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召云
(樟树市水利局,江西 樟树 331200)
浅论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
邓召云
(樟树市水利局,江西 樟树 331200)
文章通过使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并以某几处水库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的60次渗透现象为例,进行分析。应以如何有效预防高效修复渗透现象是我们需要刻不容缓讨论的问题,防渗技术的研究与加强有利于改善目前的水利工程现状,防渗技术的进行探讨与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
施工工艺;水利工程;防渗;灌浆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某几处水库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60次渗透现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个,对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防渗技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修复措施。研究组的30次渗透现象中施工造成的渗透11处、穿墙管焊接不紧密造成的渗透5处、变形缝造成的渗透4处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渗透10处。对照组的30次渗透现象中施工造成的渗透8处、穿墙管焊接不紧密造成的渗透7处、变形缝造成的渗透11处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渗透4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经过对渗透原因的分析,对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防渗技术,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修复措施。
1.2.1 不同的灌浆防渗处理技术方法
灌浆技术是将未完全凝结成块的混黏土浆注入到造成水利工程渗透现象的各种建筑物缝隙的防渗方法。其中包括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处理技术、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处理技术[2]。
1)高压喷射灌浆处理技术:高压喷射处理方法是将混凝土泥浆通过高压的冲击使原有的建筑物构造受到冲击破损,然后混凝土泥浆和被破坏的建筑物颗粒生成新的防渗墙,由此达到防渗的目的。但是在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前,要检验土壤质地是否符合使用标准,然后根据土质从定喷、摆喷和旋喷三种方法中选择有效合适的方法。
2)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处理技术:土坝坝体劈裂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水利工程坝体的应力分布,通过对坝体施加压力,致使坝体沿着坝轴线被劈开,然后在裂缝中浇灌混凝土泥浆,使其固定成块后就可以形成防渗墙。
3)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处理技术: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这种技术是运用水土泥来实行浇灌,由于这种方法难度较高且作用面积小,在现在的防渗技术中主要作为一种备用的方法。
1.2.2 防渗技术中的防渗墙的应用
防渗墙是一种垂直防渗技术,对于墙体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墙壁较薄,通过对泥浆质量的控制,确保泥浆对各缝隙具有稳定作用,同时泥浆还要有一定的流动性,根据施工现场进行合适的配比,选择合适的机械,施工前做好对机械的检查工作,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原料和机械都能够正常运转,不影响施工效果。目前的技术可以做到的防渗墙种类有很多,可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选取最为合适的。
1.2.3 灌浆技术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土壤本身具有吸水性,所以这对于灌浆处理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在施工前,应做好全面的土质探测,做相应的吸水率实验,来推测灌浆时应该注入多少水量,准确有效的实行防渗修复。选择小口径的钻孔直径,依据一般情况来说,现在的灌浆修复技术处理中推荐使用的是口径小的钻孔技术,因为与大口径钻孔来说,小口径具有流动速度快不易沉淀的特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经过不同的防渗技术的修复后,渗透现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数据显示研究组修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经过不同防渗技术修复后修复率
3.1 工程概况
我市某水库径流面积11.2km,径流区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12万m3。水库的坝高最大可达到43.1m,容量体积达到300万m3,其中兴利库容为241.3万m3,死库容为26.3万m3。水库的灌溉渠道有:水库南干渠和北干渠两条.本次需进行防渗处理的为全长3km的南干渠。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Q=0.5m3/s。干渠控制灌溉面积400hm2。其中新增灌溉面积34hm2,改善灌溉面积353hm2。
3.2 工程分析
根据工程的施工规范,选取水比例为1:1的混凝土泥浆,使混凝土浆具有较高的密度,以此来满足防渗的要求。本次渗透现象修复是使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和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处理技术。经过高压喷射的混凝土浆,高度不得低于2m。超过2m就应该进行缓慢降落。对混凝土浆进行振捣时应该保持平行状态,固定好止水处。经过这一系列的修复措施,水库渗漏处修复效果明显。
经过分析,出现渗透现象的原因:①施工不紧凑: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难度,会把面积比较大的施工范围划分为几个小的施工范围。这样做虽然降低了施工难度,但是造成了施工区域之间存在未施工到的地方,然后就出现了渗透现象;②穿墙管焊接不紧密:穿墙管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焊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焊接方面的问题,比如不紧密,这也会导致渗透现象的发生;③由于变形缝偏离了其既定的位置,导致在灌注混凝土时会出现浇灌不紧密,然后出现渗透现象;④其他原因:在施工过程由于各种不符合规范的的问题导致的水利工程出现大面积渗透现象[4]。
针对以上原因,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研究如何防渗,坚持“预防为主,修复为辅”的安全理念,在进行防渗技术施工前,应该仔细全面的做好施工前的工作,尽量避免在施工时发生不该发生的错误,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如果在施工工程中遇到意料之外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根据问题原因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加以实行,对待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处理,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数据,以便以后的检查和查阅。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将各施工人员统一管理,实行责任一到一,这样既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也便于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立相关奖惩制度,给予优秀的施工单位施工个人加以表扬及奖励,同理对于松散不达标的施工单位给以相对应的惩罚,认真落实一系列规定,使工程质量最大限度的达到最优化。
在本次研究中心,通过选取我市某几处水库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60次渗透现象,把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各有30个,研究组采用针对性防渗技术,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修复措施。研究组的30次渗透现象中施工造成的渗透11处、穿墙管焊接不紧密造成的渗透5处、变形缝造成的渗透4处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渗透10处,经过针对性的防渗技术的修复后解决了27处,并且在修复1个月和3个月时没有大的差异。对照组的30次渗透现象中施工造成的渗透8处、穿墙管焊接不紧密造成的渗透7处、变形缝造成的渗透11处和其他原因造成的渗透4处,经过常规防渗技术的修复后解决了19处,在修复一两个月后有些许反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从相关环节,根绝相关原因作出针对性的防渗措施,对于渗透现象的修复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渗透问题情况严重,是水利工程中最常见的安全隐患,危害着水利的正常功能,防渗修复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安全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防渗技术的研究与加强有利于改善目前的水利工程现状。针对性的防渗技术对于渗透现象的修复具有更合理有效的作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通过目前现有的资料以及相关经验,针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防渗技术,并且对原有的防渗技术进行不断的提升,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推动促进水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1]苏越.浅谈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06):104.
[2]朱国根.浅谈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4(12):228.
[3]李莹.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浅论[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01):137.
[4]潘安国.浅论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筑,2013(02):103.
1007-7596(2017)10-0158-02
TV543
B
2017-09-17
邓召云(1985-),男,江西新干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