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

2017-11-24 21:42:52钟霖瑜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风科普院校

钟霖瑜

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

钟霖瑜

本文主要依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对学风建设的策略和方法做一些探究。

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方法 策略

为了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中,积极地面对生活,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当代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必须从实践性和理论性出发,加强对高职院校科普工作的实施力度,重视宣传活动、教育机制、课堂模式和教学氛围的构造,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注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加强学风建设内容——优化高职院校施教体制

优良的学风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探究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高职院校的工作者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用积极和全新的态度对待生活,用积极的心态解析心理现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和一切事物形态,才能培养人才,才能保证高职院校中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的工作者和教育者要训练学生的集体意识,即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让学生的头脑中汇集积极的组织系统,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主动汲取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究科学技术的领域。

高职院校的工作者要明白,加强学校的科普工作是改善学风的重要途径,科普,即科学普及,是当代常见的教育理念,是一种通过传媒方式向大众普及科技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活动,其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方便广大师生交流和探讨,实为各大高职院校值得推行的教育方法,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很大的帮助。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注重人才培养策略,加强学风建设,侧重于专业技术的教学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策略,发挥本校的优势。

二、完善学风建设方法——保证高职院校施教质量

在构建良好学风的过程中,施教者要注意加强科普工作。科普教育是当代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中培养人才的核心理念,其教育的教学思想包括主观层面、个体层面、集体层面三个层次的思想内容,高校要重视科普教育的工作,把课堂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案,才能发挥科普教育的优势和作用。而且,在对学生进行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精细化的教学内容,精细化理念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重点内容,也是教师工作必须掌握的首要任务,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完善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的实际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日常的宣传活动、教育机制、课堂模式和教学氛围的构造,注重人才培养战略,配合有效的心理学教学理念,培养国家高素质的人才,从生活中不断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前景和现状,并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案,才能发挥优良学风构建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学会放松压力,缓解心情,给学生加油打气,迎接挑战,不断战胜困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得和交际技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培养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拥有爱的能力,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的知识普及,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知识的力量,并在生活中积极、乐观地帮助他人,注重交往技巧,把宽容、勇敢、自信、乐观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三、构建学风建设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施教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呈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状态,高职院校工作者要根据良好学风的教育理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挑战当前就业竞争困难,发展自己。当今社会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科教兴国”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只有在教育中加入科学技术的理念,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才能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先进科学文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水平。

高职院校的工作者要努力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幸福感,即加强主观层面建设力度。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人类对于回忆、过去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教师要适当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有虚实结合的思想,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注重现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业前景和方向,方便选择和发展,看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个体层面的教育主要从人的个性特征方面展开,教师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全方面发展,要加强导师制的核心意识,发挥高效领导作用,完善学校整体德育教育管理机制,落实教育内容,切实导入精细化教育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快乐、寻找乐趣、感受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发展教育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高职院校的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和构建新型模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形态的多元化,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锻炼当代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重视宣传活动、教育机制、课堂模式和教学氛围的构造,不断加强学风建设,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提高。

[1]李道军.高职院校学风的影响因素及转变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1~92.

[2]韩萍.高职院校学风现状与学风建设措施[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58~62.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本文系重庆财经职业学院2015年科研项目“基于学生管理工作视角的高职院校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5KYY008) 。

钟霖瑜(1987-),女,汉族,重庆永川人,硕士,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风科普院校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微科普
杭州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15:26:30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0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