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陈绍光

2017-11-23 16:40胡开国
军事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战斗英雄战友解放军

胡开国

在四川省宜宾市,平静的一步滩河岸,矗立着一座纪念碑,上书“战斗英雄陈绍光烈士永垂不朽”,这纪念碑是为铭记珍宝岛战役战斗英雄陈绍光而立的。1938年,陈绍光出生于贫农家庭,1959年参军,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在保卫珍宝岛的战役中,陈绍光英勇牺牲。为了表扬陈绍光英勇顽强、勇于担当的精神,沈阳军区党委为其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其“战斗英雄”称号。1970年,宜宾市人民政府在其家乡一步滩建造了“战斗英雄陈绍光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

立志从军,英雄男儿豪气壮

1938年农历五月初三,宜宾县一步滩牛角咀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婴儿降生了,他就是32年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的战斗英雄陈绍光。

陈绍光姊妹共8人,他身居长男,聪明活泼,是家中的顶梁柱,被父母视为未来的希望。由于出生贫苦,陈绍光六七岁时就得看牛、割猪草、挑水、砍柴等。农忙时节,陈绍光还要跟着父亲一起去耕地、车水、栽秧打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陈绍光强健的体魄。

1949年12月,宜宾和平解放。但是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反动军警,勾结地方势力组成土匪武装,负隅顽抗。于是从1950年开始,驻宜宾县的解放军陆续分赴全县各乡村开展剿匪斗争。5月的一天,陈绍光正在山坡上放牛。突然,正在吃草的牛狂吼一声,在坡上跳了起来。陈绍光试图拽住缰绳,控制住牛,但是却反被牛拉着往坡上跑,急得他大喊“牛发疯了!牛发疯了!”恰巧这时,坡下路过两个解放军,闻声急忙跑来,帮陈绍光拉住了发疯的牛。先跑来的解放军见陈绍光的脚被荆棘刺伤了,忙从医疗包里取出止血药和纱布为他包扎,并说“小同志,你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陈绍光崇敬地点点头,说道“解放军真好”。这是陈绍光第一次接触解放军。

1950年夏,一步滩的土匪被歼灭后,全县农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斗地主分田地热潮。在解放军的帮助下,陈绍光与村民们第一次得到了土地,这使得陈绍光坚定了参加解放军的信念。从1955年开始,每年征兵时,陈绍光都积极报名,但是每年都因为家中缺少劳动力而被拒绝。1958年冬,征兵工作又开始了,此时的陈绍光已经过了参军的年龄。但陈绍光心里知道,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成为解放军了。于是陈绍光偷偷修改了自己民兵证上的年龄,再次报名。在关键时刻,陈绍光得到了乡里其他几个应征青年的帮助,终于被接兵的首长批准,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1959年3月,陈绍光告别年迈的奶奶和两鬓花白的双亲,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拼搏进取,摸爬滚打本领高

经过紧张有序的新兵训练后,陈绍光被分配到沈阳军区3168部队侦察连当战士。刚到部队,副连长带领他们参观连队在山里的国防施工现场,又参观了连队的军事训练场。训练场上,练攀登、拳击、捕俘的军事器械,样样都使陈绍光感到新奇。回到宿舍,枪架上排放整齐的步枪、冲锋枪更令他爱不释手。每天清晨,起床号还未响,训练场边的树林里就传出“咚、咚、咚”的响声,副连长走近一看,原来是陈绍光正满头大汗地用树桩作钢钎,在练习打锤。陈绍光笑着对副连长说:“工地上打二锤的人少,炮眼打不出来,影响施工进度,我要抓紧练,早点顶上去。”不久,班里举行打锤比赛,陈绍光一口气打了800多下,锤锤打得又稳又准,把老兵们都吓呆了。

