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九歌·国荡》中歌道:“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借来歌颂吕国英,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吕国英,字励之,1907年生于江苏省沛县前吕楼村(今属河口镇)一个败落的小地主家庭。幼年丧父,无兄无弟,姊妹三人,国英居长。她自幼聪敏好学,6岁时入村私塾改良学堂念书,后到沛县女子高等小学读书。
吕国英在沛县女子高等小学读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沛县第一高等小学、沛县女子高等小学、青墩寺小学等校联合,成立了沛县学生联合会,立即掀起了以抵制日货为中心的宣传查封活动。沛县的学生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吕国英和同学们一起,排着长队,高举“同胞们,切勿买日货”的横幅,打着各色反帝、爱国标语的小旗,振臂高呼口号。吕国英人小胆大志气豪,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学生游行队伍潮水一般涌到县府门口和各商号门前,向群众演讲,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军阀政府卖国的罪行。要求商会教育各商号老板爱国,自动实报日货数量,登记入册,予以封存,接受检查,并不再贩卖日货。但“兴和成”商店老板“八斤半”却唯利是图,与官府洋人勾结,不但不听教育,反而继续卖日货,出口辱骂前去检查日货的女学生。这下子可激起了爱国学生们的无比愤怒。在学生联合会和郝心翼、吕国英等同学的带领下,齐集全县高小学生,向奸商问罪,吓得“八斤半”向县衙求救,关上城门,拒学生队伍于城门之外。学生队伍日夜冲城,决心不斗倒“八斤半”等奸商,誓不收兵。他们采取冲爬城墙、大车(四轮木制太平车)撞城门等方式,奋战三昼夜后,冲进城去,直捣“八斤半”的“兴和成”商店,将玻璃柜台砸得稀巴烂,店内日货被搜查一空。次日在簧学广场召开了焚烧日货大会,广大群众无不拍手叫好,斗争取得了胜利。少年吕国英在斗争中经受了锻炼。
高小毕业后,吕国英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在共产党员、三女师教员兼三班级主任吴亚鲁的影响下,吕国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等革命思想教育。她阅读了吴亚鲁老师推荐的《中国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书籍,听取吴老师所作的《青年革命运动》《国民革命》等报告,再加目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军阀混战,盗匪蜂起,民生涂炭,国家民族灾难深重之现状”,逐步树立了救国救民于水火的革命思想。
1924年6月,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吴亚鲁被选为执行委员会主任。吕国英在吴亚鲁老师的教育培养下茁壮成长,不久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吴亚鲁和团组织的领导下,吕国英积极参加党团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1925年,吴亚鲁看到徐州各中等学校内,有一些顽固派在那里阻挡学生的进步与革命活动,已激起共青团员和进步同学的不满,便组织团员和国民党员,发动同学们起来斗争,驱赶顽固派。在三女师,吴亚鲁领导共青团员联络国民党员,发动同学们起来驱赶校长钱韵荷,历数他对待学生专横苛虐、残害师范教育事业的种种行为,特别是校长钱韵荷漠视女生健康与生命,以至女学生曹自谦患病致死事件。斗争得到了全体学生中国民党员和铜山县国民党党部的支持,并在教育界、新闻界造成了强烈舆论谴责,迫使钱韵荷辞职。吕国英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一斗争。此外,她继续赞助参加平民教育活动,除教学文化外,还宣传革命形势、工农运动、妇女运动。
五卅惨案后,吴亚鲁按照团中央的指示,迅即组织徐州工人、学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6月7日,在三女师操场集合各中小学学生5000余人开会,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斗争,大会决议通电段祺瑞及各报转全国各团体支持上海工人学生的斗争。会后环城游行,吕国英走在前列,她带领中小学生不断高呼:“援助上海同胞”“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并散发徐州学联的传单。吕国英在斗争中成长,日益成熟起来。
1926年,吕国英从三女师毕业后,去新浦普爱小学任校长。时值国民革命军北伐,她萦怀于革命事业,为反对军阀、迎接革命军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她在普爱小学任职不满一学期,便辞职返回徐州小学,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专事进行迎接北伐军的宣传工作,并任宣传组组长。在她的宣传发动下,徐州及各县到处唱起“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的歌声。
1927年夏初,吕国英受组织委托,同其他同志一起去赣榆县开展妇女工作,任国民党赣榆县党部妇女部长。她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工作热情泼辣,不怕打击迫害,经常深入到街头和群众家中做有关妇女解放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次,她到百姓家中去,刚一进门,就被迎头泼了一盆污水,从头到脚弄得湿漉漉的。她毫无怨言,不灰心,不畏缩,回到住处,擦干了衣服,继续去工作。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吕国英坦然处之,仍然有说有笑。她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工作态度,使赣榆群众干部很受感动,工作逐渐开展起来。8月间,直鲁军阀重占赣榆,吕国英被迫离开。她在赣榆虽只半年时间,却为赣榆县的革命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1928年春,吕国英被派往故乡沛县,任国民党沛县党务指导委员会训练部长。次年1月,任国民党沛县执监委员会执行委员。这期间,正值大革命失败,形势急剧变化,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基本控制了国民党沛县县党部。吕国英大感失望。她积极研读革命理论,深入机关学校,传播革命理论,宣传革命思想,与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因而被沛县国民党右派势力视为“思想激变行为渐入恶化”的危险人物,欲以惩戒。由于形势所迫,吕国英于1929年5月辞职离沛,到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当旁听生。
1929年秋,吕国英考取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复旦大学)。这里云集着一批左联的艺术家和社会科学家,师生中有不少人是共产党员,处处充溢着浓浓的政治气氛。她在这里吮吸着营养丰富的马列主义革命理论乳汁,心中充满了激情,逐步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才是最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这个成熟的季节里,在镰刀、铁锤的旗帜下,她庄严地举起了拳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支部担任支部宣传委员。
1930年,党内李立三“左”倾错误思想达到高峰,冒险暴动,党的革命事业屡屡受挫。吕国英以特有的敏锐,觉察到党内“立三路线”的偏颇,但却以坚强的党性原则恪守党的纪律。虽三次被捕而不悔,屡经磨难而愈奋。在党组织的营救下,每次都得以脱险。
1930年夏,吕国英和冯菊芬等共产党员一行十余人,接受党的任务,乔装去南京、武汉等地进行暴动联络工作。途中被国民党密探发觉,一到南京即被逮捕。南京地区地下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也未成功。
在狱中,吕国英从容地在铁窗前写下一封绝笔信,信中写道:“亲爱的母亲:我是一个不孝的女儿,请您原谅我。要好好照顾妹妹读书,将来使她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亲爱的芳妹,你年纪最小、最聪明,我不能教你读书、做人。你要好好念书,要自立(力)更生,做一个独立有用的人,不要忘记我们的敌人,长大了要为我报仇……”信中洋溢着烈士对亲人的爱,以及不能为老母亲尽孝道的遗憾。读了这封信,亲人们无不泪流满面。1930年9月4日,雨花台上空那一声罪恶而凄厉的枪声,那是为我们的女英雄吕国英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