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研究
◎费松天
民间美术作为地方文化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其与宏观文化发展、特色塑造相连接,服务于嘉兴“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调查,提出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优势与定位,总结出政府、个人、企业和招标四种开发模式,梳理出探索收集、整合规范和应用推广三个不同阶段所需的开发技术,发挥其文化保护和传承、资源挖掘和整合、品牌建立与推广的作用。
文化强市;民间美术;网络化
浙江省嘉兴市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而网络化开发具有高效、便捷、共享、交融和互动等优势。借助这个平台,可以让嘉兴民间美术自身得到系统的整理和整体的展现;让工作者和技艺传承人对其重新认识,紧跟时代步伐;让广大群众系统、真实地了解嘉兴民间美术魅力。通过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嘉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嘉兴市的“文化强市”战略。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江南——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当地群众在生活与生产中形成了特定地方文化,丰富的民间美术是其重要体现。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嘉兴近几年加大了民间美术的开发力度,但产业化进程缓慢。
1.政府重视,但群众参与面低
近年来,嘉兴对民间美术开发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2012年起每年由市财政整合统筹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事业投入,已初步构建起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层次保护体系。调查发现,由于市场未打开,嘉兴民间美术传承人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行业,生存困难。因文化产业刚起步,前景不明朗,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极少。再加之民间美术工艺复杂,短期不见成效,使得从事该技艺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后继乏人。
2.资源丰富,但整体推广有限
2004-2008年,嘉兴市政府组织专人普查文化资源基本摸清家底,共搜集“非遗”线索95678条,调查项目8979个,公布了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5项,“嘉兴灶头画”“硖石灯彩”等民间美术占总数的2/5,近几年又陆续发现了多个几乎失传的项目。调查发现,嘉兴民间美术资料较零散,且不全,仅个别申遗项目做了较为精美的宣传片和宣传资料。群众对民间美术认知度较低。比较了解的只占10%,26%的人根本不了解,64%只是听说过。
3.注重保护,但产业化进程缓慢
2008年5月,嘉兴成立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县级市相应成立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管理)中心,通过建设和评比,现已拥有一批国家、省和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统节日保护地、非遗生态保护区、传承基地、产业基地以及代表性传承人。经过普查,嘉兴民间艺术累计编纂文字资料210册计965万字,拍摄照片1.7万余幅,录音368小时,录像748小时,搜集民间作品、实物2642件。嘉兴经济迅速发展,而民间美术工艺品大多是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都市文化对民间美术原生态的冲击,使得其生存空间变得非常狭小。由于利润低、学艺苦,有些技艺传承还受限,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行业。嘉兴地处上海和杭州之间,高端人才难以留住,对于产品的技术改进与品牌营销手段的提升缺少智囊团的支持,致使民间美术开发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和思路,有序、合理且方便地给群众提供一个文化传播的网络平台。
1.政府模式
政府相关部门或政府出资设立的文化机构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并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制作,最终在网络平台展现,为民间美术提供保护、传承和推广的网络化运作模式。其存在一些缺陷,如完全采用该模式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政府机构管理方式和职工积极性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进程,覆盖面比较有限等,因此,需要倡导更多的模式参与其中。
2.个人模式
以个人的行为对民间美术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开发的运作模式。受益于技术进步,个人在民间美术开发中充分利用高端仪器和技术,逐渐变得可能与必要。这种模式是民众广泛参与的一种体现,但也存在一定缺陷。该模式因个人自行出资出力,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会出现几种趋势:一种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继续坚持做下去;另一种则可能利用自身网络化开发阶段成果来实现经济或者社会诉求。所以该模式如何能够转化为社会共享资源,政府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奖励、收编等方式,使其成为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企业模式
企业主动研发或接受委托,对民间美术进行网络化开发、保护,使实现其经济、文化和生态等价值的运营模式。现阶段,嘉兴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从事该行业多项优惠措施叠加,使该模式变得日益重要,但也显现出自身不足。一方面,该模式由于企业生存法则,容易出现过度开发、追求短期利益等现象,而忽视民间美术网络化长远发展和社会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更多的是为了艺术本身的保护与传承,进而赋予新生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公益性工作,而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主,形式上会产生一定偏离。
