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2017-11-22 09:29米玛普尺尼玛次仁拉巴仓谷旭胡军次仁顿珠
首都公共卫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日喀则市埃希氏流行病学

米玛普尺 尼玛次仁 拉巴仓 谷旭 胡军 次仁顿珠

日喀则市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米玛普尺 尼玛次仁 拉巴仓 谷旭 胡军 次仁顿珠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感染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该类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腹泻学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水样、食品留样和部分腹泻学生粪便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结果本起疫情累计报告病例84例,病例均为学生。疫情罹患率为4.91%(84/1 712),病例无班级聚集性。对留样饭菜及食堂从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未检出致病菌。对学生区饮用水源及患病学生粪便进行检测,饮用水源及病例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大场埃希氏菌。结论此起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疫情发生学校化粪池渗漏导致饮用水水源受污染,学生饮用了受污染的生水是导致此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2015年6月15日-7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发生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该校陆续有学生发病,患者症状以腹泻、腹痛为主,部分学生伴恶性、呕吐、发热、粘液、脓血水样便等症状。为及时调查核实疫情,控制疫情,自治区、市、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防控处置工作。现对疫情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相关疫情处置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西藏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2015年报告的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为研究对象。病例基本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调查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水样、食品留样和部分腹泻学生粪便标本开展实验室检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和构成比对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疫情发生学校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西南(朗热路),该校设有高中部和初中部,高中部共设3个年级,28个班级,学生 1 243人,教职员工189人,其中高一13个班618人,高二15个班625人,高三学生现已全部毕业。初中部初二5个班,学生226人,教职员工28人,全校共有学生1 469人,均住校,教职工217人,餐饮从业人员26人,4个学生食堂,该校未配备医务室。教职工住宿区以市政自来水供水,学生住宿区因市政自来水水压过低等原因以学校的自备式供水为主,该水源位于男生宿舍附近,男生宿舍化粪池与水源距离只有5 m左右,学校未集中供应开水,多数学生都有饮用生水习惯,学校未定期对水源水进行消毒和监测。男生化粪池铺设不符合标准,化粪池与水源过近,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2 发病情况 该校自6月15日出现腹泻病例,病例为学生。16日以后,发病学生显著增多,经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桑珠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初步核实诊断后,当天就向日喀则市CDC进行了报告,并采集样本送市CDC实验室做进一步确诊,落实综合控制措施后,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及时有效地控制了这起暴发疫情。本起疫情,医学隔离观察学生587人,最后确诊84例。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 时间分布:首例患者6月15日14:00左右发病。发病高峰为6月21日,6月15-21日期间发病数呈上升趋势,6月22日发病数开始下降,末例为7月7日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6月20-22日,共发病84例(图 1)。

图1 第二高级中学感染性腹泻疫情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图

2.3.2 年龄、性别分布:84名病例均为在校初、高中学生。病例最小为15岁,最大为19岁,年龄以16~18岁为主(79.76%,67/84)。 病例中,男生 43例,女生 41例,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

2.3.3 地区分布:病例均为该校内学生,周边地区无类似病例报告,84名学生病例分布在全校33个班级,发病学生均为在校寄宿生。

2.4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其中有腹痛、腹泻症状者占100.00%(84/84),恶心、呕吐症状者占92.85%(78/84),头痛症状者占 59.52%(50/84),水样便症状者占57.14%(42/84),粘液脓血便症状者占42.86%(36/84),腹泻次数最多达8次/天。患者中,低热36人(体温在37.3~37.9℃之间),占42.86%(36/84),体温 >38 ℃ 22人,占 26.19%(22/84)。 临床检验大部分病例常规化验检出脓细胞、白细胞和红细胞。

2.5 实验室检测

2.5.1 便标本检测:采集19名病人粪便标本在市疾控中心做细菌分离培养检测,8份检出大肠埃希氏菌,其中3份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029:K58,2份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055:K59(B5),1份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0127a:K63(B8),2份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06:K15,另11份均为阴性。

