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前生如何交待后世
——浅谈《软埋》

2017-11-24 21:42:52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陆家方方记忆

李 亚

忘记前生如何交待后世
——浅谈《软埋》

李 亚

方方的小说一直致力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新作《软埋》在一个有关遗忘的故事中传达了不可遗忘历史的本意。本文试图对作品中传达出来的遗忘的原因、方式、后果作一简单分析。

土改 遗忘 历史 软埋

倘若随机做个访问调查,关于土改你知道些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会一脸茫然。对的, 很多人已经忘了这段历史。2016年春方方力作《软埋》在《人民文学》首发,讲述了一个关于土改被忘的故事。

故事较复杂,一个叫丁子桃的女人,患着选择性失忆症与丈夫吴家名和儿子吴青林一起生活,他们没有任何亲人。后来丈夫去世,儿子成年并事业小成,他为母亲购买一幢豪华别墅。未料到这幢别墅刺激到了丁子桃,使得丁子桃想起了她的过往,原来她叫胡黛云,出生诗书之家,后嫁到当地最大的一个地主大户陆家。陆家曾为新中国的解放竭尽全力,土改到来他们却仍免不了被批斗的命运,因为担心被批斗受屈辱,这一个大户之家几十口人就决定一起“软埋”。胡黛云受命照顾年幼的孩子以延续血脉,从密道中逃出,结果儿子落水丧命,胡黛云被人救起后失忆,有了新名字丁子桃。吴青林从母亲的反常言行中看出端倪,并通过父亲的日记发现越来越多令他感到震惊和恐惧的家族往事。但他感到无力承受复杂的历史真相,最终选择逃避和遗忘。

一、有一种态度叫:遗忘

历史到底应该如何记录土改?土改作为一场改变农民自身命运的政治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小说的书写史上,二十世纪前半期作品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以代表,笔墨主要集中于赞与爱,后半期的作品以《古船》、《故乡天下黄花》为代表,笔墨主要集中与伤与恨。如果说,前半期的文学作品是对政治的献媚,那么,后半期的文学作品则超越了政治的书写,在历史文献还没有对土改中存在的阴暗面进行书写之时,文学作品率先用虚构的形式想象着、还原着历史的现场,并对土改运动进行了反省,对土改给人带来的戕害进行了揭露。

这一次,当历史学家们还在对土改慢慢措词时,文学作品又一次遥遥领先,《软埋》毫不留情地揭开现实的面纱,对于土改,原来还有一种态度叫作——遗忘。男主人公吴家林是土改运动的直接受害者,在这场运动中他失去了父母与家乡,不得不远走高飞、隐姓埋名、重建家庭,对妻儿他都不曾对提起过过往。女主人公丁子桃经历娘家大小人口被批斗受屈辱后,又经历夫家陆家几十口人被她亲手软埋的痛,她深受刺激而对那段历史选择性失忆。他们的儿子青林作为最应该记得土改的人却“真的一点不想知道这些。他甚至觉得自己的愿望跟陆家二少爷一样,永远不要让人知道三知堂,且让时间风化掉它”。青林为了过轻松的生活,选择放下过往不追究。刘晋源作为当年的领导阶级,谈起当年土改运动虽然也感慨“听说做过火了,死了好多不该死的人”,但他始终认为“矫枉必须过正”。他这样的态度自然得不到吴青林的认可,但是吴青林也懒得反驳,在吴青林看来,争辩不出什么结果,争辩也不具有什么意义。刘晋源的两个儿子刘小安安于生活,刘小川忙着挣钱,父辈的历史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对父亲的故事也毫无兴趣。

二、遗忘:从硬埋到软埋

有着创伤经历的主体在回忆过去实在太痛苦的情况下,创伤者不得不选择长期抑制有意识的记忆,这样的做的结果是历史既被忘记又被记住,忘记是指有意识地从记忆中删除,记住是指记忆会在潜意识中指挥着创伤主体,使主体精神分裂,并且,一旦遇到相应刺激,创伤主体便可恢复记忆。这说的就是丁子桃,忘记了“软埋”,又时不时被刺激想起一星半点。但总的来说,还是以忘记为主,因为一旦想起,生者将难以生活下去。曾经由她的手一一堆起了坟墓活埋了家中几十口人,如果想起如果记得,谁还有勇气在这世间独活、苟活?所以,遗忘对一个弱女子而言,就是存活的唯一途径。

这样的遗忘,这样的掩埋,令人唏嘘。我们不禁要说,能忘,真好!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作出过类似这样的遗忘。吴家名也是,他在世时始终对他的老婆说“你过去的事,一辈子都不要想起来。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面的人,恐怕是那些你不记得的东西。”“忘记不见得都是背叛,忘记经常是为了活着。”忘记,也是吴家林多年来最大的任务。他逼迫自己忘记变成无家无名。

吴家名与丁子桃的忘记是为了忘记创伤、痛苦、仇恨,是为了麻痹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这种埋,是活生生地切断自己的过去,若找一个与软埋对应的词,那就是叫硬埋。作为后人,我们能够理解。

