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祺
华山人历来都爱用“华山之路”来形容医院的发展历程,这条路包含着创建初期的开山凿路、困难时期的举步维艰,更饱含着一路攻坚克难的发展和求索。
110年前的黄浦江畔,中国红十字会的发起者和缔造者之一沈敦和先生呈给晚清政府的奏折在沉寂了多年之后,终于批了下来——用50万两白银在海格路(今华山路)购置的14亩土地和建造的两幢被誉为“沪上之冠” 的两层楼房,“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宣告成立,上海终于有了一家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医院。
今天,这家血脉中有着红十字基因的医院已经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唯一冠名医院。华山医院院名几度更替,不变的是华山医院的立院宗旨和精神传承。
汲取复旦钟灵之韵,延承红会大爱之魂,百余岁的两层楼红色小砖房,傲然注视着一代代华山人从青年才俊到德高望重,也傲然接受着周围林立的高楼对她的仰视和致敬。百年老院的传奇从这里开始,依然在这里延续。
历来的华山人都爱用“华山之路”来形容医院的发展历程,这条路包含着创建初期的开山凿路、困难时期的举步维艰,更饱含着一路攻坚克难的发展和求索。一家百年老院的丰厚历史,也是近代上海医学、中国医学发展的缩影。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回望来路,华山人盘点着前辈创下的不平凡,回望也是為了激励后辈创新超越、再续辉煌。
1913 年起,华山医院曾与美国在华哈佛医学堂合作办学整整5年。
1921 年,护理学家伍哲英创办了上海第一所由国人自办的护士学校——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附属护士学校。4 年后,伍哲英校长代表中华护士学会出席在法国召开的国际护士会议,这是中国护士首次参加国际护士会议。
1923 年,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中国红会组织了医疗救护队,由时任院长牛惠霖率队前往。这是中国红会首支援外医疗队。
1929 年,华山医院皮肤科创立,开启华山“皮厚”的历史。1947 年起担任皮肤科主任的国家一级教授杨国亮也成为中国现代皮肤病学的主要奠基人。
1936 年,时任医院解剖科技术员的王书圣(后名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华山医院第一位地下党员,也是上海医学院第一位中共党员。
1938 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赴陕西及陕甘宁边区展开医疗服务。
1950 年初,上海开展大规模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后来担任华山医院院长的钱悳教授担任市“血防”大队医疗顾问,并因此被评为全国劳模,成为我国医学界最早的劳模之一。
1951年初,医院派遣数十名医护人员组成抗美援朝医疗队。这是上海市第一批奔赴前线的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的组成部分。
1951 年,师从青霉素发现者弗莱明的留英博士戴自英主持创建了上海市第一个医院血库。戴自英后来成为华山医院副院长、终身教授。
1953年,史玉泉等医师在著名外科专家沈克非教授的指导下,率先在中国南方创建了神经外科,与1950年创科的神经内科一起,开启了华山“头大”的历史。
1954 年,医院聘请著名中医师姜春华,成立了中医部(现称中西医结合科)。在全国率先开展“肾本质”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1955年,钱悳(时任华山医院院长)、汪无级等老一辈华山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奔赴西部,为重庆医学院、新疆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0年,在时任院长李鸿儒教授指导下,杨东岳医师等人创建了手外科,开启了华山医院“手长”的历史。
1963年,戴自英教授主持建立了国内首个抗菌素临床研究室。华山医院“抗感染能力”全国领先。
1966 年,手外科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
1973 年,口腔科与手外科合作,首创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颊部术后缺损(与国外同期)。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医院组织多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救援,时间长达2年。
1977 年,泌尿外科沈家立、陈炳龙教授在肾脏科邱传禄、林善锬等教授的配合下,成功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来创造了国内同期肾移植手术患者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
1979 年,医院引进了国内第一台头颅CT。
1979年,沈自尹教授首次在国际上证实肾阳虚证有特定的物质基础。
1984 年,医院被指定为上海市教卫系统和上海第一医学院的改革试点单位,率先在医疗、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华山之路”。
1985 年,医院获评首届上海市文明单位。
1989 年,医院新病房大楼落成启用,该大楼为当时卫生系统中最高的病房大楼。
1991 年,医院重新被中国红十字总会冠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
1992 年,医院以全市最高分首批通过了卫生部组织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1994 年,顾玉东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5 年,医院在沪首创终身教授制度,迄今,有22位为医院学科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被聘为终身教授。
1996 年,血液科成功施行国内首例非血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1997年,沈自尹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 年,顾玉东院士作为上海市卫生界唯一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8 年,医院受中国红十字总会委派,组织了上海市第一支赴九江抗洪救灾医疗队。
1999 年,手外科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锁骨前全长膈神经移位(左侧)术。
2001 年,神经外科、手外科、神经病学、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泌尿外科、肾病科、心血管科、影像医学和核医学、普外科等10 个学科被评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是当时全国上榜学科最多的医院之一。endprint
2003 年,医院被定为“非典”防治监测点和次选点医院。翁心华终身教授担任上海防治“非典”专家组组长,为上海夺取“抗非”工作胜利做出了贡献。
