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需多管齐下

2017-11-23 07:50
人民论坛 2017年2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程 晨

文化产业发展需多管齐下

程 晨

我国文化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优势十分明显。但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相对落后。因此,我们需因地制宜、多管齐下,开拓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健康和积极发展。

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 发展理念

我国文化消费持续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生产和贸易的全球流动,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不断加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化产业的制造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文化产业兼并和重组,在国际文化分工体系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地位。此外,全球化带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有利于突破旧的思想框架,形成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文化。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网络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人才的流动和物资的流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产品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速度增加、文化产品更迭加速、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和迫切,这些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为整合文化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条件。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将新兴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我国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文化产业市场空间广、发展潜力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逐渐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从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人均文化消费需求比例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持续增长,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发展理念和方式相对落后、人才缺乏和投资不足等问题,是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文化产业的主体多为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创意、研发和制作水平依然有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相对落后。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比例逐年上升,文化产值比重不断提高。而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相对分散的经营状态,经济收益有限,国际竞争力较为欠缺。

就国内情况而言,尽管文化产业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但在管理模式上还有待改进。长期以来,文化事业单位主导着我国的文化市场,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经济改革浪潮的推动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又过于注重追求商业利益、盲目扩大规模,大批量的投入和产出造成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渐渐缺失,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才的缺乏和投资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文化产业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的关键原因。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未能形成高水平的组织、策划、生产和营销体系,高级人才相对缺乏。另外,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投融资渠道并未完全放开。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保护,一些投资者的回报率相对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我国文化市场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有序的现代文化产业市场,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仍然有待优化。此外,我国目前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不能很好地应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加快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

面对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浪潮,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减少对文化产业的不当干预,提高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调节作用,实现政企分离、政事分离,建立合理的宏观管理体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我们应促进生产、管理和消费主体的整合,协调政府、群众以及文化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有机统一体,让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更为开阔的空间。此外,相关企业还可以组建行业协会,加强文化产业的自我管理,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整合行政和执法资源,改变多头管理的现状,提升组织和管理能力,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以及乡镇依然有待开发。因此,我们应积极开拓中小城市的文化产业市场,打破城乡分离、地区封锁、条块分割的传统市场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企业应避免产品同质化,促进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使其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文化内涵。同时,企业还需引进先进技术,以此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注重产业模式创新,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培育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将有助于我们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发展文化产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企业还要努力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道路。政府应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品牌和重点地区,形成产业园区,构筑辐射高地。近年来,我国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区,不断发挥其龙头作用,促进文化产业与本地产业升级转型相结合。未来,我国应更加重视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以区域性城市为依托,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中心。

注重人才培养,重视知识产权,扩宽投融资渠道

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文化产业人才教育和培训,培养文化产业中坚力量,是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依托高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加大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投资,鼓励自主研发。不仅

如此,政府还应鼓励民间创意活动,开启全民创业和创新的热潮,并为民间创意团体提供必要的资助,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品消费也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因此,文化企业应随时关注市场的需求和动向,不断推出有特色的文化产品。首先,企业可构建网络技术平台,充分了解文化市场动向,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其次,文化企业可与其他产业开展合作,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再次,政府应重视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为桥梁,以高新技术为后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加密技术,构筑全面的信息网络监管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只有重视知识产权,才能保护文化创意主体的积极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意创新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最后,企业应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推动个性化服务,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扩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由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亟需政府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政府在加强引导的同时,也应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等投入。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政府一方面应针对不同文化资源的特色以及不同文化领域的特性实施差异化扶持;另一方面,应针对跨业态的融合发展模式实施综合性的文化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健康和积极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①雒树刚:《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党建研究》,2011年第1期。

②祁述裕:《国际文化竞争力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于珊

G124

A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教师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