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中国类型电影研究——基于产业、美学、文化的思考》(立项编号:J16WH27)阶段性成果,山东艺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济南市影院营销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 要:《美人鱼》是近年来香港喜剧北上救市最成功的文本。影片将经典童话角色进行现代改造,将文以载道的诉求融入无厘头叙事,以两地共同关注的话题切入社会镜像,这些可以成为香港喜剧未来发展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香港喜剧;无厘头;社会镜像
作者简介:卢琳(1980-),山东艺术学院讲师,电影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2
喜剧是香港电影最具有代表性的类型片之一,第一部港片《偷烧鸭》便是喜剧短片,上世纪70年代,伴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喜剧片创造了黄金时代。九七回归以来,特别是2004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正式公布以来,香港喜剧电影不断寻找北上探索的有效路径。香港喜剧片北上救市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寻找香港内地两地社会流行话题,以唤起观众的关注与共鸣。二是在香港喜剧演员断层的情况下,启用有较高喜剧天分的内地明星,以开拓影片的内地市场号召力。周星驰的《美人鱼》作为港片北进的成功代表,体现出了香港喜剧在经典题材的改造、无厘头风格的延续与时代症候的回应等方面的特色与经验。
一、童话角色的现代改造
从传统题材中寻找当下电影的创作题材资源,在互文性的文本建构中寻找与观众对话,这是香港喜剧多年来的创作经验之一。比如《黄飞鸿》取材于武术宗师的生平事迹,《大话西游》取材于《西游记》,《河东狮吼》取材于民间故事。人鱼恋作为故事原型在电影中已有不少文本创作,像迪士尼动画《小美人鱼》系列,美国真人影片《日月人鱼:国王的女儿》,泰国影片《情迷美人鱼》等等。这些影片相较于安徒生童话人鱼恋故事原型相距不大。美人鱼基本是凄美感伤纯情的爱情牺牲者形象,王子是一个不识救命恩人的糊涂之辈。二人的爱情因为物种的隔阂还是有情人人各天涯。这些影片主题基本还是探讨爱情命题。周星驰 《美人鱼》给人鱼恋的童话原型赋予当代意义,影片尝试在爱情童话的基础上,来表达关注环保、反思精神世界等具有普世意义的话题。
《美人鱼》中的童话主人公角色也有了很大的反转和变化。人鱼珊珊并不是影片的第一主人公,她在影片前面部分承担刺杀行动执行者和喜剧角色的功能,在影片后面部分主要作为男主人公刘轩的拯救对象而存在。美人鱼珊珊形象特点除了没有世俗视角的情色之美之外,还有民间意义的真善美的特点,以及生命母体的象征意义。珊珊没有童话传统中人鱼的神性光环,而是具有朴素而善良的人生智慧。而她生长于大海,并以海洋生命体系的朴素人生信仰来点化消费社会中迷失的人类。这隐喻着海洋是生命的诞生、繁衍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受益于海洋的观念。
男主人公刘轩不再是安徒生笔下不知救命恩人是谁,间接迫害海的女儿小七化为泡沫的糊涂王子。刘轩的角色设置体现出人物弧光的魅力。影片前三分之一的段落里,刘轩被塑造为纵横商场的奇才,风流倜傥的浪子。他过着骄奢淫逸、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生活,情场上风流倜傥 纵情风月,习惯逢场作戏,看似内心强大,实则迷茫寂寞。刘轩从追求心意相通、琴瑟相调的小爱到追求放弃逐利、拯救环境的大爱,角色的发展弧光显现了刘轩从迷失自我、磨灭道德的资本大鳄到领悟仁者无敌、无欲则刚的圆融境界的发展轨迹。这是因为人鱼珊珊对陷入精神困境的商业精英的爱情救赎,更是源于刘轩的幡然悔悟、自我拯救。
二、无厘头喜剧的“疯癫”症候
美国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一书中曾以“尽皆过火,尽是癫狂”[1]来评价香港电影的娱乐追求。这种娱乐化表达在九十年代香港喜剧中形成了独特的类型风格,即戏仿消解、纵情欢笑的无厘头喜剧,狂欢化的无厘头风格是周星驰电影的制胜法宝,它对应的是迷惘、无根的港人心态的纾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了香港影业在内的整个香港经济萧条。无厘头喜剧面对影业的低迷也有些许无言失语。CEPA协议签订之后,北上救市是后港产片时期很多香港影人寻求市场空间的努力方向,为适应内地电影审查制度和市场审美需求,包括无厘头喜剧的港片也做了一定的调整适应,比如粗口的禁忌,调侃的界限,解构的尺度等等。总体美学风格在保持港片娱乐精神和商业美学技巧的基础上,融合了内地电影“文以载道”的言志传统。