1960年4月,陈绍光和战友们在长白山进行滑雪训练。训练刚开始时,陈绍光和大家一样,刚迈步就摔倒了。没过多久,全连三十几个新兵全都摔倒在了雪地上。指导员鼓励大家说:滑雪开始时都要摔很多的跟斗,但是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熟练地掌握滑雪技术。指导员的话激励着陈绍光,他站起身来,但刚跨出一步,又摔倒了。陈绍光揉了揉屁股,站起来再练;再摔倒,爬起来,再练。训练的第1个星期天,战友们都在休息,陈绍光仍在山上练,午饭也忘了吃,甚至把给家里写回信的事也忘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个月勤学苦练,陈绍光终于熟练掌握了平地滑的动作要领,以满分通过了基础测验,接着又在500米平地滑和250米50度陡坡直线滑测试中取得了新兵中的最佳成绩,受到连队党委的嘉奖,党支部还将他作为刻苦训练的典型进行宣传。

1963年,群众性大练兵和军事技术大比武在全军轰轰烈烈地展开。陈绍光任班长的5班在大练兵中,各项科目考核均居榜首,万米武装泅渡也夺得全连之冠,成为全连的尖子班。陈绍光在大练兵中展示出了过硬的本领,被战士们誉为“射击的神枪手”“攀登的爬山虎”“滑雪的雪上飞”。随后,陈绍光被沈阳军区党委树为军区“一百零八将”先进典型,同时荣立二等功。1964年3月,陈绍光出席了沈阳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获得了“雷锋式五好战士”称号。

听党指挥,服从命令纪律强

陈绍光服役10年,从普通的侦察战士,到拥有一身技能的副连长。变的是技术的日益精湛和思想的日臻成熟,不变的是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1964年4月,部队准备选送一批老战士参加国防建设,党支部根据上级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再三研究,认为陈绍光是最合适的人选。陈绍光接到上级命令时,愉快地做好了离队的准备。正当陈绍光打好背包,准备出发时,指导员又突然找到他说:“上级党委临时决定派你去师教导队工作一段时间,你有什么意见?”陈绍光不假思索地对指导员说:“请转告党委,我服从安排,一定努力工作。”

1964年8月,指导员告诉陈绍光,3排7班的工作和训练一直上不去,为了加强七班的领导建设,党支部决定,派你去7班任班长。已经是排长的陈绍光没有计较职位高低的问题,说道:“只要对祖国和人民有利,我都坚决服从。张思德不是当了班长又当战士吗?我认为这是组织上對自己的信任。”endprint

1965年3月,正当7班在他的领导下不断改变落后面貌时,连里下达了敦促陈绍光复员的命令。宿舍里,战士们正七手八脚地为陈绍光打背包,收拾行囊,眼眶里含着热泪。陈绍光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安慰战友说:“大家别都像姑娘一样,哭哭啼啼的。我们革命战士既要能为保家卫国的共同目标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还要能为建设祖国的共同目标到五湖四海去。”早饭后,全连几十个战友和连首长把陈绍光送到火车站。火车进站了,陈绍光和战友们握手告别。正当他准备上车时,通讯员急急忙忙地跑来告诉指导员:“师首长指示,把陈绍光同志留下。”指导员接到命令后,问陈绍光的看法。陈绍光毫不迟疑地回答:“还是那句老话,坚决听从指挥,服从需要。”顿时,月台上像开了锅一样,战士们高兴得差点把他举了起来。

据和陈绍光朝夕相处的战友回忆,陈绍光服役10年,仅探家6次,而且每次都是领导主动安排,他自己从没有提出过探家请求,家属也没有来过部队。

血洒疆场,保家卫国慨而慷

60年代,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不断恶化。1968年9月,刚晋升为副连长的陈绍光和所在连队奉命去乌苏里江执行边防守卫任务。

