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2016年11月9日,新民晚报的出版时间稍稍延误了一些。那天,正是美国大选即将揭晓的时候,特朗普还是希拉里?正是悬念丛生的时刻。
接近中午12点,代表特朗普的红色和代表希拉里的蓝色依然彼此犬牙交错。直到下午1点半过后,形势才渐渐明朗起来,特朗普的红色决定性地超过了蓝色,新民晚报立即抢发了消息,在北京时间大约下午2点压版付印,成为最早刊登这个结果的平面媒体。
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是因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中美关系关乎世界的发展、和平与稳定。按照美媒观点,特朗普是个政治“素人”,他的执政可能不确定性更大。
那时的特朗普应该没想到,他获胜一周年那天,会是在北京度过的,并且还去了故宫。
特朗普此前对中国了解并不多。令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也算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特朗普,此前居然从未来过中国,尽管他跟中国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生意。不了解,隔阂自然难免。以“推特论政”著名的特朗普,2011年1月27日,在推特上第一次谈到中国,话语之中似乎就有一些抱怨,他写道:“网站上的人说得太对了。我们的工厂还怎么跟中国和其他的国家竞争?”
2011年一整年,特朗普总共发了770条推文,大约每9条就有一条会讲到中国,其中大部分又跟贸易逆差、汇率等有关。2012年特朗普的推文中,有198条与中国有关。此后的日子里,特朗普依然念念不忘“中国”。他似乎比较谦虚,喜欢用“嘲笑”一词,说中国经常在TPP、出口贸易、美国债务等问题上“嘲笑”美国,攻击他要攻击的美国政客们让中国得以“嘲笑”美国。尽管实事求是地讲,中国人并没想到要“嘲笑”美国人。
当上了总统的特朗普,今年以来到11月9日总共发了2193条推文,不到去年一半,但提到中国的次数是去年的两倍,情绪态度上有了不少转变。有人统计,“积极”态度提高24%,“信任”态度提高40%,变化最大的是“期待”,提高了83%。有人分析原因,一是当家了知道柴米油盐的不易、与中国合作的重要,二是有专业外交团队的指点,对国际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更大的变化在特朗普当选一周年之际。2017年11月8日下午,“空軍一号”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习主席首先迎接他的地方,是中国的故宫。无论是宝蕴楼茶叙,还是太和殿前合影,这座具有600年历史的辉煌建筑,无疑给美国总统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他建造过许多著名的特朗普大厦。也许从纽约人的角度看,美轮美奂的特朗普大厦足够美观了;但是如果你站在太和殿上望出去,世界变得无比壮观。
在特朗普首次访华期间,中美达成了许多共识,也达成了很多具体的商业合作成果。最令人震撼的,是中美双方签订了2535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这是迄今为止中美双方在同一场合签订的最大数额经贸协议。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次签订的合同集中在大宗商品和传统工业品上,体现了中美合作的务实和潜力,体现了两国经济巨大互补性和广泛互利性。比如与阿拉斯加州签订的430亿美元清洁能源合同,既促进阿拉斯加州经济发展,更推进中国能源清洁化战略;比如签订50亿美元的大豆进口合同,涉及千万吨级的大豆进口,而中国国产大豆全年产量也不过1200万吨左右,这笔生意相当于一大片黑土地“借地生豆”;再比如与波音签订的380亿美元购买300架客机合同,在国产客机远水不解近渴、航空客运市场年年快速增长现状下,是必然必要的选择。
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从来不追求巨额顺差,中美贸易千亿美元级别的中方顺差,原因很多。既有中国产品竞争力强的原因,也与美方不愿向中方出口某些产品有关。一般产品竞争不过中国,中国需要的某些产品你又不愿意卖,如此这般,美国怎么会没有逆差呢?
五年前,作为商人的特朗普曾经指责别人用贸易逆差抢劫美国的钱和偷走美国的工作。在当选一周年那天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特朗普说,中国没有错,我不责怪中国,我责怪的是(我们)前任政府的错误行为。
中国之行应该会让初次来访的特朗普,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
从故宫回到白宫,特朗普总统应该获益良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