2.5.2 水样检测:共采13份水样,其中6月17日采样的2份生活饮用水样是未采取改水源措施前的水样。检测结果如下:(1)食堂水样检出:细菌菌落总数260、总大肠菌群>2 420、耐热大肠菌群 >1 600、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浑浊度4、有肉眼可见物、氨氮0.601。(2)末梢水样检出:细菌菌落总数 260、总大肠菌群>2 420、耐热大肠菌群 >1 600、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浑浊度2。采取改水源及供水管网消毒等措施后,6月19-25日采样水样,经检测,水样未检出致病菌,水样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5.3 食物留样检测:此次调查,采样的56份食物留样(其中谷类及薯类食物有17份、动物性食物有10份、豆类及其制品有3份、蔬菜水果类20份、纯热能食物6份)均未检出致病菌。

2.6 疫情控制措施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成立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开展病例搜索排查,及时发现病人,并将搜索出的病例送桑珠孜区卫生服务中心隔离治疗,并对病例密切接触者587名学生进行在校医学观察,及时停止使用该校自备水源,学生食堂的二次供水蓄水池彻底拆除,接通市政自来水供水,供水管网系统以及食堂、教室、宿舍、厕所、垃圾站等内外环境每天进行随时消毒,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自治区、市、区联合专家组对所有患者开展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学校饮食、饮水及环境卫生进行了认真检查,采集患者的粪便及饮用水、食物等标本,进行了相关致病因子检测,查找传染源。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召开专项会议及时向市政府公布真实的疫情情况。

3 讨论

3.1 发生在西藏日喀则市第二高级中学的这起感染性腹泻疫情暴发主要特点是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病人,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发病迅速得到控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本次疫情为肠道侵袭性大场埃希氏菌和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饮用水源受化粪池渗漏后污染所致。疫情发生学校开水供应明显不足,加之气温较高,多数学生有生水饮用史,从而引起暴发疫情。

3.2 应加强饮用水水源防护,改善饮用水供水条件,确保学生饮用安全的生活饮用水是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的重要工作之一[1]。学校若使用自备井水,应该使用合格的自备水源,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开展水源保护和供水管道消毒等,防止水源污染事件发生。学校要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并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建议相关部门在饮用水安全上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查出生活饮用水安全隐患,确保饮用水安全[2]。西藏各学校分布较广,所处的特殊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存在多种水源供给方式,很多学校水源布局不合理,水源安全得不到保障。此外,西藏农村居民卫生观念落后,健康意识淡薄,这给传染病防控带来巨大隐患。学校人口相对密集,传染病易发。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学校饮水供应条件,加强饮水安全教育,转变居民卫生观念,提升饮水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率[3]。

[1]陈星红,李文杰,许小婵,等.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病学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2):120-122.

[2]刘衷芳,刘晓波,吕嵩,等.一起饮用水污染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4):542-543.

[3]杨翼龙,谭小华,廖伟东.1起社区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J].华南预防医学杂志,2014,40(2):149-153.

An epidem 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infectious diarrhea outbreak in Shigatse

Mimapuchi, Nimaciren, Labacang, GU Xu, HU Jun, Cirendunzhu
(Shigatse Centen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igatse 8570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irendunzhu, E-mail: cirendunzhuok@126.com)

Ob jectiveTo investigate on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risk factors of infectious diarrhea outbreak,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 ethodsStudentswith diarrheawere investigated.Description epidem iological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describe the data.Samples ofwater,food and faeces of some cases were collected to carry out the detection.Results84 studentswere infected with infectious diarrhea,and attack rate was 4.91%(84/1712).No class clustering was reported.No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detected in the food and the dining staff stool.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Escherichia coli were found in the drinking water and the faeces sample.ConclusionThis outbreak was caused by diarrheic Escherichia coli.Students drunk the water polluted by leaky septic tank,that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outbreak.

Infectious diarrhea; Outbreak;Epidem iological study

R516.1

A

1673-7830(2017)02-0080-03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编号:2014CB138400)

857000,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米玛普尺,尼玛次仁,胡军);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拉巴仓,次仁顿珠);潍坊医学院(谷旭)

次仁顿珠,E-mail:cirendunzhuok@126.com

2017-01-19)

猜你喜欢
日喀则市埃希氏流行病学
埃希氏菌的遗传演化关系分析
日喀则市唐卡传承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控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26血清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盐酸克伦特罗生物素化单链抗体在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表达
日喀则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与农区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及产业发展