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2017-11-24 21:42:52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旅游业跨文化交际

曹 文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曹 文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出境和入境旅游人次的大幅增加,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从单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具备国际视野,同时拥有一定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涉外旅游人才的重要场所,我国的高职院校虽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但却忽略了其与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的关联性。因此,本文以武昌职业学院为例,发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中的积极意义。

旅游人才 跨文化交际意识 转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语言承载着文化,传递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传统,习俗等文化因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步伐的不断加快,涉外旅游业的发展获了空前广阔的空间。根据“2016-2017旅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人均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投向改变以及人民币内升外贬的催化下,出入境旅游市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2016年出境旅游人数达1.26亿人次,入境游在2015年迎来了稳步的回升,2016年入境人数突破1.37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121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出境游的客源市场。同时,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也逐渐增开了涉外导游,旅游英语等相关涉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也由过去单一的国内就业转变为境外就业。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具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国际化的视野和服务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已成为未来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的涉外旅游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导致了教学理念以及培养模式的落后,虽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基本满足本土服务型旅游产业的需要,但是与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差距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这种不足是由于高职培养出来的涉外旅游人才难以在如此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适应市场的需求,即使进入国际市场,也易遇到发展阻碍,从而导致事业停滞不前。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也相继增开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但是几乎所有的跨文化交际课程都由公共课部所承担教学任务,并未将其与涉外旅游专业所联系起来,从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对于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涉外旅游专业的意义将着重论述,以促进我国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近年我国涉外旅游发展趋势呈现的特点

将涉外旅游专业的能力的培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是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是我国涉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的旅游发展趋势呈现出如下特点:

(1)国际旅游从单一的入境旅游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出境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作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入境接待国及世界最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中国拉动着世界旅游的发展重心。

(2)旅游业由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产业规模和实力迅速壮大。

(3)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力不断提升。对GDP的贡献从2012年的9.41%上升为2015年的10.51%。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呈现特点可以看出:中国旅游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的优化,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旅游活动也将不断增多;同时,旅游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另外,新产品,新业态的旅游方式也将不断涌现,如背包自助旅游以及自驾旅游成为当今新兴旅游形式。但是,”服务”始终都是旅游产品的载体,“交际”即是产品输送手段,也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此经济形式与旅游背景之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尤为凸显,只有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有可能适应国际化求职标准,适应我国涉外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也能不断提高求职者的国际化视野和服务意识,增强其职场竞争能力。因此,只有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我国高职院校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新形势下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职业人才。

(二)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应包括的内容

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与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对改进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更新其教育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般旅游职业教育人士都认为涉外旅游专业能力包括:①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与表达能力;②具有专业的旅游服务能力;③具有良好的旅游管理与服务的专业理论。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技巧并不在其培养体系中,意识的缺失必然导致形式的缺失或者变形。比如现今许多高职院校过于强调语言能力对于涉外旅游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即便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其能力的培养也交由大学英语的教师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背景和职业经历,从而导致其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无法深入到具体岗位以及对应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明显,无法适应当今涉外旅游环境对跨文化交际的要求。因此,滞后的培养模式与教育理念必须得到更新与改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涉外旅游专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以笔者所在的武昌职业学院为例,对跨文化交际与涉外旅游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经历了2年的实践。涉外旅游专业2014级25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于2015年7月赴迪拜旅行社旅游企业实习工作。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访谈了解到:经过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他们是同时期赴海外工作的中国籍员工中最快适应当地的工作环境与文化,并且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运用,对他们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促进作用。可见,将两者相结合起的培养模式对于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得益于两者的结合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于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的敏感度,以及及时调整外语运用和理解的自觉性。可以说跨文化意识是决定涉外旅游服务人员能否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如果在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乃至整个旅游大类专业课程中增开《跨文化交际课程》,由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承担,得以促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因为:其摆脱了大学英语教师授课的局限性,以及传统教材中仅用描述性语言提供异国知识文化的束缚。通过场景再现模拟跨文化交际,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的行为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参与与交际来解决问题,获取信息,发现和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礼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涉外旅游地位的日益凸显,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由最初的专业技能型向复合型转变,培养与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因此变成了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涉外旅游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两者共存的意义,从而引起相关旅游专业人士的注意,改变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总结跨文化交际培养的问题,总结跨文化交际培养中的种种经验,以促进我国涉外旅游业乃至整个旅游业的人才培养。

[1]石定乐.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纳入高职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培养[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2]朱凌云,高秀玲.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淮北职业节能学院学报,2012(6):74~75.

[3]宗晓慧.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民营科技,2014(12):298~301.

[4]罗燕.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探析[J].才智,2015(15):53.

[5]王志毅.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高职旅游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探析[J].科技创月月刊,2014(11).

(作者单位: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

曹文(1988-),男,汉族,湖北武汉人,英国赫尔大学硕士,武昌职业学院旅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涉外导游。

猜你喜欢
旅游业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