有,对自己的女儿,焦红军是十分引以为豪的。自豪的原因实际很简单,她写了一篇好作文。写她的外教英语老师。他对第一句的开头就十分赞赏,以至于说“一句短短的陈述句‘贝克女士是我十年级的英语老师可谓‘落笔有神,颇有点大家文章的意味。”批评精确到句子,可见非水过鸭背的泛泛之说。他是批评,不是评论。批,是批讲,评是讲论。这样一批一评,文法结构行文皆焕然跳出,若我是当年的中学生,我也会说,我也能这样写俺的老师。什么是料,这就是料,引人入胜,使人有用,就是好料。再如他评小说《饺子》,不仅追索了小说的历史,而且老道地将小说《饺子》划分为四转,也就是说,故事写着写着就拐弯,不拐弯就成不了有戏剧性的小说。这种标准的以传统小说文化为底蕴的批评,无异于手把手地教人写小说。他这样连比带划地教演一遍,你再看小说,会说,哈哈,小说原来是这么回事,转弯写啊。说不定你有现成的积累,马上会跳出一篇小说来呢。
当然,我只挑了这么几个桃子,并不能代表全部。很丰富的一部书呢,我就是天才也无法把几十万字无漏地表现清楚,况且我是小肩扛大活儿。焦红军就是这样,从中学生到一般普通教师、农民工人,甚至家庭主妇,他的评论点评,都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读者识别写作的自然维度,从而轻松地进入写作的境地——且不说秘境——让我觉得他竟然有点魔法的力量。所涉及的文章,散文、诗歌、小说、公文、评论等等,不一而足,怎能不让人流连其中而品味悠远呢?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告诉读者,不管你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只有一条是十分关键的,就是你爱不爱好写作,如果爱,那么这本书就让写作爱上你,让成功爱上你;如果你不爱,那真没办法:如同男追女如同女追男,总得两情相悦时,才能花好月又圆。
本书中焦红军写了不少我熟悉的名字,没能一并提及,敬请谅解。并非我不想写焦红军推荐您作品的优秀,而是您已经成了焦红军手中的文学菜肴,更加香更加有味道了。比如牟进军的拉狗蛋,我第一次看到的和焦红军评了以后的感觉就不一样;再如刘郁林,温文尔雅的文风,北芳纯粹的文学信徒般的虔诚,下岗职工蔡风自主创业之余写下的大河奔流般爽直动人的文字,等等等等,都组成了焦红军《写作其实并不难》的骨骼、脉络与筋肉,丰满了写作本身的内涵,揭示了写作的真正意义,打破了写作的神秘感:在娓娓的说东道西中,让人感觉并颖悟到写作乃是一个不难操作的“好工种”。这就是焦红军的本事!
再解释一下开头插在焦红军养马岛领地里广告牌的意思:文学的写作犹如照镜子。你读什么样的作品,就写什么样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焦红军的《写作其实并不难》,是一个写作通鉴的“宝库”,无论你想写什么样的作品,都可以在这里“照见自己的写作模样”!
这很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谓予不信,可以一试。一试便知!
新闻讲事实,一句是一句,不能讲废话,而文学恰恰相反,没有废话便没有才气。“你说了这么多废话,没看见才气在哪里——往哪里看,说的就是你!”
“是,我知道你说的是我。”我说:“亲爱的读者朋友,实在对不起,这篇拙文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愿你息怒,让焦红军的书弥补我的过失吧,祝愿您写作的梦想早日成真!”
吴殿彬,笔名吴俊泽,大河奔流。山东栖霞人。高级记者、作家、诗人、摄影家。省市两级作协、摄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会员。曾任《烟台晚报》副总编辑、《烟台日报》编委、发展研究所主任;现任烟台关工委《希望月报》总编辑,兼烟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曾获新华社全国十佳通讯员和时事报道全国十佳总编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