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婧
服装专业教学如何实现“ 工匠 ”精神
罗 婧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自此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虽然是服装制造业大国,但缺乏自主创新品牌,究其原因是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服装专业型人才。因此服装专业建设的走向和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的人才成为学校和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将简要从培养精益求精、培养追求完美的意识等六个方面论述如何在服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 服装专业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匠人”我们中国人习惯称之为“手艺人”。“工匠精神”是指手艺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称道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每一道工艺。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感人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隔绝外界纷扰,异于常人有着执着的专注力。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动力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名服装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乐于奉献是工匠精神的保障。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
工匠精神之所以引发强大共鸣,确实是契合了社会现实的需要。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进。新时期服装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缝纫等专业技术的精湛掌握。而是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渗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职业的敬畏和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传统的服装教学仅仅是强调对学生各专业课程的讲授,没有从整体着眼,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品质。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文化素养及阅历往往不如高等教育的对象。所以更有必要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据此对中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已迫在眉睫。
(一)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工匠基础
学生要想成为服装行业的能工巧匠,就必须具备服装行业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中职学校要为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搭建平台。如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课程是依据相关规定及专业性质开设的。这些课程会引领学生详细了解该专业的渊源、现状,带领学生大胆的展望服装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课程会让零基础的学生从最简单的知识入门,层层深入,系统的学习该专业的相关知识。如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服装工艺、服装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为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铺平了道路。然而学生仅仅是掌握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还需将工匠精神纳入思想教育、实习实训中,融入职业素养课程中。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通过把工匠精神融会贯通到系统的专业知识中,自然为学生成为能工巧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变学生评价模式,培养追求完美的意识
现阶段,从小学到大学,都习惯用分数去衡量每位学生的学业成绩,中职学校也不例外。但是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能工巧匠,追求完美是能工巧匠所必备的品质。所以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用完美或是不完美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完美。比如在画服装效果图的时候,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时,要以是否完美进行点评。如果不够完美,要指出学生作品的欠缺之处,从而使学生不断改进,接近完美。通过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
(三)加强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
首先增加学生对服装专业和艺术修养之间的联系;其次有效设置如艺术鉴赏方面的课程;然后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如参观服装展等艺术展览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最后给学生推荐有关服装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的品质
工匠精神就是带着精益求精的思想去精雕细琢产品,注重产品的不断升华,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装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技能的学习上应让学生发自内心愿意学,不断积累,丰富经历,运用所学技能进行创新。既增强学生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五)全面加强师资力量,打造双师队伍
虽然培养工匠精神的主体是学生,但关键在教师。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即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但具备系统专业知识的讲授,还是掌握精湛技术的工匠。因此学校在教师招聘时,可以适当聘请一些在服装企业工作或者有着丰富经验的服装设计师。他们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丰富的从业经历。他们能把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另外还可以多批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服装行业新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服装专业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摸索才能够完成,想从服装制造业大国向服装创造业强国迈进,就必须弘扬工匠精神,只要我们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教学过程,就一定能够完成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李小灵.工匠精神成就世界品质[J].青春岁月,2013(21).
[3]张立新.培养大国工匠是时代使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04-09(3).
(作者单位: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