伟大的方方不止步于此,她要说的是软埋。她说:“我正是为了这两个字而写的这部书。“软埋”的意思至少是双重的,一是人直接被泥土埋葬,这是一种软埋。被软埋的人是没有来生的,而选择软埋的人,也是不要来生的。另一重意思,则是活着的人,放弃记忆,拒绝记忆,忘却过去,忘却自己。无论是有意识地封存往事,还是下意识地拒绝记忆,他们也是被软埋了。”陆家几十口人选择不要来生的软埋,是第一种,他们是为了尊严而不得已的选择,他们可悲也可敬。吴青林和陆家后代选择的软埋,是第二种,是为了轻松地活着,他们也可悲但不敬。吴青林生活在和平年代,有足够的条件认祖归宗对自己作个交代,有足够的理由去挖掘真相、公布历史对社会作个交代,然而,他不愿意直面家族的覆亡,更不愿意揭开历史的创伤,因为蒙着历史的面纱并不影响他当下自在的小日子,他不要他的心不安。当土改过去,陆家海外的儿子们归来了也不愿意直面历史,他们立下了三桩誓愿:永不原谅,永不回来,永不想起这块土地。他们远走他国并认他国为乡,陆家的子孙从此永无一颗中国的心。这样的遗忘,这样的掩埋,同样令人唏嘘,可是,我们还能不能同样说一句能忘真好?

三、遗忘之后……

土改运动,从刘晋源的角度来说,它的目的是政治的,是人民的胜利,它意味着正义、道德。从吴家名与丁子桃的角度来看,是在人民当家做主与罪有应得的旗号下的一场暴力运动,它意味着批、斗、辱、杀,它否认贡献、价值、人性。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有的是革命者,有的是革命者兼受害者,有的是受害者,他们选择记忆或遗忘以及后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是他们的各人的担当。重要的是我们后人,作为那个年代的后人,与那段历史没有什么关联的后人,是否愿意继续思考那个年代的问题并以观照今天与明天,这是我们今人的担当。

吴青林埋藏了家族的记忆,连父亲的所有的笔记都放进了墓穴,这样,历史真的翻篇了。“他的家庭,将由他来开始。他将是他们这个家族的始祖”,他什么都不想要,除了坚强而轻松地活下去,“青林想,坚强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不去知道那些不想知道的事”。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吴青林?惬意的生活、稳定的工作、舒适的住房、偶尔的远游,美食、电影、微信、游戏已将我们填满,这年头有谁需要沉重的历史?有谁需要难以面对的真相?有谁愿意自找苦难来承受?让久长的时间去埋,软软地埋,因为软而不痛而不痒,因为软而更长久而更自愿,然后,我们先是忘记了历史,最后,我们也顺带忘记了自己。

忘记,是忽略,是冷漠,我们轻轻地把很多历史推开。文中设计了一个作为学者形象的龙忠勇,他站在学者的立场提出“只是这本书,我一定会认真地写出来。因为,历史需要真相。” 学者是无力的,所以文中龙忠勇的态度引起了青林的一阵冷笑,“真相又岂是你一本书所能描述出来的?这世上,没有一件事,会有它真正的真相。”

但是,我们真的能完全忘记吗?已经发生的必然对即将到来的产生影响,就算我们假装遗忘,我们也难以摆脱“假装”而带来的困境。吴家名一直在忘,然而,他终于还是不能忘,他用笔悄悄地记载下一切,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他用他儿子的名字怀念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个男人记住家族与历史的方式。吴家名一直鼓励他的妻子遗忘,从不与他的妻子探讨过去,所以,他的妻子与他生活平静但心灵始终隔山隔水。吴青林要忘,但作品中他最后得到的并不真的是轻松而是一阵阵的怅然。一个人,怎么能没有历史?倘若人只活在眼前,将过去的一切遮盖、替代、遗忘,人将不知道自己是谁,将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将不可避免陷入虚无。

对土改的献媚是特殊年代的产物,对土改的反省离不开八十年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同样,对土改的遗忘,也是今日众生狂欢不要昨天不要明天的必然结果。正如李欧梵所言“我们现在处于一片后现代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人们早已失去了历史和记忆,甚至有人认为历史已经终结,记忆更是毫无意义”。可是,民族如人,一个民族若没有历史,将像树木失了根,枝再繁叶再茂也掩饰不了虚弱本性。“记住过去并非要睚眦必报,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一个‘失忆’的人将行为错乱,根本无法面对未来,一个失忆的民族将陷入‘集体无意识’中同样行为错乱,同样无法面对未来”。历史是今人用来为鉴的,哪怕是恶的历史,它是民族的创伤,民族的阴影,它更可以让民族警醒。

四、结语

本雅明曾经告诫过我们,文学作品要提供意义,要提供道德训诫,而今,这一古老的意义已被很多作家和读者遗忘。感谢方方,她把一些被遮蔽的东西、不好说的或说不清楚的东西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就整体而言,方方作品中所承载的历史厚度、思想浓度,我认为在大陆女作家中很难有人比她更值得认真分析对待。就《软埋》而言,她用文学的方式建筑最后一道拒绝遗忘的防线,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之中,既召唤昨天,又批判今天,她告诉我们“从不堪回首到勇于回首不堪,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1]方方.时间的软埋,就是生生世世[R].原载〈文学报〉(第2版),2016(3):3.

[2]李欧梵.历史与记忆——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的开幕词[J].墨痕深处——文学·历史·记忆论集,2008(1).

[3]雷颐.历史的裂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

[4]胡发云.谁来回首不堪(代序)[J].陷匿者,2009(1).

(作者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亚(1978-),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为江苏省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陆家方方记忆
露富
幸福的“中暑”
让你更美
陆家乐:我最喜爱的玩具
早知道这样
记忆中的他们
我喜欢蚂蚁
我家有个“开心果”
爷爷的小菜园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