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中国人正拥抱精彩纷呈的新职业
■李捷
小职业折射大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一批新兴职业也相伴而生。旅游体验师、宠物美容师、农场经理人、网络直播……越来越多新兴工种服务着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也成就人们多元的职业选择。互联网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老手艺“风水”轮转,中国人正拥抱精彩纷呈的新职业。
小潘是一名旅游“发烧友”,从银装素裹到碧海蓝天,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类酒店住过不少。然而一次不愉快的住宿经历,让他走上了酒店试睡师的道路。
某旅游网站2009年曾公开招募6名专职试睡员,“只需要住酒店就能拿万元月薪”的推介语一度引发网友追捧。到2014年底,兼职试睡员发展到4700余名,小潘就是其中一员。酒店服务、硬件设施、餐饮、周边环境、交通条件……图文并茂的酒店点评成了他出行的必备任务。
这份看起来新奇有嘉的职业,正是目前中国新兴职业的代表。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统计数据显示,10年前,大数据架构师、数据科学家、段子手、云服务专家、微电影策划、私人旅行策划师这些职业还不存在,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企业争相招聘的当红“工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职业2000余种。
新兴职业多数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在线客服、数据分析师、传媒策划师、游戏动漫设计师、酒店试睡员等正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出现的。
“这些新职业是随着新的社会需求、商业运行方式等的涌现而产生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新兴职业有一些新特征,例如,劳动时间不固定;劳动关系更加多样化,包括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合作关系等;其劳动产出更适应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更便捷、更具备个性化特征等。
职业变迁素来存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就比1999年第一版减少547个职业,其中新增职业347个、取消职业894个。
而在当下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国社会,职业变迁速度更快、规模更大了。
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达3.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多;参与提供服务者约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超过6亿人。
在分享经济模式下,大量人力、厂房、设备、资金等闲置生产力被激活。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技能、时间等资源,以自雇型劳动者身份灵活就业。例如,超过26%的优步司机此前是下岗失业者。
报告指出,到2020年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分享经济将增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苏海南认为,“新职业就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经济新动能的背景下产生的。我们既要顺应也要引领新动能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既要依托新动能顺势扩大就业,满足市场新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并调整就业结构;也要规避新职业劳动者合法权益受损的情况,及时处理劳资关系、劳动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不协调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