1969年2月,陈绍光带着小分队进行巡逻,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装甲车,直接越过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停在我方河面上。车上跳下10多个全副武装的苏联士兵,在一个中尉的指挥下,不断向我方逼近。陈绍光率领的小分队挡住苏军去路并大声抗议:“站住,你们越境了,必须立即撤回去!”中尉说他们站的地方是苏联领土。陈绍光驳斥说:“按照历史上沙皇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你们站的地方都是中国领土。”中尉宣称苏联的政策是“和平”“友好”“援助”,不搞侵略。陈绍光义正词严地驳斥说:“你们把战车开进布拉格,对捷克进行军事占领,这不算侵略吗?你们把装甲车开到中国土地上,你们全副武装跑到中国来,这是‘援助吗?你们是打着‘和平‘友谊的幌子,进行侵略扩张。”陈绍光不断地用铁的事实揭露了苏联的丑恶行径,驳得中尉理屈词穷,最后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1969年3月,苏军同时在乌苏里江的七星岛、乌鸦群岛和珍宝岛向我边防战士发起进攻。在珍宝岛地区,4辆装甲车和卡车同时从江对岸两个哨所驶出停在珍宝岛上,从车上下来10多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分3路向陈绍光率领的巡逻小分队包抄而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陈绍光,见对方一改往日的皮帽为钢盔,冲锋枪代替了步枪,人数也大大增多,就预感到今日必有恶战。他命令战士做好战斗准备,随即向苏军提出抗议:“你们已严重侵犯中国领土,必须立即撤回去!”入侵者毫不理会,突然向我方开枪。陈绍光毫不畏惧,果断指挥战士们战斗。他一马当先,边扫射边带领战士们占据有利地形,切断敌人后路。眼看敌人即将被歼,陈绍光侧后200米处又出现了援敌,他命令部分战士继续关门歼灭残敌,自己则带领另一部分战士向援敌冲去。距援敌100米时,敌人的交叉火力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陈绍光命令战友掩护,自己一跃而起冲向土坎,试图占据有利位置。但陈绍光刚冲到土坎下,顿觉左臂剧痛无比。战友们冲上来,见他左臂重伤,忙为他包扎,他奋力扒开战友的手,说:“别管我,胜利要紧!”陈绍光忍着剧痛,一面指挥,一面用右手举枪扫射,不幸头部左侧又受重伤,鲜血直流。他再次谢绝战友包扎,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就在这时,他们的左侧翼又出现了援敌火力点,陈绍光右手举枪边冲边扫,不幸一颗子弹从左向右贯穿了他的腰部,他不由自主地一个趔趄倒在了一棵白桦树边。

在陈绍光死打硬拼精神的激励下,战士们英勇顽强地坚持战斗,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了入侵之敌。战斗胜利结束后,战友们急忙将陈绍光抬到附近的包扎所,进行紧急抢救,终因他3处重伤,流血过多,最终英勇牺牲。

青山忠骨,绍光不灭永流传

陈绍光牺牲后,部队用大红棺木将他安葬在乌苏里江边的一座小山上,后迁入佳木斯市宝清县珍宝岛反击战烈士陵园。为了表彰陈绍光英勇顽强,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沈阳军区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戰斗英雄”的光荣称号。1970年,宜宾县人民政府在他的家乡一步滩建造了“战斗英雄陈绍光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将他的出生地改为绍光村,并将一步滩中学和一步滩大桥分别命名为“绍光中学”和“英雄桥”,以永久纪念。

陈绍光入伍10年,曾12次在危急关头,抢救战友和民兵的生命;9次冲进火海,挽救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陈绍光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边防战士心向党,紧握钢枪打豺狼,任他敌人多凶狠,愿洒热血在疆场”的钢铁誓言。

当战士整理陈绍光遗物时,在其日记本上发现了这样一首诗:“毛主席教导记心间,一生交给党安排;笑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来。”此诗后来被作曲家铁源谱曲成歌,连同陈绍光的故事,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张传良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斗英雄战友解放军
时代精神——浅论英雄
战友永在我心里
来生还要做战友
“渡江第一人”默默务农50年
海军战斗英雄
“战斗英雄”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