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望发
模糊语言对审计风险影响程度的实践研究
文/张望发
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参与审计工作过程中,因为外部或内部因素而导致的审计结果错误。模糊语言在该问题的导向因素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文分析了审计风险的特点与产生因素,解析了审计风险中模糊语言存在的类型与含义,并提出了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自审计学科发展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具体含义的探讨就层出不穷。目前,审计研究学者、从业者多数运用的概念是《科勒会计词典》对于审计风险的解释。其中明确指出了审计风险含义的两个方面:第一,作为鉴定的财务报表存在着未能真实地反应被审计单位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财务变动情况的可能性。第二,审计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或被审计单位、审计范围存在错误时,审计人员未察觉其中问题的可能性。简单来讲,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于含有报错的财务报表未能察觉其中的错误,也就无法提出相应正确的审计意见,甚至于提出不适当的意见。这往往由于人思维中固有的模式漏洞而在无意之间产生,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的存在具有以下几种特征,明确审计风险的特征便于我们了解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控制。首先,审计风险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由于注册会计师往往在难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下接手审计业务,而被审计单位往往因为公司形象或某些财务问题而扭曲财务状况甚至于伪造审计材料。在审计过程的分析程序中,注册会计师对于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的分析存在偏差,因此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其财务状况。而受成本效益制约所采取的审计抽样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审计风险,抽样样本不够全面的客观事实容易导致原本存在的报错无法被注册会计师检查出来。最为重要的原因则是审计过程是一个以注册会计师为主导的人为过程,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规范、判断水平、审计能力都是影响审计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也决定了审计风险是一种客观而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次,审计风险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因此其具有层次性与模糊性。对于审计风险来说,其受到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往往在一个审计过程中多个、多次地出现,因此并不能将风险归于一个单一因素而是要进行多层次的归类。审计风险同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主要是由于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部过程,导致审计风险的诸多内在因素,例如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审计能力,这些都很难进行精确的考察和验证,只能够以一种模糊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从审计结果客观差异中间接地、不分明地表现出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是不可控制的。在明确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特点的同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其在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会计师准则尽量降低审计风险,并且审计风险评估环节也会将审计风险降低至一个较低的水平并出具评估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明晰审计风险的情况下也会由于自身谨慎性、怀疑性的职业习惯而主动降低审计风险。在此情况下审计风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且审计的结果也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且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建议,指明正确方向。在实际的审计活动中,审计风险并不是有害无一利的。注册会计师并不是机器而是审计工作的从业者,审计风险的存在可以视作是对于注册会计师的保护模式,这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长足发展,保证注册会计师的从业环境。而注册会计师在明确审计风险的同时,也在时刻提高自己的审计能力,保持谨慎态度和作为审计一方的独立性。在审计准则的指导之下实施审计工作避免审计的失败。
首先审计风险受到诸多外生因素的影响。我国现代审计发展较晚,民间审计发展不完善,脱钩改制不彻底,政府干预不到位,对于民间事务所来说,往往存在政府官员在事务所中一人担任数职的情况,这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并加大了审计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落地与发展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样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注册会计师往往不能正确地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特殊性,如货币兑换、国家不同而存在的法律法规差异、不同的税收政策等。这对于注册会计师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诚实反应业务状况、是否正确核算财务状况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也相应的提高了审计风险。而在审计方面,虽然自1995年实施了《审计法》,然而审计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健全,现实审计中缺乏一个权威的判断标准,许多注册会计师由于投机和利益的驱使,而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不法牟利,这也使审计风险上升。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业务信息也相应地加以信息化、数字化。审计工作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电算化软件来适应其模块数据处理模式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财务信息化使得财务数据很容易丢失或者为被审计单位所篡改。
影响审计风险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内部因素,即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所形成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社会都对于审计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并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审计的业务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从单纯的财务审计拓展到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与经营。注册会计师不仅仅要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为材料进行审计工作,更要综合把握该单位的经营状况从而进行监督,对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价。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更加复杂化,更富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能够大大降低审计风险。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要面对非常多的会计资料,其中可能包含各种障碍,例如虚假内容、经营问题以及审计材料中无意或人为的模糊语言。