4.招标模式
在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时,由政府、企业和个人根据对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需求下达招标公告,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人或个人与企业开展的合作模式。由多方进行应标,实现有方向、有步骤、有针对性且有序地开发,根据招标中的考核要求实现最终目标。政府由原来民间美术资源的提供者变成监管者的角色,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质量层次;对于个人和企业招标主体来说,该模式的运用能够弥补企业或个人某方面的能力不足,提高效率。招标模式在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中前景广阔,但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一方面,必须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从嘉兴民间美术实际出发,对该资源网络化开发进行项目整体策划,组织招标,理顺参与机构或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项目风险。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保障项目实施的规范性,维护参与者的权益。
1.探索收集阶段
嘉兴民间美术资源丰富,散落各处,有些即将消失,如何高效有序地对这些真实资料进行挖掘,为今后的网络化开发提供一定的数据档案,需要采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来实现。
摄影:运用摄影器材将所拍摄的图像以数字形式传输到计算机。由于数码摄影拍出的图片能够无数次复制,永久保存,并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处理,所以根据民间美术自身展示特点需要被广泛运用。
摄像:运用摄像机等视频录制设备将图像按时间顺序进行连续地表现,该方式主要应用于制作工艺流程的记录,通过细致动态的全程记录,保留一手的传承影像资料,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生动性。
录音:将声音录制到媒质上。民间美术资源收集主要是对传承人或相关研究人员的对话交流内容进行完整记录,以便于后期文字整理或运用在图像及视频的配音上。
扫描:借用扫描仪器将纸质材料和实体作品转换成影像资料,并实现网络共享资源,主要应用于民间美术中珍贵书籍、图片及精密工艺品等。
2.整合规范阶段
通过前期对嘉兴民间美术资源的搜集,而后需要汇聚多方人才将这些资料进行有效整合。该阶段既要考虑嘉兴民间美术艺术特色的真实还原,又要考虑受众群体的接收能力,还要考虑通过什么技术手段,为接下来的高效网络化传播奠定基础。
文字提炼:通过收集内容、调查结果的记录,结合专业知识得出具有一定总结性的材料,制作脚本,以电子文稿的形式体现,方便修改与编排。
图片处理:对采集的图像资料,根据需要,通过图片处理软件进行色彩、尺寸和分辨率等调整。
视频制作:根据脚本,将影像、文字和配音等素材,通过专业视频编辑软件,动态、生动地将嘉兴民间美术给予呈现。
模拟动画:对于有些民间美术无法用语言或图像等形式进行表现,可以采用三维动画软件仿真、生动地给予展现,如内在结构表现。
仿真互动:为了提高群众对民间美术的参与度,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让体验者轻松愉快地与民间美术直接接触,增强感受,提升兴趣。如民间剪纸,体验者通过体验从模拟折纸到起稿再运用各种剪纸技法,完成一幅剪纸作品的过程。
3.应用推广阶段
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开发的最终目的。通过网络平台,采用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计算机和新媒体等媒介,让嘉兴民间美术资源得以共享,文化精髓得以传承,知名度得以提升。
数字化存储:民间美术的体系庞大,脉络分支复杂,因此对民间美术开发及应用推广的前提是有效存储。在对民间美术的数字化收集基础上,需按照地域、门类等参考体系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有效整理、归纳和编辑查询目录。运用计算机运算及存储等技术对特定的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民间美术网络数据库,为学习和研究民间美术的专家及爱好者提供可查阅可欣赏的图文材料。
4.全媒体化推广
民间美术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全媒体时代的全方位推广。
从政府角度,可在相应部门设立专业机构或工作组,负责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推广等一系列扶持,并结合社会公共资源,将成熟的民间美术体系嫁接到城市主题博物馆、行业研究会和文化研究所等地,可由政府出资拍摄相关纪录片、制作公益广告、拍摄电视广播节目以及出版书籍等,还可通过新媒体平台运作等多种形式普及民间美术传承理念和丰富内涵。
从高校角度,可设计相关专业学科及课程体系,设立专业研究所,将民间美术技艺学习及鉴赏等内容(如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渗透至课堂,并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参与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企业角度,可利用自身资源改良相应生产技术,将民间美术市场化,通过产品的形式产出并推广销售,如美术样式与日常生活用品的结合、美术造景与动漫、网络游戏人物与场景结合等方式。
嘉兴民间美术网络化有效开发,将跨越家庭、地域和时代的局限,让更多人了解嘉兴丰厚的人文底蕴;为民间艺术家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艺术灵感;让嘉兴民间美术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代代传承、不断创新、注入生机,最终实现嘉兴“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
★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对策研究》(编号:2015N07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编辑:张涵
G127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