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10月31日,中韩同时发布消息,称两国外交部门就朝核问题、“萨德”问题与中韩关系进行了沟通,认为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这被外界解读为中韩关系“破冰”的信号。
中韩关系因“萨德”跌入低谷,如今能实现“破冰”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中方公布的消息中提到,“双方商定通过两军渠道,就中方关切的‘萨德有关问题进行沟通”。从技术层面说,这是“破冰”的一个关键。中韩“萨德”矛盾的根源在于,这套美国在韩国部署的反导系统,对韩国的意义在于军事层面,但对中国的影响则是战略层面的。韩国愿意以实际行动消除中国的担忧,为缓解矛盾提供了可能性。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方对中方做出了“三不”承诺,即不加入美国反导系统、不追加部署“萨德”、韩美日安全合作不会发展成三方军事同盟。韩国的这种表态,可谓对中国战略担忧作出的“外交保证”。
此外,韓国总统文在寅解决“萨德”矛盾、改善中韩关系的意愿和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文在寅起初是明确反对部署“萨德”的,但就任总统后囿于韩美同盟,回旋空间有限。况且,他入主青瓦台时,“萨德”部署已经是木已成舟。
今年5月以来,文在寅政府一直在通过多种渠道与中方沟通。这与朴槿惠执政后期事实上“搁置”中韩“萨德”矛盾存在明显不同。
毫无疑问,中国也有解决“萨德”问题、改善中韩关系的意愿。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外交上,“萨德”问题久拖不决对中国来说都不是好事。而且,从中国角度看,文在寅在朝核问题上立场与中方相近,在诸多地区和国际问题上冲突性也不强,是外交上值得争取的对象。
“萨德”问题能破局,还有一个关键角色,那就是美国。“萨德”系统是美国军方的资产,中韩两国军方对此进行沟通,没有美方的默许和配合是绝无可能的。
11月1日,文在寅在韩国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说,外交有扑朔迷离时隐时现的特点,幕后努力从未懈怠,请政界耐心等待韩中关系重归正轨。这话可谓意味深长。其中暗含的意思是,“萨德”问题现在能突破,背后还有很多“外交故事”。
据美国媒体报道,2016年奥巴马政府曾要求中国,就在韩国部署“萨德”事宜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但中方予以了拒绝。文在寅就任总统后多次表示,韩中“萨德”矛盾源于双方沟通不畅,韩方向中方的解释不够。考虑到朴槿惠执政后期的执政乱局,这样的说法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中韩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亚洲前就“萨德”问题达成谅解,这个时间点也值得玩味。与执着于“重返亚太”的奥巴马不同,特朗普目前最大的关切是朝核问题。对于特朗普来说,构筑对朝施压的统一战线,比在韩国部署几套反导系统更有现实意义。
韩国拿出了中韩军方沟通“萨德”问题这样的“干货”,而不只是像此前那样口头上“理解”中方的担忧,并公开保证不会追加部署“萨德”。美国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破冰”只是开始,影响中韩关系的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这意味着,像“萨德”矛盾此类影响中国战略利益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彻底消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