2004年,医院与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缔结为姐妹医院。华山-哈佛医学国际联合医院正式揭牌,医院成为哈佛医学院全球第15 家联合医院。
2004年,医院新门急诊大楼正式启用,并建成了国内首家拥有航线的急救用直升机坪。
2005年,华山医院浦东分院落成,2006 年正式启用。
2006 年,医院检验医学科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获得美国病理学院(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认可的医院检验科。
2006年11 月20 日,正在老挝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亲切看望殷保兵医生等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队员。
2007年,中國红十字会华山医院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这一年,医院迎来建院100 周年华诞。
2008年,医院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北京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定点医院”,获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参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贡献奖”。
2008年,作为上海首支深入汶川地震灾区一线的救援队伍,华山人用52 小时在都江堰建起中德红十字会野战医院。先后派出14 批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8 万余人次。医院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2008年,医院神经外科集团以“上海诞生全球最大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入选改革开放30 周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
2009 年,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周良辅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0年,医院成为国内首家通过JCI认证的大型公立医院。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华山东院挂牌“上海国际医院”。同时,医院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世博村医疗服务定点医院。这一年,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新建传染病大楼正式启用。
2011年,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医院称号。
2012年,医院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临床医学中心)奠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开始试运行。
2013年,医院成为全球首家获得JCI教学医院认证的医院。
2013年,华山医院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赴菲律宾“海燕”台风重灾区开展医疗救援。
2014年,医院首例器官捐献者管莹荣获第四届“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特别奖。
2015年,医院派出2 批共11 名队员投身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赴尼泊尔地震灾区救援。
2015年,医院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6年,医院获批成为老年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7年,华山医院投身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成为合作联盟“医院管理合作发展平台”的中方牵头单位,院长丁强任牵头专家。
2017年,华山医院组织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加入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出征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为刚刚落成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提供医疗服务。
现在,医院有东院、北院、西院等多个院区,正在打造一个以总部为中心,东院、北院、西院环绕上海的全新医疗格局。
作为上海首家提供涉外医疗服务的单位,华山医院现为10 国领事馆指定医疗机构,外籍病人来自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计超过50 万人次。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有院士3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青5名、“973”首席科学家4 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4 名、上海“千人计划”学者3 名、终身教授22 名,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37 名,上海市级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62 名。
作为上海医学院最早的教学医院,以培养面向“双一流”的高质量医学人才为重点,华山医院每年承担2000 余名学生(学员)的教学工作。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学术论坛与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百余项,招收学员逾万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
近5年来,医院科研硕果累累,2014 和2015 年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 余项,发表论文4000 余篇,被SCI 收录2000 余篇。
医院与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梅奥医学中心、凯特琳医疗集团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UBC 大学等知名学府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旨在建设成为中国最卓越的临床医学和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