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繁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89年—2012年以来的215篇健身健美操文献从载文、作者、引文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载文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内容不均衡,表现为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的研究较多,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很少;教育教学研究较多,大众健身研究较少;一般教学研究论文较多,专项教学研究论文较少。作者分析结果显示:讲师与副教授是我国健身健美操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合著率较高,但合著指数较低。引文分析结果显示篇均引文量偏低,未达到中文科技期刊篇均引文量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核心期刊 健身健美操 研究文献 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138—04
健美操是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根据练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可将其分为竞技健美操和健身健美操。通过对17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搜索与统计,以健美操为主题的论文有361篇,其中与竞技健美操有关的146篇,与健身健美操有关的有215篇,为了让学者们在如此浩繁的有关健身健美操文献中更好地了解它的研究状况,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从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的载文、作者、引文三方面入手,对所收集的论文信息进行研究和比较,了解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为以后的健身健美操科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分析
2.1.1 载文量分析
从图1中可以得出,健身健美操论文在我国各大中文体育核心期刊里每年都有发表,但数量不定,整体上呈上升态势,2008年达到顶峰,2010年以后又急剧下降。其中,1989年至2001年每年发表的健身健美操论文较少,这是由于健美操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我国,时间比较晚,那时在我国尚未普及,到健美操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科研人员对健身健美操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所以这几年发表的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数量比较少。从2003年以后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才开始迅速增长,数量也是前几年的数倍,特别是在2008 年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达到高峰,共有27篇。这是因为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举世闻名的北京奥运会,提倡全民健身,健美操作为老少皆宜的一项运动,参与锻炼和进行科研的人员数量就增多了,因此发表的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也就比前几年的多。但是从2010年后数量又开始减少,这是由于健美操涉及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与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复杂性增强,因而进行健身健美操科学研究的人员受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2.1.2 载文内容的分析
因健身健美操可分为健美操教学和大众健身操,所以在此研究载文内容时要将其进行分类研究。
如表1所示,健身健美操的内容研究较多的是健美操教学、健美操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健身健美操的发展状况以及大众健身操这四方面,共占健身健美操总研究内容的88.84%。这是因为发表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的作者大多是大学教师,他们有着优越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研究对象也大多是学生,比较好集中和进行问卷调查。而健身健美操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只占总样本的7.44%。由于进行这样的研究又有着条件的限制和一定的难度,所以发表的生理、生化方面的健身健美操的科研论文就比较少。表1表明了健身健美操的研究内容呈现极度不平衡的现象,在以后的健身健美操研究中,应该多注重健身健美操薄弱部分的研究,使健身健美操各个方面得以均衡发展。
表2是对大众健身操的分析,结果显示:大众健身操的研究多集中在大众参与健美操锻炼方面,对健美操俱乐部的研究不多。这是因为健美操科研人员一般是高校教师,对俱乐部健美操的发展关注不够,无法使自己的教学经验转化为对健美操教学科研有用的理论研究,因而相关论文的数量较少。而大众健身中人们为了锻炼身体,提高审美情趣等原因参加健美操锻炼,因此各类人群都有,有助于健美操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所以大众健身操科研论文较俱乐部健美操科研论文多。
从表3中得知:健美操教学的研究内容已经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健美操教学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健美操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健美操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几方面,它们共占论文发表总量的73.96%。专项健美操教学研究比较薄弱,只占健美操教学科研论文发文量的8.33%。健美操教学评价的论文也不多,说明健美操教学效果是好是坏,没有确定的标准,很难做出评价。总的看来,一般健美操教学研究较多,而专项健美操教学研究较少。因此,虽然现阶段健美操教学论文的研究领域在逐渐扩大,但有些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表现出研究不平衡的特点。
2.1.3 载文地域分布分析
载文地域也就是指论文来源地,它能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状况。为了能够更准确的说明问题,本文对载文省级(直辖市、自治区)分布作了统计(5篇未标示载文地区)。(见表4)
從表4中可以看出:广东、江苏、陕西、辽宁、四川这5个省份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发表的比较多,占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的51.43%,超过了论文来源的一半。湖南、湖北、上海、山东等地次之,说明健身健美操正在这些地区渐渐发展起来,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而黑龙江、山西、云南最少,各只有1篇,由于它们受经济、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像健美操这样的新兴体育运动在这些地区还未蓬勃发展起来,发表在体育核心期刊里的健身健美操论文也较少,有待健身健美操科研人员在这些地方开展健身健美操方面的科研工作。endprint
2.2 作者分析
2.2.1 作者职称的分析
由图2可见,讲师和副教授发表的健身健美操的论文比较多,说明他们是我国健身健美操研究的中坚力量。健身健美操教学过程大多是通过讲师和副教授级别的人员进行的,他们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便于收集和积累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因此他们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也更真实可靠,更贴近实際,能为健身健美操的科学研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相较之下,教授发表的论文就比较少,这是因为健身健美操在我国开展的时间比较晚,教师的年龄一般比较年轻,评上教授职称的不多,因此发表的健美操教学科研论文也就比较少。
