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乡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深刻把握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基础上,对新乡村发展作出的立体式、复合型、全方位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三农”领域的工作重点就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即将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明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对此作出部署,包括加快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等,围绕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农人“新四农”将派发更多政策大红包。
★11月21日,北京市正式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20年底前将基本完成全市所有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近日,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新农民创业创新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成果。
★近期,安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黑龙江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云南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相继成立,打造乡村振兴理论与战略研究平台。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同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鄂州时就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考察调研时,作出了“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各地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
【本文重要信源】
1.李国祥:乡村振兴战略,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2.刘守英:乡村振兴战略是对重农业轻乡村的矫正;3.叶兴庆: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总要求。生态宜居不仅要求环境优美,而且要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凸显农村秩序与山水格局、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让农民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要加快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乱搭乱建等集中整治,完善村级保洁员制度,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运用现代手段,重构城市和乡村发展空间和维度,突出乡村特色,注重文化传承,不搞大拆大建,塑造乡村风貌,建设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真正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要实现“绿水青山”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文明素养之美。既有山清水秀,也有人美乡风美,内外兼修,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要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治理体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社区道德点评,开辟道德榜和善行义举榜,引导村民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完善村规民约修订,强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决策看点】
●11月22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披露,该省将着力实施6项乡村振兴发展工程,包括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县域农产品加工集聚工程、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程、农村创业创新发展工程、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
●近年来,江苏常州武进区大胆探索,出台21个“三块地”相关政策文件、30多个配套文件,统筹推进全区“三块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今年6月,中央派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督察组,对武进“三块地”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后认为,武进区的“三块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可推广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支撑。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教学数据的调查整理时,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调查学校旁边一家小餐馆每天使用一次性碗筷的数量,通过计算一家小餐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十年使用一次性碗筷的数量,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所产生的垃圾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这些碗筷需要砍伐多少树木,浪费多少资源,而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实现单一产业购销合作到多元要素融合共享的转变,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同时,加快乡村新业态发展。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活化农村产业,打造创客小镇、农业互联网特色小镇、乡村连锁众创空间等新模式。大力推动农产品上线,建立线上农产品产业带,支持特色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规模,以农业电商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链 接】
乡村振兴战略的成都方案:10大工程+5项改革
11月13日,成都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推出“十大重点工程”,包括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川西林盘保护修护工程、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业品牌建设工程、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农民增收促进工程、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城乡区发展治理工程。同时,推出“五项重点改革”,包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深化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资料来源:《成都日报》2017年11月13日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体现了总书记的关切。作为这种衔接的典范,引导鼓励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今年,发端于浙江瑞安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正式载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小农长期并大量存在是基本国情,小农户仍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面,也是我们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巩固执政基础的依靠力量。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左右,户均耕地面积只有5亩左右。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还将是小农户与规模农户同步的现代化。必须围绕创新利益衔接新机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带动小农发展现代农业,打造让小农户共享的利益联结共同体,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中,共同分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的配置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各地要重点加快推进“三块地”改革,加快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地到期后的延续工作。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抵押等。明确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入市范围和入市途径,对入市土地收益调节金征收和使用、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和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宅基地改革要采取权属转让、权益转化、土地整治、转换入市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同时,加强对农民的集体财产权益的保护,推进资产收益分配改革,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在“三个变革”上下功夫
日前,天津市农委召开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专家们建议,乡村振兴战略要在“三个变革”上下功夫:一是质量变革,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农业发展。二是效率变革,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三是动力变革,深入挖掘和转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包括城市化动力、产业融合发展动力、资源市场化运作的动力、乡村文化传承促进的动力、企业家要素引入的动力等。
资料来源:天津市政府网站2017年11月21日
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种种迹象表明,农民正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决策看点】
●作为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早在2009年江山市就启动实施了以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和基层基础等五大提升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开展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村联创”,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11月16日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就选在江山市召开。目前,该市已成功创建110个中国幸福乡村,探索走出了一条“标准引领、特色推进、文化铸魂、产业支撑、共建共享”的景区化乡村建设之路。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过去农民是身份。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让“新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主导力量。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通过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新阵地、新载体和新平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创业孵化培训、优秀农民高端研修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农民队伍,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创业兴业,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
深入研究职业农民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形成职业农民培育常态化,打通学历教育模式、继续教育模式、在职培训模式条块分割,探索职业农民“学历+培训”的新路径。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市场、开拓市场、适应市场,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改革开放近40年,一大批农民工成长为新市民融入大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人口红利。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接下来的中国改革,也将进入一个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市民反哺农民的新的人口红利时代。各地要围绕“三块地”改革,放大市民下乡红利,让新农人成为新农村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成为十九大报告倡导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的排头兵。
新农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农业创业创新的主体人群、现代农业的探路者。新农人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更要成为重信息、重资源、重互利、重创新的农业爱好者、投资者、服务者。新农人具有鲜明的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文化基因、群体基因,不乏企业家、海龟、返乡创业大学生、城市白领、大学生村官、网商、科技人员等,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元素和新能量。在这方面,湖北正在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武汉市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推出“黄金20条”鼓励回乡能人、企业家、知识分子、城镇居民到农村创新创业,制定新农人创新创业的融资、居住等政策措施,已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