《美人鱼》的娱乐性正是来自于无厘头喜剧的“疯癫”症候。首先是戏仿解构手法的使用。类似博物馆段落中山寨版“奇珍异兽”的处理方法在片中多见,比如商业三巨头若兰、四爷、郑总并非社会精英,拥有的是奢华糜烂的物质生活和空虚混沌的精神内核。影片以粗鄙且浪漫的风格表达对自然资源遭遇破坏之后,物种灭绝的忧患意识。
其次是无厘头喜剧、神经喜剧、残忍喜剧、性喜剧等多种喜剧子类型手法的融合强化了影片的喜剧性。影片发挥无厘头喜剧故意将一些毫无联系的事物现象等进行莫名其妙组合串联或歪曲的情节特点,在看似粗俗随意、莫名其妙的细节中制造夸张、讽刺等喜剧效果。《功夫》中,星仔挑衅包租婆段落使用的无厘头三连击手法,在《美人鱼》中再次使用。珊珊到刘轩公司刺杀的情节,可谓是屡战屡败,无厘头三连击手法不断强化着动作段落的喜剧性。影片突出了骄奢淫逸的鄭总的蠢笨,警察面对报案者的无节制嘲笑,小角色古怪、奇异的行为增强了神经喜剧的癫狂的喜感。八爪鱼在影片后半部分开始承担搞笑的角色,他多次被刘轩手下虐待伤害,着实以残忍喜剧取悦了观众。八爪鱼教珊珊接吻,做鸡拔毛开水烫的烧鸡制作流程,三条腿等等桥段,将情色与喜感的组合力道拿捏的准确且不刻意。
当然,《美人鱼》以无厘头风格来改写传统人鱼恋爱情童话,其用意远不止创作一部具有较高娱乐性的奇幻爱情喜剧,而是要在物种从冲突到融合变化过程中,表达关于环境保护和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思考。
三、喜剧电影的生存忧思
影片《美人鱼》的序幕部分以纪录片风格影像呈现了肆意排污、破坏植被、竭泽而渔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的景观。为奇幻的人鱼恋喜剧故事营造了现实背景。
故事主体将海的女儿为人类王子的爱情化为泡沫的简单凄美童话改编为无良巨商刘轩与美人鱼珊珊之间因为爱情放弃欺压侵略与复仇反抗,并彼此救赎的故事。影片中人类与人鱼由仇恨到和谐相处的情感关系变化,根源于人类环保态度与作为的变化。精湛的视觉特效还原了人鱼人类历史,本是同宗同源,却因人类贪婪残暴而残生伤性。现在时空中,人类恣意妄行,围海造城,戕害生灵,从掠夺资源到毁灭物种,必然导致人类与代表自然的人鱼族群的正面碰撞与交锋。关闭声呐,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妄念,才会最后画面构图中鱼群如云,人人鱼同乐、自由翱翔的美好和谐景象。故事结局部分,影片对知错能改的刘轩的幸福生活设置,对执迷不悟的若兰的绳之以法的命运安排,从道义和法律的层面上再次否定了利用技术力量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妄念,表达了呼吁保护自然生态安全的理念。
影片通过对若兰等唯利是图的商人本性与奢靡堕落的生存状态的戏谑批判,对主人公刘轩空虚的精神内核与混沌的价值观念的从嘲讽关切,表达了对人类狂妄自大、丧失信仰、迷失自我、磨灭道德的精神失衡状态的关注。刘轩的对白中曾提到“我刘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87年股灾,97年金融风暴,02年的非典我都活过来了,我好牛的!”,这也就意味着刘轩不仅是一个虚构的戏剧化角色,也隐喻高速发展的香港商业社会中迷失本心的人。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和利益的赤裸裸的追求导致这些放德而行之人贪得无厌、索取无度。而循道而为、人与自然相融共生才能够真正实现精神与肉体、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状态。
四、结语
与《西游降魔篇》相似,周星驰喜剧中富有童话精神的奇幻故事给予世俗社会以精神给养,在纯美爱情中顿悟人间大爱。现代刘轩帮助人鱼的事实和人鱼师太讲的明代郑和救助人鱼族的故事是一脉相承的,俗世的人类可能在认识和行动上偏离了轨道,但可以通过爱的引导、情感升华与思想顿悟实现精神救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物质膨胀却精神迷失,社会底层受挤压逼迫充满生存危机……,这些是两地甚至全球共同面对的时下社会难题。周星驰把基于社会现实的严肃迫切话题,进行了奇妙的情节构思,以改造版的人鱼恋童话寓言为情节主线,镶嵌了原住民与资源掠夺者的对抗故事,表达了关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忧思、精神救赎的人性自省意识。本片将人鱼恋的跨物种小爱升华为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放弃欺压、复仇,人类对自然环境摒弃掠夺破坏,遵循和谐相处的人间大爱的思想,延续并拓展了周星驰电影自《长江七号》《西游降魔篇》等影片以來,成长过程中顿悟真正价值意义,以纯粹之爱解决生存困惑的童话情怀的创作立意。
注释:
[1]【美】大卫·波德维尔:《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