模糊理论最早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提出,他于1965年发表的论文“模糊集”,引发了一系列与模糊有关新兴学科的诞生,模糊语言学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模糊语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例如在表述一些敏感问题时,表述者有意或无意使用一些词语,该词语往往具有多重或不确切的语义,其概念存在一个模糊的含义领域而非精确的概念外延。还有一些模糊语言则是随着情景、语境变化而变化出不同的含义,这种语言一般借用模糊性而给人一种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印象。总的来说,模糊语言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并且语义上存在一个模糊领域而很难精确区分,但是模糊语音的使用又具有极强的语言功能,依赖于语境的变化而灵活多变,语言的暗示与指向又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模糊语言中的模糊词语可以分为主观模糊性词语和客观模糊性词语。例如“认为”“觉得”这样的词语使用在语境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增强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客观模糊性词语则是没有确切意义边界的词语,我们在表述中常用的“约”“等”都属于这一类词语。
越是敏感、存在问题的事实,表述者就越倾向于使用模糊语言来进行描述。在表述者态度暧昧或者事实内容比较微妙、存在争议时,我们可以发现其表述内容中会出现大量的模糊语言。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提交该事实的一方可能会承担较重的责任因此不得不使用模糊语言加以引导、掩盖。在审计工作中,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注册会计师不仅仅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目、原始单据进行审核,确证其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票据书写甚至是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核,从而做出评估。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非常多的模糊语言问题,从而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模糊语言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其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影响程度。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能力、责任意识、道德高度的不同,成为审计过程中一个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财务报表会存在一些漏报错报的信息,甚至加以篡改的、与事实相违背的信息,这些都可以通过模糊语言来加以掩盖,注册会计师由于这些模糊语言的引导而产生错误的印象从而检查不出这些错报。这种刻意隐藏无疑加重了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在面临这种复杂的审计风险因素时,如果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或工作态度不严谨,则极容易导致审计失败。这种情况下提供的审计报告不仅没有有效性,反而对进行决策的投资者造成不利的误导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更可能面临被起诉的境况。而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受到模糊语言影响的审计并非公正、公平的,有意提供带有虚假性的材料更是使得企业经营状况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引发巨大的财务危机。
在分析模糊语言对于审计风险影响程度时,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是作用于注册会计师本身,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必须要适应审计业务的发展要求,降低模糊语言对其工作的影响,因此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把控能力成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首要措施。
再者,我们注意到在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存在提供错报、漏报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因此国家与政府应当加强完善审计的法律体系,完善《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的实施细则,对于企业的行为也应当更加严格地加以规范,对于其违法行为的处罚也应当更加严厉。从大环境方面来讲,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也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进行审计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国家之间的差异以及模糊语言的作用而产生的审计风险。
最后,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式是在建立审计风险综合评价体系,评估审计人员可能导致重大报错的风险,在判定重大报错是否存在的基础上再进行审计程序。这种对于审计人员风险评估的评价体系会直接影响此次审计工作的效果。
在研究模糊语言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问题后,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审计风险,正视审计期望的差距。投资者等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以及审计目标存在着过高的期望。这种差距主要是由于公众对于审计职业的理解不到位而造成的,认为审计报告应当是一个完全准确的保证,然而实际上审计工作面对非常多不确定因素,审计风险时刻存在,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仅仅是在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审计之后提供一个具有法律意义及公允性的审计意见。这是一个合理、公正的审计意见,绝非是投资者消除投资风险的保证。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追求最小的投资与最大的经济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大部分投资者都想尽可能得到绝对正确的投资信息,然而如果因此完全依赖于审计单位及注册会计师,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即便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审计能力卓越的注册会计师也无法避免模糊语言与被审计单位虚假材料的错误引导。如果事务所想要全面了解一个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经济业务状况,则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详细、确切的调查,这些投入甚至会超出审计费用,因此,这更加加重了社会公众对于审计工作的误解。而在发生纠纷以后,法院往往因为社会压力与投资人的止损问题,更加倾向于加大审计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因此为了避免审计失败,给予审计事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应当正确理解审计风险与审计期望的差距。
审计风险隐藏于审计的每一个环节,是一种多发的客观普遍的存在。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社会公众都应当正确理解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更应当时刻保持着警觉性和责任意识,预防模糊语言和各种外部因素对于公正审计的影响。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之下,降低审计风险水平,为审计事业创造一个更为良好、长足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投资者、企业提供经济决策、经营的有效参考,为我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