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的备课尝试

2017-11-23 02:42李南阅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2期
关键词:备课

李南阅

【摘要】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1]“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备课就是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备课。

【关键词】小组交流活动 交流提纲 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167-02

一、提出依據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2]教与学是由老师、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它们相辅相成。而作为新教师,我只强调其中的部分因素,而忽略了其他要素,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特别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满堂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3]新课改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搜集资料,研讨,与学生交流,摸索出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备课之路。

二、实施过程

1.组织管理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备课由教师实施管理。一般由任课教师具体主持备课活动;将全班可分成若干交流组,由各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师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交流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教师根据对教材及学生的了解备课,预设一些问题。(此阶段,教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并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来设置问题以及预设答案。此过程中容易对教材产生误判,因为教参版本不同,它所侧重的东西不同,可能设置的问题会纷杂无序。)

各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通知中明确小组集体活动的时间、地点。

(2)集中研讨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交流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要求,听取小组成员的发言,讨论文本提纲。组长提出提纲时,应包括文本的重难点(文本需要重点了解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讨论作业中的有关题目(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带着这些问题思考阅读文本,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生成问题及对问题的理解。

(在小组分组中,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混搭,让他们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考。在此阶段中,较容易的问题的提出,会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得以解决。而较有深度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些较为深入的理解。)

(3)修改提纲

根据小组集体讨论的内容,组长修改提纲,在此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小组交流的生成内容,并将修改好的提纲交给教师。

(4)撰写教案

根据汇总的信息,将预设的问题与学生产生的问题对比。(在此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对结果的分析,教师要深入分析预设问题与最后学生产生的问题为何不同,是否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还不够,或者在备课时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小组交流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小组学习时借鉴。也要及时反馈课堂中删减一些问题的理由,以免学生产生误会,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3.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1)因各种原因,学生小组交流人员不齐,产生的问题两极分化,过于深入或过于粗浅。(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了,要积极分析小组人员不齐的原因,以及为何会出现两极分化。)

(2)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直接在网上寻找对文本的思考资料,其本身并无思考。(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上的资料,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思考,对汇总的问题若与网上答案一致的,一票否决,其抄袭小组无成绩,杜绝学生对思考问题的逃避心理。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自己的问题思考时,给予小组成员鼓励,如全班同学鼓掌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

(3)在信息汇总中,教师思考方式会与学生不同,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能会删减学生反映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以免学生对老师产生误解。

三、实施效果

1.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积极发言,爱上思考过程,爱上阅读思考。在测试卷阅读题中,都能对文本有准确的理解。

2.教学质量提高。本来一节课内容繁多,偏重于教师的知识传授,没有在备课中体现学生的整体意识,学生无意识记忆学习,对文本理解只知一二。但使用新的备课后,课堂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对文本理解达90%以上,在作业的准确程度上有很好的体现。

3.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学生也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加和谐,班级氛围也更加和谐。

4.学习思考的氛围浓重,连带其他科目都是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景。由语文阅读思考联系其他科目,打破了不同科目之间的壁垒。

参考文献:

[1]360百科

[2]《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国搜课网

[3]出自教育科学出版社《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p158《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中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一文。

猜你喜欢
备课
怎样上好小学语文课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孩子刚入学,父母咋“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