从表5中可以得出:发表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的作者大都来自高校(包括体育院校、综合大学体育院系、公共体育部),占总样本论文来源的95.34%。这说明高校教师是我国健身健美操科研的支柱和核心力量,在大众健身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在《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载文、作者、载文学科分布、著录规范性情况统计分析》一文中获知体育核心期刊研究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组成均值为 8.8%,而本文研究显示科研所和体育总局对健身健美操的研究总共仅占0.94%,远低于体育核心期刊研究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组成占 8.8%的均值,这种情况不利于健身健美操科研更深层次的发展,应该引起科研人员的足够重视。
2.3.3 作者合著情况分析
论文合著率是论文总样本中合著论文的比率。即论文合著率=合著论文数/论文总数。合著率是衡量学科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学科交叉、渗透以及衡量论文研究深度、广度的重要因素。合著率越高,说明各学科交叉、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越好。合著指数是指论文总样本中篇均论文作者数。即合著指数=作者人数/论文总数。
由表6中可以看出:《中国体育科技》《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的合著率均在63%以上。由于武汉、西安、广州等几个城市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健美操教学在这些地区发展比较迅速,它们的健美操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因此,这些地区发表的健身健美操论文比其他地区的都要多。另外,由马文友、梅杭强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体育核心期刊对武术研究论文计量分析与研究趋势》一文中可知我国社会科学期刊合著率的指标是20.10%,而17种核心期刊的健身健美操论文的合著率高达44.65%,已经远远超过社会科学期刊合著率的指标。合著率越高,说明交叉渗透的广度与深度越好,信息量越大,也就说明了各学科之间知识与理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健身健美操也逐渐交叉渗透入各门学科之中,其中与体育心理学、运动损伤学、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学科联系最为紧密。
据表6显示,215篇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中共有作者377人次,论文的合著指数为1.75,而乔玉成在体育与科学上发表的《2001-2004年<体育与科学>载文计量学分析》一文中显示体育类科研论文每篇论文的合著指数为1.84,1.75低于这个指标。这表明我国的健身健美操科研工作还只是以小群体的合作模式为主,健身健美操科研水平还未达到体育科研的整体水平。因此,在以后的健身健美操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应提高团体合作意识,使个体的研究逐步走向合作化、科学化。健身健美操要想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就需要科研人员一起努力,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提高健身健美操科研水平。
3 结论
(1)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与范围越来越广泛,研究内容很多,但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表现为健身健美操对身心健康有影响的科研论文较多,而健身健美操对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较少;一般健美操教学研究论文较多,而高校专项健美操教学研究论文较少。
(2)现阶段高校教师是我国健身健美操研究的中坚力量。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的合著率也比较高,合著指数较低,还未达到了体育科研整体水平。
(3)我国健身健美操科研论文整体的篇均引文量偏低,未达到中文科技期刊篇均引文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恩敬.2010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田径科研论文及参考文献的统计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4-155.
[2]张玉红.近10年我国排球运动科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118-120.
[3]周丽红,李 实,周红炜.近20年我国残疾人体育领域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2009(3):94-97.
[4]马文友,梅杭强.体育核心期刊对武术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与研究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30-33.
[5] 冯发金,张信文,杨宗友.我国2000- 2008年少数民族体育科研文献的计量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138-142.
[6]林 茵,张伟健.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篮球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1):88-90.
[7]郑月平.我国健美操领域科研论文的现状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19-21.
[8]张道荣.近10年我国体育产业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4):380-382.
[9]张建华,司虎克.我国休闲体育研究动态计量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3):44-48.
[10]朱施成.2005-2010年体育核心期刊健美操研究载文的计量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4):127-132.endprint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Fitness Aerobics Literature of Chinese Sports Core Journals
Zhang Liufan(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measurement analysis on 215 fitness aerobics literature from 1989 to 2012 in three aspects of papers, authors and citation. Paper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tent is not balanced, which shows more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rarely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ore on Education teaching research and less on public health research. Authors analysis shows that lecturer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are the main force of fitness aerobic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Co-author rate is higher, but co-author index is low. Cit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s that average citation quantity is low, di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s in each citation.
Keywords:Chinese sports core journals fitness aerobics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alysi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