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安静的力量

2017-11-24 19:02凤鸣山
莫愁 2017年5期
关键词:凯恩外向内向

□凤鸣山

内向安静的力量

□凤鸣山

内向型人通过了解自己来了解世界

我们通常把那些比较沉默的,不太与人打交道的人称为内向型人,把性格活泼开朗的人称为外向型人。但是,这并不是内向与外向的本质区别。很多内向型人,并非不擅长与人交流,而是不喜欢。

比如有一项工作,可以移交给同事完成,但沟通要花15分钟;也可以自己做,同样要15分钟完成,内向型人就宁可自己完成,也不愿跟同事配合。

在心理学中对内向性格的定义是:专注于内心世界,通过仔细考虑资讯、观点、概念来获得满足感,而不是通过与人相处、团队合作来获得满足感。

有时,这个世界对内向型的男性充满了偏见。小时候,妈妈总说:“这孩子,见了生人就躲,长大肯定没出息。”上学时,老师说:“其实是个聪明孩子,就是太胆小,以后只能循规蹈矩。”找工作时,面试官说:“我们需要那种勇于表达自己、积极进取的员工。”相亲时,姑娘说:“太闷了,以后肯定不懂情调。”

美国有一个专门研究内向性格的专家苏珊·凯恩,她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认为:在强调竞争、高调与张扬的现代社会,外向者往往被赋予更有能力的假相。所以很多内向型人,都一度很羡慕那些能在人群中高谈阔论,在朋友聚会时谈笑风生的人。于是,他们开始屈从于社会偏见,强迫自己从心爱的书里走出来,强迫自己融入那些热闹的社交场合,强迫自己与莫名其妙的人强颜欢笑,还美其名曰:改造性格。

心理学家在对性格测试的结果长期追踪后发现,内向性格特质与外向性格特质是最稳定的,所以,想要通过后天努力改变性格,基本不可能。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一跟陌生人说话就会脸红,看了当年很流行的卡耐基成功学书后,决心当一名记者,去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工作几年后,我遇到已在新闻界小有名气的他,谈起往事,他说,他一度以为自己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直到在一次交流活动中,领导谈到成功的内向型记者时,竟然把他列为典型。那一刻,假想的世界崩塌了。原来,内心深处的那个内向的小男孩,从未离开过自己,只是不知不觉中,他已经长大了。

内向性格特质没什么不好

从“专注内心世界”这一点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内向型人的三个大大的优势。

一、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话:“投资成功的秘诀无关智商,你只需拥有一般水平的智慧,剩下的就是抑制自身冲动的性格。”这就是内向性格的优势了,它帮助巴菲特坚守这些投资理念,还包括睿智地坚持、谨慎地思考、善于发现和应对警示信息……

有一类内向型人偏向于思考。他们极力减少与别人交流的时间,尽量压缩与团队配合的精力,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专注于发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还有一类内向型人偏向于观察。他们屏蔽外界的无效信息,对外界多余的刺激无感,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专注于那些被人忽视的细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就是内向性格的人可以更专注那些深奥理论或细微感受的原因。

二、美国建国初期,出现了大量像华盛顿、林肯这种内向性格的领导人,苏珊·凯恩认为:“那时,内向型性格的人更容易获得尊重,当时的人们注重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个人所表现出的内心的力量、正直、美德。”

如果说,亲和的沟通力、光芒四射的个人魅力,是外向型领导人影响力的来源,那么,内向型领导人吸引追随者的“武器”就是:缄默、庄严的自信。他们是深思熟虑的规划者,不喜欢激烈的冲突,即使有一项伟大的变革计划,也总是默默地放在心里,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一步步推进。

内向型人是最好的倾听者,总是用客观、描述性的语言风格与下属沟通,不像外向型管理者那样富有感染力,但很少给员工错误的信号。

三、内向型人遇到的“不会说话”的苦恼,并非是真的表达能力差。

内向型的人心里感受过于丰富,或者逻辑过于复杂,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反而变得结结巴巴,辞不达意。而交流就是一门技术,只要智商没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人人都可以突飞猛进,根本不管你内向还是外向。所以交流能力不是原因,“内向型人不善于社交”的偏见,是因为这两种人社交的目的有天壤之别。换句话说,内向型人讨厌的不是社交活动,而是浪费时间的低质量社交。

内向型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们的朋友虽然不多,但可以交心的朋友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苏珊·凯恩给了内向型人三点建议:1、如果无法像外向型人一样融入团队,与其焦虑,不如顺其自然;2、常常独自到野外去,寻找内心的启示;3、最爱的书、电影,自己写的文章,你可以推荐给别人看一看,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了解你的世界。

编辑钟健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凯恩外向内向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拿回微波炉
拿回我的微波炉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建造一个自己的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